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汉英电视访谈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两种语料在模糊限制语类型的选择上都最依赖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访谈话语中两种语言的交际双方都倾向使用"我想"、"可能"、"你知道"、"非常"这几类模糊限制语;访谈话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能够使交际双方在言语交际中的表达更加委婉含蓄、礼貌得体,而且能使交际双方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2.
交际中的语言具有间接性、含蓄性和不确定性,这是因为语境不同话语含义不同。语境是话语含义推演的基础。语言交际的过程既是话语理解的过程,也是对相关语境搜索的过程。本文认为成功的语言交际是以寻求关联为基础、准确解读语境为前提、有效推演话语含义为目的的认知——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模糊语言存在于各种文化中,主要表现在词语和语篇上.模糊限制语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恰当使用可使话语缓和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从而更好地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模糊限制语的类型: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探讨了模糊限制语丰富的语用功能,它可以精确话语信息,掩饰说话人信息的不足,使言语表达更加礼貌客气、含蓄幽默。以利于人们正确使用模糊限制语进行交际,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的日常话语交际中,虽然十分强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要求做到准确、鲜明,忌讳模糊、含混,可实际上人们的交际活动却存在着大量模糊的语言形式,而且这些“模糊”的表达是得体的,是可以取得良好表达效果的。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浅析话语交际中的模糊语言,指出其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在话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使语言表达更自然更得体。  相似文献   

6.
学术论文是在专业话语社团中表达科研成果的一种交流机制。论文作者不仅需要客观表达成果,而且需运用各种话语策略来达到其"推销"研究成果和"说服"话语社团成员接受研究成果的目的。本文在Hyland和Tse的元话语分类模式内,探讨了理论思辨性论文中元话语策略的选择及其相应交际目的的实现。研究表明,论文中元话语使用的频率与分布状况是语类知识的一部分,与作者构建学科身份、创建和谐的"读者—作者"对话氛围、突出研究原创性和树立自谦形象等交际目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言语交际的含蓄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含蓄是一种蕴藉曲折的语言风格。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言语交际,由于受到交际对象、交际内容等方方面面的制约,不便直接表情达意,运用迂回曲折的含蓄语言表达语意,以适应特殊的交际需要,实现圆满交际。文章多角度地研究了言语交际的含蓄手法,探索了言语交际的含蓄艺术。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讲究和谐对称之美,讲究含蓄雅致的表达,讲究趋吉避凶,这样的心理状态反映在语言表达中就有了不同修辞手法的出现。这种心理在语言中的直接体现就是语音方面,这为谐音的运用与大量产生提供了可能。谐音有着特定的需要和效果,在言语表达过程中,它能够达到使话语生动、含蓄、幽默、新颖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而使用的语言手段.把话语标记语从其所依附的话语中去掉,既不影响该话语的语法正确性,也不影响其命题内容,但却影响其语用得体性和社会层面上的人际适应关系.以言语交际的关联理论为基础,通过实例,从会话策略的角度分析话语标记语的功能,说明话语标记语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含糊现象十分普遍,尤其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不容忽视。恰当使用,可使话语缓和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更好地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使语言交际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的目的。本文从分析语用含义、语用含糊的形成方式、语用含糊的语用功能着手,通过实例阐明含糊语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进一步揭示了含糊语的使用是日常有效交际的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解读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在对模糊语言的特征与产生的原因、以及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后,认为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仅可使语言在交际中更为委婉、含蓄,而且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及灵活性。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与隐含的语用用意@李丽$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相似文献   

13.
语用策略指在阅读理解中将语用信息用作交互作用来源之一的方法。本文论述语用策略运用的理由、语用信息的构成、语境在英文阅读中的功能等 ,说明语用策略对读者提取隐含信息和利用语篇信息至关重要。本文还通过实验证明 :中国大外学生在英文阅读中广泛运用了语用策略 ,从而为今后的英语学习和教学工作提供信息 ,以引起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评价是一个表达范畴,与句法、语义和语用都密切相关。评价意义可以通过词汇手段显性表达,也可以通过句法手段隐性表达。由于隐性表达比较隐蔽,对其进行发掘和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属于隐性评价的个案研究,论述了"不/没+VP1+等于+没/没有+VP2"构式的句法和语义、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化、构式的语用功能,发现该构式表达一个蕴含假设关系的主观等值命题,主观性非常强。构式由动词"等于"连接前后两项,语义重心在前,其构式义是主观推介和隐性评价的复合。该构式具有焦点凸显、广告宣传、施为导向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对外宣传语英译过程中语用失效的现象,提出语用等效是对外宣传翻译工作者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并同时探讨了翻译过程中具体的语用策略:增添或浓缩语用预设信息、遵循译语礼貌原则、语用功能“仿拟”、语用“整合”、交际背景与表达的适度性等。  相似文献   

16.
在Levinson对指示词语不同用法的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对指示和照应的用法进行进一步探究,结果表明,指示和照应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分处两端共同构成一个连续体,不同的指示语按照它们的不同用法分布在这个连续体的不同位置上。在指示语的释义过程中,语用因素和认知因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相反,它们是相互作用并呈现为一种互补关系的。语用照应的制约性是通过语用关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答谢言语行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流沟通方式,其表现形式、策略类型、语用功能均丰富多样。文章主要讨论了英汉答谢句在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两方面的异同以及产生不同的原因,以期对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话语的内隐意义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话语表达的实际意义总是大于字面意义。话语意义的内隐性是语言交际的一个基本特征,隐喻是一种规避外显意义的语用手段。隐喻意义的生成依赖于语境特征,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将翻译中的文化问题统一定义为文化信息,并进一步区分为显文化信息和隐文化信息,进而以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对更深层次也更容易造成翻译失误的隐文化信息进行重点探讨,并提出了对隐文化信息进行保留、明晰化、及语用转换等三种具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