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云兰  郭力君 《城市》2008,(7):39-4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既包括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又包括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的建设。这是各城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科学描绘的新阶段发展蓝图.全面建设富裕型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柳长兴 《城市观察》2013,27(5):187-192
城市记忆是存在于人类意识中的关于城市和城市生活内化的意象,展现了以往人们的生活情境和城市的历史文化,体现了个人和群体对于城市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城市存在的意义。笔者首先对城市记忆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其次阐述了与城市记忆相关的概念,描述了城市记忆的重要作用、城市记忆丧失的原因,最后对城市记忆进行了社会心理分析,以求对这一问题作出初步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现代城市的社会管理有宏观和微观两种理解。宏观的城市社会管理涉及除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管理之外针对各种社会事务的管理。国外对应的概念则是“社会行政”,指一切有关人们社会生活方面的政策制定与施行。  相似文献   

4.
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公共服务与产品供给是城市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城市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开始承载公众生活内容、满足公众社会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成为城市治理中的一个功能载体,凸显出其在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中,应将社会组织作为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重要主体,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模式,以协同治理来应对市场的失灵、弥补政府的不足,有效地整合和配置社会资源,提升社会组织自身潜能,最大化地满足社区民众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国城市化是世界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在社会文明进步中起着主导作用。城市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包含城市问题,城市问题寓于社会问题之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只单独地解决社会问题,必须把解决城市问题结合起来。同样地,解决城市问题也不能只单独地解决城市问题,必须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会救助制度从面对特殊群体的临时性紧急生活救助,发展到定期定量的经常性救济,再到改革开放以后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以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新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是现代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安全阀”,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是城市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现代城市发展要求把社会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不断创新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8.
熊文  付建敏  史善新 《城市》2009,(10):9-14
一、生态城市的内涵与分类(一)生态城市的内涵 进入20世纪中叶后.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人口拥挤、社会异化等社会问题充分暴露.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受到巨大威胁。探求更加理想的城市发展模式和人类聚居形式.建设一个高效、健康、平等的城市社会.创造宜居的人居环境,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各机构和学术团体越来越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工进城,在同一座城市生活的少年儿童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群体——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少年儿童,虽然他们是同龄人,属于同辈群体,但他们在受教育的模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同辈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影响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同辈群体社会距离的因素主要是教育隔离、社会隔离和心理隔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汤茜草 《城市观察》2010,(1):188-192
无形城市是在“后”之时代和全球地域空间这样的时空背景下涌现的新城市形态,它以高流动性和不确定性为主要特征。这种特征成就了特定的城市社会群体,也使得城市社会生活呈现出极具时代感的特征。城市社会心理体现了个性的张扬和自由的释放;城市生活方式因讲究格调和充分享受闲暇而得到提升;城市居民的交往方式既处在一个平等开放的互动平台之上,但也处在互动深度遭受质疑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学者专注于若干重大问题或专门领域的研究。社会工作专刊“岁月备忘”栏目从2007年11下开始分别介绍过陶孟和.李景汉.严景耀在那一时期的思想和实践。但正如陶孟和所说,涓涓之水可以成流。上述工作不过是当时中国社会调查运动的一部分。据统计。仅1927~1935年的9年时间,大小规模的调查报告共完成9027个,平均一年约1000个。参与者有社会学、经济学等各社会科学学科的学者.学生.学校.政府机关及私营组织。研究范围广泛。仅就社会学的领域而言,涉及到农村、都市.人口.土地、工业.婚姻.民俗.贫穷.犯罪等。本文将论述有关婚姻家庭及城市社会生活方面的几项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谢浩 《城市》2008,(8):74-76
无障碍设计的目的在于确保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人群的行动自由,扩大其活动范围,使其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关爱弱势人群,构筑无障碍城市.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及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之一。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然而,我国在推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巨大挑战,比如基层公共服务薄弱、工作作风不佳、居民参与感不强等。只有深刻认识和分析这些问题和挑战,并且积极探索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才能推动社区的平稳发展,促进社会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进入城市,许多原本生活在农村的儿童也随其父母进城成为城市中的"流动儿童".流动儿童群体在城市生活融入过程中受到了来自不同群体及环境的"歧视"和排斥,从而出现了社会认同的困境.社会认同困境会阻碍流动儿童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城市社会各界必须对流动儿童采取扶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会极化是城市社会分异的不平衡和极端状态,不同的城镇化路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社会分异和极化程度。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的城市社会分异持续加速,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城市社会极化现象,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民生问题。显然,传统的以经济发展为导向、忽略人与社会发展的城镇化路径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从城市社会极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对珠三角城市社会极化现象及其产生的社会民生问题的分析,对传统城镇化路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刘厚良 《城市》2007,(3):56-58
一、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 城市管理指与城市生存、运转相关的人、财、物的管理.它是政府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组织社会生活的载体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社会生活是我国完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由于现存的制度性排斥、自身素质低和特定年龄段思想心理不成熟,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生活滞后,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思想和心理问题。要从整体上解决这些思想心理问题,需要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保证,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和发展权,探索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家庭  季凯文 《城市》2009,(1):7-11
一、引言作为一种经济景观.城市是社会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结果.是空间经济体系格局的最高表现.是一定地域中各种市场力量相互交织在一起并大规模集中的必然结果。因此.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空间集聚性。集聚经济的存在,促使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在城市集聚.最终导致城市土地供不应求.城市土地价格上涨。为了继续获取集聚经济所带来的成本节约等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地铁是城市发展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地铁的构建、运营以及地铁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而系统阐释了地铁对广州城市发展、社会生活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石森昌 《城市》2008,(12):36-40
一、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压力的概念 在现代社会中,城市承载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大部分功能。因此,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其所在区域的循环经济的发展程度。目前,对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建立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二是探讨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的构成:三是对特定类型的城市,分析其循环经济的发展;四是对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问题的讨论:五是对建立城市循环经济体系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