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元诗多宗唐,推崇“盛唐”诗风。元人在前人基础上完成唐诗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诗学体系建构。元人唐诗分期标准的迥异,体现了元人在宗唐背景下多元的诗学观,而不同的诗学观的现实意义是元人指摘当时诗弊继而促进元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这是盛唐诗人高适代表作《燕歌行》的结句.句中的“李将军”到底指谁?千百年来,以“李将军”为李广之说占统治地位;虽也曾有人以为“李将军”是指李牧,但因无具体论证,故未引起重视.而建国以来较有影响的唐诗选本,则均取“李将军”为李广之说. 高适的这个“李将军”究竟指谁而言?细玩《燕歌行》全诗,并以高适其他诗歌考之,可以肯定,“李将军”是指李牧而非李广. 先从《燕歌行》诗本身来看.《燕歌行》全诗二十八句,每四句一层,作者把深广复杂的内容按照将士辞家、行军、激战、战后屯戍的脉络贯穿起来,而结句的语意,是承接第五、六两层的,这两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勾勒出大历诗人在大乱初定的时代条件下,使诗歌创作主题的取向由初、盛唐之外倾变为内敛,艺术风格由高举远蹈而变为白云、青山、芳草之韵情,以及诗歌在展现诗人个性方面比前代更进一步,体现出了多姿多彩、五颜六色的时代特色等一系列特点,从而阐发出大历时代在这个从盛唐到中唐的转捩点上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它透露出了盛中之变的消息。  相似文献   

4.
小律是一种历来为人们所忽视的诗体,产生于六朝,但作品后世不传.现存的"小律"最早见于盛唐,兴于中唐,当时主要指绝句,是由律诗减句而来,也有的是古诗律化的结果.宋代至明代,"小律"指的是四韵律诗,到胡震亨时才明确为三韵律诗.历来创作三韵律诗的诗人不少,但是有意识自觉创作并标举之为"小律",则是在明、清时期,到康熙时期达到高峰.小律内容丰富,最多的题材是咏物与咏人,艺术手法上则以虚实相间、情景相生为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入清以后,人们对前代的格调论仅从气格、声调考察唐诗的可行性怀疑,也对严羽、高 不具体分辨唐诗的风骨、气象,笼统地以时代论诗、强分四唐的做法不满。随着对明唐诗学反思的深入,七子们“诗必盛唐”的观念为多数论者所弃,代之而起的是对唐宋诗的重新认识定位,并形成纷争的局面。论者出自各自的文学主张和艺术趣味,在诗学取向上,大体分为宗唐、宗宋两派,互相辩驳,各不相让。即便同是宗唐,具体趣尚亦在在不同:顾炎武、朱彝尊、毛先舒等仍沿袭七子诗学观,再树盛唐之帜;王夫之立足自己的艺术哲学,推崇初唐,兼带盛唐;冯班、吴…  相似文献   

6.
刘禹锡(公元七七二——八四三年)在文坛上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他所处的唐代中叶,是一个政治动乱的历史时期,而文学倒是有了新的发展,呈现出诗人辈出,名作如林的盛况。这里,当然也有着刘禹锡的一份贡献。王世祯在《唐人万首绝句选凡例》中称:“中唐之李益、刘禹锡,晚唐之杜牧、李商隐四家,亦不减盛唐作者。”这话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7.
<正>唐代诗家,英才辈出,籍南阳的岑参(715一770)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唐代边塞诗派领袖的岑参,他的边塞诗以“奇”卓然盛唐。它以雄奇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奇异的色彩,创造了神奇的意境,充分表现了诗人“好奇’的思想性格。同时也以它奇情异采的魅力吸引人们“探奇”。特别是他的七言歌行,历来被诗评家视为唐七古正宗。明代胡应麟说“唐七言歌行,……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音节鲜明,情致曲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写于天宝十三载(754)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以下简称《走  相似文献   

8.
《从军行》是汉唐边塞诗中表现苦寒主题的代表诗题.王粲与左延年分别开创“从军乐”“从军苦”主题先河,晋宋《从军行》单纯言征战苦寒,梁陈《从军行》内容丰富,艺术精致,形成唐前代表性的征行艺术模式,初盛唐《从军行》确定了七言歌行体和七绝组诗体两大创作范式.歌行模式侧重表现征战过程与感怀,七绝模式超越具体战事,重在表现人的精神与心灵体验,中唐《从军行》数量攀升而质量下滑,咏叹征戍艰辛、厌战思乡为时代主调,侠衣少年变成了白首老将.宋元明清《从军行》由言志抒情变为诗人习诗的方式,基本没有超越汉唐《从军行》创作形成的三大艺术范式.  相似文献   

