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复合动词及其理据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基础上 ,重新评估复合动词的数量和使用现状 ,进一步研究了词的理据 ,认为 :复合动词的语义逻辑含义为简缩性标记语 ;主要语用修辞功能是简炼与强调 ;主要合成方式则是“显性简缩式”的缩造法和“隐性简缩式”的转换法。文章最后预测 ,复合动词在新世纪将有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认知英语非限定动词的基本型、发展型和变异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非限定动词没有时态限定的语法标记,但动词的时间性仍完整无缺.英语非限定动词的语法标记反映出与之相关的归约化的时段概念.英语非限定动词的发展型和变异型既是有标记的语法现象,同时也是语用现象.文中研究英语非限定动词能体现时间概念的语法标记,旨在说明:英语非限定动词语法标记是含有述谓时间关系对其进行的语义语用镜像映射的语言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被动标记、句法成分及其语义角色三个方面来揭示金平傣语被动句的特点,发现被动标记tsn和haw的使用频率取决于它们的语法化程度,语用分工取决于语法化的语义基础,主语的语义角色是“广义受事”,它与动词后的宾语共同承担“受事”这一语义角色,各句法成分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与被动句的“强影响性”句式义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4.
谈"V来V去"     
“V来V去”是一个表示持续、反复的动词结构,它在语义特征、结构形式等方面具有较为独特的特点。由于进入“V来V去”中动词的不同,使得它在完句能力、语用功能上也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5.
所字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多有使用,但无论在句法结构还是语用功能上都体现出与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不一样的特征。“所”在现代汉语中具有指别性、总括性和主观评价的语用功能。“所”后的动词最常见的是心理动词、感官动词、获取义动词、经历义动词以及生成义动词。所字结构作主语和宾语时,句中谓语动词常常是系动词,其作介词宾语时,介词常常是比较义介词和处置义介词。这些特征都是与所字结构的语用功能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6.
汉语言语行为动词的元话语功能及句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词汇层面上,存在一些最为明显的元语用标记语—言语行为动词,在一定的句法语用条件下,它们描写了正在实施的言语行为。对这些言语行为动词的分析也就是对词汇化了的言语行为范畴的分析。句类是句子的语用功能的分类,句子的语用功能就是句子所标示的言语行为。因此,对言语行为动词的分析也就是对词汇化了的言语行为范畴的分析,言语行为动词在实现自身元话语功能的同时,也奠定了自己的句类地位,成为某一句类模式的标记。  相似文献   

7.
焦点标记词"是"在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省略中的句法地位一直以来就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通过对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省略特征及其结构的分析,揭示现代汉语中的"是"不仅可以允准动词短语省略,而且能够允准大于动词短语的否定短语省略,其句法地位高于否定词和助动词。此外,焦点标记词"是"在受句法控制的同时,也受到语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车田苗族“人话”的“是”除可以用作常见的判断动词、“合适”义动词、“凡是”义动词、“确认”义动词和焦点标记外,还具有处所动词、空间介词、时间介词、范围介词、进行体标记、程度副词等特色功能。“是”作程度副词的用法,十分罕见,经历了“判断>确认>程度”的演化路径。从“有是在”表基本概念的分类来看,车田苗族“人话”是一种“有2是2”型语言。  相似文献   

9.
陕北方言的反复问句最常用的形式为“v neg” :其中动词的肯定式和否定式之间一般要附加一个语助词 ,即“v prt neg” ;有处所宾语时 ,往往把宾语提前到动词之前 ;在语义和语用上 ,它和普通话的相应形式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0.
形式动词是汉语动词中一个独特的封闭的小类,与其他各类动词有较大的不同。形式动词的功能及其一般的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种:一般功能、替代功能、句法功能、关系功能、标记功能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运用句法学、语义学相关理论探讨作为准成事标记的"V出"与成事成分的搭配及其同现动词的情况,并与典型成事标记"V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准成事标记"V出"与成事的搭配能力相当强,可以与制成成事、认选成事、形成成事、自成成事四类成事搭配,但"出"都不是强制性语法标志,而典型成事标记"V成"则可与制成成事、变成成事两类结果性最强、最具原型性的成事搭配。  相似文献   

