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在良好的母语环境中,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很多学生的作文却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和程度。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生活的贫乏是作文教学收效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我认为,应把学生的生活与作文紧紧连缀在一起,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写作,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写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体验与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做人与作文的同步发展。而“生活作文”的策略即在于它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一个人的写作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体的全部的生活体验、感知、情感、想象、思维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是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作文是学生的自我升华,在作文里他们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表达、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出来,发表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表现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抒发自己真实的感情。在学生的作文里渗透着他们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认识。我们曾提倡教师经常写一些教学后记,总结一下成败得失,这样的体会文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可见,纪实作文是“课标”所划分的两大类作文之一。何谓纪实作文?记实作文就是写孩子们周围真实发生的生活,记述的足孩子们的昨天和今天发生的事情,它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写真实的生活事件。不难体会,“真实”是纪实作文的生命,但遗憾的是,现今小学生虚假怍文的现象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多以话题作文为主,因为高考的指挥棒,决定了作文的方向。话题作文是为了纠正材料作文的“引、点、例、析、联、结”的八股模式,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发挥空间而产生的。在当前的情况下,作为作文考试的一种命题,还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它能够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视野、阅读经验和人生感悟等个人经历中命题立意,抒写真情实感,生发各种感受,从而写出个性,写出独特性。但正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日常作文训练中,话题作文妨碍了多种文体的训练;又因为写作空间较大,一些学生常常一个材料或一篇作文改头换面用到几个话题中,从而又限制了学生思想的发展,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习作中“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认为《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所提出的新论述,不仅符合时代要求,更重要的是符合写作的自身规律。因为“自由表达”是儿童的天性,“作文中儿童自由表达,既发展作文能力,又有助于成为一个在个性、才智和身心等方面发展健康的人。”因此,“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显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在课堂上让他们尽情地衷现自己的喜怒哀乐,毫不留情地丢弃八股语言的面具,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用富有真情的个性化语言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只有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给以心灵的放飞,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才有可能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作文,说到底是一种“倾诉”,也就是把自己知道的事和自己心中的情告诉给别人听。照此说来。习作应该不是件难事。可为何大多数学生却怕写、厌写、写不好呢?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的生活经历太少。平时基本上是“两点一线”的生活,使得学生与外界的人、事、物接触太少,脑子里积存的生活信息量不够。素材匮乏,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无“厚积”岂能“薄发”!由此。“榨”出来的习作为强言之物,以空话、套话应付,非真情无实感。因此,帮助学生开拓习作的素材源应该是作文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走生活教学之路是作文指导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作文指导中走入了一条应试作文教学的误区。如作文结构模式化,语言运用成品化,材料选择通用化,写作缺乏个性化,这是作文教学的悲哀。作文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的生命价值律动的体验。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作文教学一定要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位,加强生活体验,抒写自然之睛,感悟世间万象写出作文“大气”,运用创新思维,使作文溯本求源。  相似文献   

9.
学生作文其实是学生的一部成长史,记载着年少的梦想,记载着青春的涌动,记载着少年的智慧。恰同学少年之时,意气奋发之际,作文,能抒写自己的人生轨迹,能感悟自己的人生哲理,能体验自己的独特生活,能张扬自己的个性特征。因此,学生作文应该语言灵动,选材鲜活,结构有致,文思飞扬,情思绵长,展现出少年“真我”。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样才能使学生易于动笔、才能有效地把身边的小事写到自己的文章中去,使他们对生活有进一步的认识,进一步的升华,从而提高自己作文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这是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所表明的观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新世纪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做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作文与生活的教学研究为突破口.切实改进小学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是活泼自然、生动有趣、色彩斑斓、血肉饱满、情韵十足的,写作不应该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苦差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替学生想想:学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累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呢?思想情感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我们应该让学生享受到真正的作文生活,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然舒爽的作文环境,使他们的创作天赋得以痛快、潇洒地施展。  相似文献   

13.
“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作文教学也不例外,作文必须来源于生活,只有充分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作文才声情并茂,感人至深,才能准确描摹。把握特征,才能合情合理,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什么?就小学生而言,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要写作文首先就要有可写的内容。但现在学生在作文时,常因没东西写而愁眉苦脸,就是因为他们脑子里没有生活,或者说他们在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15.
题材雷同、内容老套,脱离儿童现实生活,是目前小学生作文的一个通病。应该提倡让学生的作文回归他们真实的生活,让学生的作文写自己的生活,抒发真实感情;要引领学生观察生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老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幼稚的想法,肯定充满童真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我们总慨叹学生作文缺少生活、矫情造作、千人一面.责备批评学生的畏难怕苦,可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反省过吗?看看作文命题,瞧瞧我们对作文提出的许多苛刻的要求和作出的种种违背学生实际的不近人情的规定.想想我们无视学生年龄特征和思想现状的权威点评式的一言堂的教学,不难发现我们的作文教学行走的是一条重理性轻感性、重共性轻个性、重政治思想轻个体体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里反映的产物,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习作“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如何在作文指导中实现这一目标呢?我根据某些单元训练内容,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对传统的作文指导课进行改革,把作文指导与活动课结合起来.课内指导与课外指导结合起来。化静为动,以动促写。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人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活动。作文始终离不开现实生活,因此,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上。我记得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究“真实”,因为“真实”是作文的生命。编造的作文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习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所谓“生活作文”,指的是教师通过研究并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生活,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生动地反映生活,使学生写出生活气息浓厚、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的作文教学方法。我校以校本课程《生活与作文》的编写、实施为主要载体,结合每学期的体验教育、艺术周、科技周、读书周等活动,将“生活作文”理念渗进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追求作文教学的生活化,追求生活与作文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0.
生活和作文是息息相关的,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同时作文也是生活的需要。存在决定意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