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艺术技巧决定于内容,但同时具有独立性的一面。譬如绘画,同样取材于生活,忠实于生活,但画出来的图象硬是有文野、高低、优劣之分,这是由于作者的审美感受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不同所造成的。 “五四”时期新文学的倡导者都十分重视曹雪芹的创作经验,以及《红楼梦》的美学价值、艺术特点和写作手法。鲁迅的名言:“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是对《红楼梦》一书的极高的评价。茅盾在《关于曹雪芹》一文中指出:“《红楼梦》继承了中国古典文  相似文献   

2.
曹金钟 《江汉论坛》2006,(5):119-122
《红楼梦》中时序“矛盾”产生的原因,除作者创作思想及艺术手法的体现外,另一个大的方面就是因作者重写意而产生的结果。写意美学思想和曹雪芹的创作思想在这里是合拍的,正是由于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创作中一直贯穿着写意美学思想,才有意无意地造成了一些时序的“矛盾”,甚至地点的“矛盾”、人物年龄的“矛盾”以及其他一些“矛盾”等。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第一主人公贾宝玉的最终结局,直接关系到《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终极旨归,但由于曹雪芹八十回后手稿的散佚,贾宝玉的结局客观上成为红学史上的一个"悬疑"。脂砚斋在其批语中一再透露的贾宝玉后文之"悬崖撒手",却为学界大多数研究者所认可,认为贾宝玉最终结局就是了悟红尘后出家,即"悬崖撒手"。不易为人知的贾宝玉"悬崖撒手"另外两层深刻内涵:其一为《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之精神境界与艺术归宿;其二为《红楼梦》创作者曹雪芹之真实人生结局,同时也是《红楼梦》中甄、贾宝玉的各自归宿。说明"悬崖撒手"对于《红楼梦》作品之贾宝玉与创作者之曹雪芹的内在精神统一,正是曹雪芹生命故事在其意识层面的艺术演绎与潜意识层面的人生实践。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不仅是伟大的作家,而且是杰出的美学理论家。虽然他没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传世,但是,他却有意识地通过他的《红楼梦》来展示了他的非常丰富卓越的美学思想。如果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再再强调、反复论述,并在《红楼梦》的创作实践中始终贯彻如一的“真”、“假”观念是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的话,那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作为全书“立意本旨”来加以强调的“色”、“空”观念,则是作为他的美学思想的“真”、“假”观念的具体发挥。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2016,(10)
本文通过对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及高鹗所续的后四十回《红楼梦》中关于女性教育思想的研究,发现《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著作,也体现出作者的教育思想,例如重视女性读书受教,主张男女平等及男女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批判传统思想对女性教育的束缚,主张女子要打破世俗礼教的压制,呼吁女子走出闺房,要同男子一样站在世界的大舞台上,这些都是《红楼梦》体现出让后人有据可循的前卫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一部反封建的政治历史小说。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它是思想性最强,艺术性最高,两者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伟大作品。《红楼梦》高度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表明,曹雪芹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7.
卢仙娥 《理论界》2014,(10):130-133
《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女性小说。作者曹雪芹不仅描写了许多女性人物,为她们创作了这部小说,而且以"女娲补天"神话开头,男主人公贾宝玉还具有女性化的色彩。《红楼梦》基本上维持着"女尊男卑"的思想,但是对女性却又有否定的视角。本文根据贾宝玉的"女儿观",对《红楼梦》女性的对立视角以及其原因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成书走了一个异常复杂的悲剧历程,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思想的质变和升华。曹雪芹在写《风月宝鉴》的时代是一个破落的纨绔子弟。他借助小说的外壳,通过贾宝玉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现实和历史的异端见解。其主要表现为从风月之情到违圣真情;从风月之悔到意建之悔;从齐家到出家;从补天到空。高鹤的续写是败笔之作。《红楼梦》成书的演变是一个由平庸到颖脱,又复为平庸;从正统中挣脱又复归于正统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试论《红楼梦》中人物对话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红楼梦》中人物对话的功能曹金钟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作家都是驾驭语言的圣手,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更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曹雪芹驾驭语言的卓越才能,主要是通过《红楼梦》这部千古名著表现出来的,而且主要是通过其中的人物对...  相似文献   