9.
初唐绝句萌芽形成,中唐繁荣,晚唐至宋初基本定型,不同时期的绝句呈现不同的特色。苏轼是继宋代欧阳修、王安石后大量创作绝句的诗人。他的绝句在宋代自成一体,自具特色。苏轼创作的绝句数量众多且绝句艺术风格多样,表现手法多异,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就苏轼绝句创作的艺术手法和特征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五十多年中 ,文史界对唐代史、文特别是唐诗的研究 ,可谓盛极一时。其论著之多 ,成就之大 ,都远非其他时代所可比。只是在唐诗研究中 ,主要集中在盛唐 ;以大历、元和为中心的中唐五六十年 ,诗人和诗作在数量上虽超过盛唐 ,而研究方面 ,除个别作者外 ,却比较近于冷落。其原因 ,一般认为不在量而在质 ,也就是说在艺术品质上 ,中唐不能与盛唐相比。但是从另一角度 ,也即从诗歌发展史的角度来看 ,中唐却完全不容忽视。随着中唐的政治、社会、文化的变迁 ,诗歌从内容到形式 ,都起了不小的变化 ,而且在艺术的追求上颇有异彩纷呈之…  相似文献   

11.
崔国辅是盛唐时的著名诗人,其既以五言诗称雄于诗坛,更以意境明丽、风格雅蓄为擅长,取得了重要的创作成就,在唐代诗人中独树一帜,形成其诗歌鲜明的艺术特征,为唐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魏野从方回划分宋初"三体"之时便被认为是晚唐体诗人,但其诗作的内容及创作手法皆体现出鲜明的白体特征。以七律为例,就内容而言,多为送行交游及朋友间寄赠唱和之作,且偏重于叙事、言志、写意,类白体七律;就创作手法而言,语言大多明白晓畅,出语自然,不事雕琢,且言意好尽,不太讲含蓄,发挥了白体善于铺叙的功能,有明显"以文为诗"的倾向。这是魏野七律最突出的特征。其五律等诗体亦大多如此。因此,就诗风而言,魏野更倾向于白体诗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晚唐体诗人。  相似文献   

13.
李白是盛唐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诗歌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李白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天赋之外,还得力于对庄子、屈原以及曹植、谢月兆、鲍照等人诗歌创作的继承与借鉴,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此外,李白诗歌在题材和表现内容上对传统的诗歌也有拓展,对后代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蔡襄不仅是北宋一代名臣,而且还是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和著名的书法家。从蔡襄"文以道为本"、"文以气为主"的主张可以看出他的诗歌思想主要受韩愈的影响。其诗歌创作古体诗与近体诗差别较大,古体诗表现为以议论为诗、以文为诗等特征;近体诗表现为用语清新、意境清幽、气质清刚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郑谷是唐末一位重要诗人,其诗作按内容基本可分两大类:反映个人仕途艰难与时代乱离的悲情诗;选择侣僧学禅、复归自然、赋诗饮酒等方式弥合悲情的避世诗,其中映射出诗人光辉的儒学品格.其诗风清新浅近,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追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唐末五代直至宋初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6.
卞之琳作为现代派诗人 ,受新月派和象征派的影响 ,并且善于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卞之琳是一个冷峻的沉思者 ,他极力避免感情的倾泄而追求智慧的凝聚 ,诗中充满着哲理和智性。他在诗中塑造了一个孤独的寻梦者形象 ,映衬着那个时代的悲凉。他在诗的王国里苦心经营 ,雕玉镂金 ,营造奇特的外在形式表现智性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17.
王绩是初唐第一诗人,也是开盛唐诗风的第一人。近年来,学术界对王绩诗歌的研究已渐趋深入和完备,但对其文章的研究却依然寂寥。实际上,王绩的文章和诗歌一样,承六朝、启盛唐而独立于初唐文坛,其在唐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曹贞吉,清初著名诗人,其外祖刘正宗在清初力倡济南诗派,以宗唐为旨,曹贞吉诗歌深受外祖影响,诗风发源于初盛唐。济南诗派另一领袖人物王士禛主张"神韵说",与曹贞吉交厚,对寄托遥深的曹氏诗歌亦彼为激赏。然而随着清初诗坛宗宋诗风的兴起,曹贞吉诗歌一为诗坛风气所感染,一为自身遭际所激发,由宗唐而宗宋,并最终融各家之长而自成一家,对清代诗歌摆脱明诗余绪形成自身的时代特色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唐代叙事诗的繁荣实质是乐府诗兴盛的结果,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量诗人创作了为数众多的经典乐府叙事诗。在中唐由白居易、元稹提倡,一大批优秀诗人积极参与,形成了乐府诗创作的高潮--新乐府运动。唐代乐府诗作多以反映社会现实的叙事诗为主。唐代诗文对六朝文风的反拨、向汉魏风骨学习的复古文学思潮以及歌行体的完善促进了乐府叙事诗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杜甫作为唐诗的集大成,作为一位精心于近体诗创作的诗人,其诗歌创作中的修辞也是杜诗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通过对杜诗中立字出现的次数、频度、对前人的继承、叠字和音乐的关系等方面的考察,揭示了杜甫诗歌创作的内在技巧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