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洋务运动时期,大批洋务官员走出国门,身历目睹了域外城市文明,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尽管他们对城市化的历史必然性没有理性的把握,但他们办工矿、兴商贸、修铁路、建学堂等活动,直接、间接地推动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启动。与此同时,洋务运动还推动了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的扩展,改变了城市社会结构和经济、文化结构,促进了部分城市的近代化进程,这表现在:一、近代市制和控制系统的形式;二、市政公共设施的修建;三、扩大了城市功能。洋务运动使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迈出了最初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胶济铁路与济南商埠的兴起(1904——193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交通体系的建构与区域城市化进程的关联研究是近年城市化研究新的生长点之一。胶济铁路是山东省内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作为近代先进的交通设施,1904年通车的胶济铁路,成为推动济南自开商埠与促进商埠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胶济铁路通车促进了济南商埠的兴起与发展,加速了济南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济南遂不独为山东政治之中枢,更为山东工商业之要埠。  相似文献   

3.
由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曹中屏、田仲文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近代世界与城市化》一书已与读者见面了。该书从历史学的角度,对于城市化理论性问题;产业革命、科技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近代各国城市化的道路与特点;城市的文化教育、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另外,还有中西近代城市化的比较等等。我校历史系讲师李砂砂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叶,山西近代铁路建设发端。1907年正太铁路全线通车,这是山西近代第一条铁路。便捷的铁路交通运输条件刺激了阳泉煤炭资源的开发,由此带动了阳泉的冶铁业、商业、金融、邮政和教育的发展。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使阳泉逐步取代了平定而成为山西东部的工业重镇。  相似文献   

5.
近代华侨投资铁路集中在清末民初,潮汕、漳厦和新宁铁路为其中典型,但近代中国铁路建设事业中的"侨力"绝不仅于此。此三条铁路既是"侨资"产物但又程度不同,既是华侨商办的交通但又多少带有"官助"色彩。它们虽同属"侨资"性质,但又在筑建地、资金源、指导思想、技术支持、运作与管理机制,以及最后命运等方面存在差异。已有研究基本按照传统的"短时段-政治事件-大人物-精英史观"的单一维度来解读华侨与近代铁路问题,使得近代侨资铁路问题的研究产生平面化现象,掩盖了华侨参与近代铁路建设的宏大且深层性史实。因此,运用社会史的研究范式,增强"长时段-日常-民众-共同体-平民史观"的历史维度的阐释,在多维度、整体性、比较式的考察中,寻得近代侨资铁路的"同质"与"异象"。  相似文献   

6.
铁路与太原城市近代化进程:1907-1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随着铁路网络的形成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山西开始逐渐摆脱腹地交通对区域城市近代化的桎梏,1907年正太铁路的通车以及1933年同蒲铁路的分段运营便充分展现了铁路与太原这一内陆省会城市工商业以及城市结构变动等方面的关联作用。山西城市格局也呈现出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城镇等级体系更趋完善。从更宽阔的视野来看,以太原为集中地,以正太铁路、同蒲铁路为运输路径,以沿海商埠为指向的晋中区域近代化进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7.
近代城市发展的中国模式及其与美国城市化的比较于云汉一、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模式近代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之一就是城市化的初步启动。其标志一方面表现为一批因港而兴、因商而兴、因工而兴、因路而兴的近代城市的诞生和发育,体现出近代城市量的增长;另一方面则表现为...  相似文献   

8.
人力车夫是近代中国城市化中被严重"边缘化"的群体,民国时期,安徽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了农民大量离村现象,成为此时人力车夫的重要来源,加之安徽落后的城市现代客运交通,使得人力车在城市交通中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安徽人力车夫来源、数量、劳动状况、生存状态及社会管理与救济等方面,再现"底边"社会的生活场景。人力车夫不仅是农民进入城市的一种职业流向,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同时也反映了安徽交通的现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由四川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主办的“近代中国城市研究学术讨论会”于去年底在成都召开。来自京、津、沪、汉、渝等市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地方史和城市研究的6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应国家七·五重点课题“近代城市史研究”——上海、天津、武汉、重庆四个课题组部份同志于1988年9月上海座谈会上的建议举行的。会议以近代城市研究为中心议题,就近代城市研究的意义、内容和近代城市化、城市近代化、近代城乡关系、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与  相似文献   