10.
九十年华花甲红——研《红》60年回思简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乃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口述其研究《红楼梦》60年的历程、心得和体会,表明所谓红学四大分科的建立不是出于有意识的安排,更不是哗众取宠的巧立名目,而是学术研究本质的自然显现,是因势就势、顺理成章的结果。四大分科是彼此紧密相关的,总的目的都是为了揭示曹雪芹为何及如何创作《红楼梦》。重要内容包括胡适、顾随等先辈在周氏红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周氏红学研究的轨迹和重要关节点,以及最近刚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的《曹雪芹新传》的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1.
傅波  钟长山 《理论界》2006,(5):159-161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本文通过对署名曹雪芹的作者的生卒年代,《红楼梦》与《秣陵春》的渊源,严绳孙的出身历史和他与吴梅村的关系等方面的考证,得出严绳孙托名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悲剧作品的典范之作,其悲剧性精神在本质上是人的悲剧,具有普遍的价值与意义,深入传达出曹雪芹悲天悯人的现实情怀。因此《红楼梦》中的悲剧性精神还具有形而上的超越性与探索性。《红楼梦》文本全面而客观地展示出在以伦理道德统治为主导的封建社会里,个人或群体都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导致了社会悲剧、爱情悲剧、家庭悲剧和人生悲剧的产生、交织与纠缠。《红楼梦》悲剧性精神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曹雪芹的悲剧性人生经历与小说中主要人物及次要人物悲剧命运的异质同构,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隐性影响,还有时代、社会、历史、民族审美心理等重要元素的建构,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生发共同建构起《红楼梦》文本悲剧精神的高楼大厦。《红楼梦》的悲剧性精神形成了《红楼梦》崇高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3.
研究《红楼梦》的人对于脂砚斋评注是十分熟悉的。他与我国其他古典文学的评注不同的是:他与作者有着一段相似的生活经历,与作者关系密切,而且他开始评注《红楼梦》时,《红楼梦》还在创作过程中。脂评虽然对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有所不满,但和曹雪芹对封建社会濒于灭亡所采取的态度并不相同。而过去有些人却把他和曹雪芹等量齐观,认为脂批代表了作者的意见,有的人甚至认为脂砚斋就是曹雪芹的化名,在自写自评。种种怪论,不一而足。本文想就目前对脂批研究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以供讨论。脂砚斋评注《红楼梦》,除了对当中人物情节的写作方法、素材的出处提供一些线索外,  相似文献   

14.
《琼州学院学报》2019,(4):87-92
《好了歌》《好了歌注》是小说《红楼梦》中两篇著名文本。以往的研究者多借助探究二文本所传达的内容意涵、思想倾向等方面来考察小说作者曹雪芹的精神世界,而并未关注二文本间所存在的科举因素。首先,《好了歌》《好了歌注》都是小说作者曹雪芹代小说中人物之所作,与八股文的"代古人语气为之"相似。其次从作注人的身份来看,甄士隐是一名曾做过七品官的乡宦,这一身份标示着甄士隐曾经有过科举经历。再次,从《好了歌》《好了歌注》二文本的关系来看,其借鉴了注疏体、骈体文以及律诗的某些特点,这些都与八股文所具有的特点相符合。由此可知,科举在《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中的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尽管不是一部教育专著,曹雪芹也没有明确系统地提出自己的教育观点,但从《红楼梦》中可以发现曹雪芹的一些教育思想,如重视读书明理,主张学以致用;批判地继承传统教育内容,主张教育內容多元化;提出了宽严相济的教育原则和开明自由教学方法,反对封建禁锢惩罚式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的《红楼梦》在描写男女之间“情”与“性”的问题上,是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那就是曹雪芹反对“淫乱”。《红楼梦》中凡是与“淫乱”相关的人物,无论男女,均没有好下场。曹雪芹采用“用俗笔,写俗人”的手法,十分清晰地表明了他的性爱观。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中国红楼梦学会与江苏省红楼梦学会、江苏省文化局、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江海学刊》编辑部等单位,将于十一月上旬在南京联合举办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目前,筹备处已经成立,省红学会会长姚迁(南京博物院院长)任主任,副会长姚北桦(《江海学刊》主编)任秘书长。邀请书也已发出,届时国内著名红学家及红学究研工作者,将云集南京参与盛会。这次会议将公布新发现的曹雪芹家世资料,宣读论述这位伟大作家创作道路的专题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之我见郭树荣《红楼梦》一般认为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我则认为,不仅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也出于曹雪芹之原稿,只是前八十回是增删修改后的定稿,后四十回是高鹗在曹雪芹原稿基础上加工、整理后刊行的。让我们先...  相似文献   

19.
清代文学家纳兰性德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之祖父曹寅不仅同出徐乾学门下 ,同为康熙待卫 ,还是知已之交 ,有唱和之作 ,又有学术交流 ,故而曹雪芹完全有可能将纳兰的诗词烂熟于胸 ,并在《红楼梦》中反映出纳兰性德营造的独特美学意境乃至遣词用字以及融合汉满文化的特殊价值取向。进一步开展纳兰性德《通志堂集》等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 ,不仅有助于推进“兰学”的发展 ,还有助于“红学”研究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和中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汝昌 《晋阳学刊》2011,(4):109-114
《〈红楼梦〉和中华文化》是周汝昌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关系的一种新思考,认为《红楼梦》所蕴涵的中华民族文化浓郁深至,从氏族文化等4个方面体现出来。而其核心价值,是才与善两端,是重情但并不反理学和礼教,儒家的主体精神仁、恕等价值观都融化在情与才之中,是对作者过往认为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以情反礼和反理"观点的一种反省和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