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世界》2010,(11):29-29
“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夺席之才。典出《后汉书·戴凭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喜欢谈“经”,在正月初一令能够谈经的群臣百官互相诘难,凡在经义上辩驳失败者,就将坐位让给辩胜者。侍中戴凭熟读经典,能言善辩,口若悬河,因而连续取胜,一连坐了五十余个席位。后人把这种善于舌辩之才称为“夺席之才”。  相似文献   

3.
大一山庄     
《金色年华》2014,(5):44-45
大一山庄是中力集团斥巨资打造的建筑艺术博览园。“大”与”一”二字分别取自《庄子·天地篇》与《老子·道德经》,“大“、“一”两字组合为”天”字,天字拆开则“天人合一”。中力集团希望大一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既隐于山水问又不脱离都市,为金字塔顶端人群提供难得一见的在烦嚣生活中释放自我、悠闲写意的天人合一之境,故取名为”大一”。  相似文献   

4.
汉字中的“九”,本是一个很吉祥、很尊贵的数字:老天称为“九重”,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器物之华丽称为“九华”,北京的名园北海有“九龙壁”,吉祥图案有“九九消寒图”,等等。但这个“九”字前面若加个“老”字,成为“老九”,就带上了江湖气,甚至是匪气;而若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变成“臭老九”,那么,我们就只会闻到牛棚气,甚至一些血腥气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与“臭老九”之称结下过长时间的牵缠难解的“孽缘”。“孽”者,灾殃之谓也。  相似文献   

5.
高德菊  韩照波 《职业时空》2009,5(2):112-114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生态哲学、环境伦理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古代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扩充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源泉。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和谐基础上对近代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使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无论对中国自身发展还是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协调观     
儒家以“天人合一”为主旨的天人关系,即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也指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与统一,从孔子经董伸舒到理学的张载等儒家代表人物关于天人合一的各种表述,都明确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民间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用人类身体语言来传情达意。旱在史前,我们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的情感。故舞蹈中的每一动作都有其特定含义。本文将以煅心村的“魂跳”为例进行分析。“魂跳”是煅心村杨姓族人信仰的重要部分.是当地原始舞蹈文化的遗存.阐述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巫舞。在祭祀仪式中.巫师有形的身体动作与无形的神灵世界相沟通。用一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反复地演绎神灵在前世所经历的场景,去寻找一种叫“根”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深有感触地承认:“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差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没有哪一位老师不这样认为。”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把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差生”叫作后进生。这样有利于尊重学生,促其自尊,自信。转化“后进生”是学校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初中阶段,数学后进生更是多之又多,如何去转化他们,  相似文献   

9.
茅台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国”:以注册“国酒茅台”商标之名,在法律上确认其“国酒”之实。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中国学论坛”之“反思传统与现代” 近代以来以“西化”为内容的中国改革、革命每一次的挫折与失败,都加重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背离和批判,要求进一步西方化乃至“全盘西化”。反过来,“西化”的成功却又促成了中国在文化上对传统的认同与回归。  相似文献   

11.
“白马非马”乏辩是不是一场“误会”?学界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当可不论。但本文作者提出的概念一致性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时下一些辩论赛流于“文词之辩”而缺乏思想交锋的批评,应当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2.
刘江  赵海月 《现代交际》2024,(2):77-85+123
中国式现代化是带有中华文明特质规定性的现代化,其生发逻辑与价值面向体现着“和”文化基因。从渊源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规引。其中,“与天和性、天人合一”规约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宇宙观,“与邦和谐、协和万邦”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国际观,“与人和睦、和而不同”夯实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社会观,“与心和解、人心和善”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13.
段全林 《职业时空》2008,4(7):134-135
一、尝试前的思考 让教师“参与课程研制”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作为培养新课程实施者的高等师范院校,我们不能把“参与课程研制”这一理念、这一准则仅停留在口号上或简单的知识的传授上,应该让他们在我们高校的课程中,在我们高校教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亲手实践,以便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真正地“参与”中小学的“课程研制”。  相似文献   

14.
胡纲 《公关世界》2008,(1):42-42
“态度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做一位成功的“老板”、“企业家”,是当今最富挑战性、最具刺激性、最显竞争性的职业之一。但是大浪淘沙见金,浪花淘尽英雄,想当老板,人人皆欲为之,未见得人人皆可为之。  相似文献   

15.
少林寺的真谛乃“佛、武、忠”,佛就是“心念慈悲,行大道仗大义”;“武”即武功盖世,独成一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功名远扬。“忠”乃隋朝末期少林寺助秦王得天下,而成就唐太宗之大唐盛世,而得历史“忠”之美名。靠这三字立传1515年之美名美誉,响彻神舟,誉满全球。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我们还在为涌动的“民工潮”以及与之相关的种种交通、社会问题忧虑感叹,“民工荒”却不期而至了。那些像候乌一样在城市与乡村间来来去去的打工者,忽然中断了他们奔忙的步伐;而那些在经济回暖的春天订单大增的企业,开始惊慌地发现:人都不见了!  相似文献   

17.
前两天看到《上海文学》2010年第1期上郑涌撰写的《哲思与文心》专栏的第一篇《傅雷仍在震撼、颠倒我们》,由此而想到“圣人”与“贤人”、“圣人”与“英雄”、“拯救”与“逍遥”、“启蒙”与“顺性”等问题。先说“圣人”,《说文解字》:“睾,通也。”就是说,圣人是通人。“通人”与我们今天说的“通才”概念似是而非。“通人”是从品德角度定义的,而“通才”是从才能角度定义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们拥有的清闲和金钱越多,就越希望有天堂在德国,调查人员请人们列出对他们最有吸引力的概念,结果“幸福”、“爱情”和“友谊”三项赫然排在榜首——遥遥领先于“性”、“独立”或“职业成就”。  相似文献   

19.
张子通 《现代妇女》2013,(11):263-264
中西哲学方法论的差异是造成中西政治文化传统差异的一大重要因素。中国哲学从神秘主义的方法论出发,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政治道德本体论,进而形成了“圣人政治”和全能政府的政治文化传统。西方哲学从经验主义的方法论出发.形成了”天人相分“的宇宙观和政治权利本体论.进而形成了“契约政治”和有限政府的政治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0.
和内地许多城市一样,深圳街头也随处可见“礼品回收”的广告招牌。“礼品回收”的红火表明,“礼”的成分在当今几乎已荡然无存,剩下的仅仅是“品”的经济价值的流动与转移。对于我们这个重“礼”的民族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