10.
江南地区是近代以来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城市化是指各种不同性质的人口和群体大量集中于特定地域的过程,同时也是各种“社会交流的结节性机关”——商业市场、企业、行政组织、警察、交通、教育等机构形成发展于特定社区空间的过程。江南地区由唐宋以来的墟集、草市成长起来的市镇,到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发达的商业贸易社区。许多市镇拥有比较固定的街坊制度和商业店铺,同外界建立了广泛的经济联系。经济功能的充分成长,使这些市镇成为和传统行政控制中心的建制城市不同的新型城市。相对于传统乡村社区来说,这些市镇的城市文化特质开始产生,城市度在明显的提高。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市镇城市化对于推进整个江南地区城市化进程,使这里成为全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起着重要的作用。江南市镇的城市化是近代社会史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本文试图在近代江南市镇城市化发生发展的前提下,对市镇社会结构的变迁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麻痹赫哲族的民族意识,断绝赫哲族与东北抗联军队的联系,从而加强对赫哲族的殖民统治,日伪对赫哲族实行毒化政策。日伪在赫哲族地区广泛种植鸦片,给赫哲族发放“吸烟证”,鼓励赫哲族吸食鸦片,从而达到其拉拢引诱的目的。在日伪毒化政策的实施下,赫哲族的体质受到了摧残,人口数量急剧下降,民族面临濒危,同时在精神上意志消沉、萎靡不振,丧失了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2.
黄敏 《琼州学院学报》2013,(2):63-64,67
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式的需求这一现状,本文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通过分析和阐述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提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教学的构想和教学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13.
孙自俭 《兰州学刊》2009,(6):211-213
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大规模修筑铁路,其铁路政策也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官办与商办之间摇摆。经过多年实践,清政府对铁路的认识逐步深化,最终在1911年中止了商办铁路政策,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齐骥 《学术探索》2013,(3):125-130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化,实质是人口和生产要素的集中过程。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线性的“破旧立新”的发展过程,更是多元的“文化创新”的发展过程,是文化基因的传承、文化记忆的存留和文化历史的延续。西藏拉萨大北郊作为以金属器加工制作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和生产者集聚的生活社区,其成型、变迁和发展,是基于文化自觉的城镇化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5.
王志军 《阴山学刊》2009,22(4):93-99
建立在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基础上、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在近现代工业社会促进经济、科技、军事等为核心的硬国力增长所需的哲学基础、思维方式、战略视野、经济意识、商业理念、科技主义和创新精神。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国际软国力,一方面有在“复兴”、“传统文化”、“软国力”等概念、理论上步入误区或陷入西方话语陷阱的危险;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竞争力方面的价值功能不足缺乏清醒认识。努力创新、构建具有时代精神、促进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国力又好又快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是增强国际软国力竞争力的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16.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无疑为当代哲学的繁荣开了先声。近现代西方“本体论”学说大体上经历了生存论、科学实在论、语言本体论、社会本体论等多种以旧换新的尝试。这些学说一方面具有“拒斥形而上学”的鲜明特征,但也存在着内在的不彻底性;另一方面也认识到“形而上学”似乎是永远绕不过去的“阴影”,力图开辟新型的“本体论”学说。当代哲学更是呈现出重新肯定“形而上学”,有“本体论”复兴的趋势,当然,现时代的“本体论”之恢复,不再是建立在同一性的思维平台上,而是遵循着合理性、非实体性、变易性、建构性、悖论性等新原则。  相似文献   

17.
凌鸿勋是继詹天佑之后,将西方铁路科技技术引入到中国,并逐步实现铁路设计与建设自主化的又一重要人物。在抗战时期,他不仅在艰苦环境中在西部建筑铁路,而且通过实地考察,对西部边疆铁路提出了系统而可行的规划,体现技术专家的智慧和爱国热忱,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东北沦陷后,殖民者对东北文学戏剧由初期的默许到很快进行限制整肃,并出台法西斯性质的《艺文指导要纲》进行"国策"指导,构成一套完整的殖民压迫语境。在此语境下,沦陷时期东北的话剧在初期曾出现昙花一现的左翼戏剧,在中后期则被"国策"御用。但是即便殖民者允许或御用的戏剧团体创作和演出的话剧中,其倾向和面貌也是曲折复杂的,或者在表面的顺从下表达出委婉的抵抗意识,或者在"配合"中暗含曲折的心曲,而这些都是需要仔细辨别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现代时期,盐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式就是签订各种盐业契约,买卖契约是盐业契约的一种,盐业买卖契约在盐业生产经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盐业买卖契约的重要特点之一的“招检”制度充分体现了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维护交易安全、建立良好的盐业经营秩序等特质,这与现代物权变动的公示制度有着一脉相通的地方。本文尝试从四川近现代盐业买卖的“招捡”制度入手分析其与现代物权变动的公示制度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