12.
话语标记语“but”是英语言语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之一。在关联理论视角下,它明示出后续话语与前述话语的命题内容的不同语义关系,揭示了在不同语境中否定、对比、强调、补充修正等不同语用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ガ~テアル”和“ヲ~テアル”两种句型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其所适用的动词及成立条件等问题。笔者认为适用“ガ~テアル”句型的动词不仅有配置动词和状态变化动词,还有创造性动词、授受动词和记述动词等。  相似文献   

14.
日语假名属于原始词根词,通过附加词尾的方法派生出新的词汇形成动词群。第一个假名相同的日语动词之间都存在某些语义上的相似性,相同假名越多,其家族相似性越高。把"か"类常用动词按照相交、覆盖、隔断、交换以及咀嚼等语义划分为五个小群,从家族相似性上进行了剖析,发现假名"か"就是"か"类常用动词中承载共同模糊语义的重要部分。尽管"か"类常用动词所表达的意义千差万别,但都与相交以及接触有关。确认相交以及接触就是本类动词的共同语义特征,并由此推断出所有的"か"类常用动词处在一个模糊的范畴中,由一个复杂的、相互交叉的相似性网络系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英语动词"jumped"和"hopped"表示的动作具有间断性,如果在一个时间性参照句法成分激发下,这两个动词可以表示连续性动作,这种由时间参照成分激发实现的语义与该句法结构中的各组成成分语义之和不同,这种语法语义现象被称为"体压"。用英语作为实验材料的论文在证明"体压"这种语法语义现象是否有神经认知上的理据时得出了肯定和否定两种相反的结论。肯定"体压"这种语法现象的学者根据"体压"是"语义转移"还是"语用转移"现象,又分为两派,由此而建立了各自不同的"体压"理论。用汉语的连续义和间断义动词并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征分两个实验检测汉语动词语义的认知加工特征,结果显示体压现象与汉语动词本身的语义和包含这些动词的句法结构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典型“被”字连动句首项动词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察了典型"被"字连动句的首项动词,总结出它们都有获得这个共同的语义特征,又把它们分为水平获得、提升获得等七个小类,并分析了首项动词结构中补语的特点,首项动词的获得义和其补语的特点可以从认知上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7.
“被”字句作为现代汉语语法中特殊句式之一,其句型结构规律及特点的研究已较为系统、深入,但对于“被”字句所表述的语义和语用方面的问题论述相对较少。“被”字句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丰富多样,探讨其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主要是为了适应语言表达的需要,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种特殊句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汉语韵律语法研究的已有成果以及前人对"双音节是动词移向名词的必要条件"的发现,通过讨论汉语普通话中"出书"、"出版书籍"、"书籍的出版"、"*书籍的出"的对立现象指出:导致单双音节动词性质差异甚至对立的根本原因在于韵律,双音节模块是动词发生性质转变的韵律环境,这种韵律手段决定动词双音形式发生了"固有式名物化"。这种手段与普通语言学所谓的"形态"本质相同,亦即韵律是汉语的一种形态手段。  相似文献   

19.
Talmy分析运动事件中动词融合的语义要素,史文磊细化其中的语义要素。上古汉语中的“下行”义类运动动词在主体、背景、路径(矢量、构向、路向)、运动和方式、致使等语义要素的融合上有不同的表现,可分析出十四种不同的词化模式。个案的详细考察有助于分析同一义类运动动词的语义关系,有助于认识词化模式分析对汉语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0.
For及其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词和短语动词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但是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主义等传统的语言学对此缺乏解释力,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费时低效。认知语言学界对现存意义中含有空间方位概念的介词及其短语动词进行了研究,而现存意义中不合空间方位概念的介词及短语动词仍然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文章运用隐喻、意象图式和概念合成等理论对介词for以及由for构成的短语动词进行了认知语义研究。研究发现:尽管介词for表示前后方位概念的意义已经被front和before所代替,但其意义延伸仍然是以其基本空间意义即表示前后的意义为基础的;其演变的意象图式为包含“始源——路径——目的地”的运动图式,for的现行意义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一图式通过隐喻和转喻延伸而产生;而for短语动词则是由动词的意义与for的各种现行意义进行匹配合成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