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第二届首尔核安全峰会的召开,激起国际社会对朝核问题的关注。作为重要的国际核安全问题,朝鲜核问题在美国新的核安全政策中处于何种地位,奥巴马政府将如何处理朝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本文旨在探讨朝核问题自身的特殊性,分析奥巴马政府核安全政策的本质与内在矛盾,进而揭示美国新的核安全政策仍旧很难解决其在朝核问题上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国际恐怖主义的历史演变与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恐怖主义问题,是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相同步的政治问题,它历经古代中世纪的政治恐怖手段、近代世界的地区恐怖主义、和现当代的国际恐怖主义三个阶段;尽管目前国际社会已经初步形成反恐的大气候,但在界定恐怖主义问题上仍然是共识与分歧并存。国际恐怖主义的界定涉及多重因素,应该通过国际政治层面的必要妥协、国际法方面的求同存异以及国际道义上形成共识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7年2月13日六方会谈达成的去功能化方案,朝鲜同意启动去核化进程,对宁边核设施进行"去功能化"和对其所有核计划进行申报。但是,到了申报期限规定的2007年12月31日,朝鲜仍然没有进行核申报。虽然2008年5月8日,朝鲜向美国提交了核申报计划,但是朝核问题的前景和进程仍然有很多不可测因素。本文探讨朝鲜去功能化和申报问题的内容和实质,分析朝核问题主要当事国美国与朝鲜的政策、态度和疑虑,试图推测朝核问题未来发展趋势走向。朝核去功能化和核申报问题将是新一阶段六方会谈的关键问题,也是对六方会谈各国政策和政治解决朝核问题决心的重要考验。  相似文献   

4.
在政治与伦理之间:本体维度的国际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际法性质的认定对于探究国际法理论与实践操作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奥斯丁认为国际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而仅是“实证道德”的观点引起了长期的争论,这恰恰揭示了问题界定本身的不正确性,正确的问题应当是“国际法是什么法”。为了解国际法的性质,有必要分析国际法规范的具体运行。在这一问题上,自然法学派、实证法学派、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给出了不同的解读。同时,观察和比较国际法与国际政治、全球伦理的关系也有助于厘清国际法的本质。在一个仍然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国际法不可避免地体现为分散、协定、软弱、不对称的初级性法律,这是思考各方面国际法律问题的起点和基本语境。  相似文献   

5.
从国际法看人道主义干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道主义干涉及其合法性问题一直是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对人道主义干涉及其合法性的研究,一直是西方国际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人道主义干涉不仅涉及国际法,而且还涉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但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问题,当前的某些人道主义干涉同现行国际法是冲突的。  相似文献   

6.
国际政治和国际法历来是两个紧密联系的领域。理论研究上,两者彼此互动且深刻影响;国际实践中,双方互为制约又相辅相成。它们的交叉和结合共同推动着国际社会的进步。国际法的诞生源于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实践,国际政治侧重于国家间政治关系、政治活动的探讨,国际法则重点分析国家交往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7.
人道主义干涉及其合法性问题一直是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对人道主义干涉及其合法性的研究,一直是西方国际法学界研究的热点。人道主义干涉不仅涉及国际法,而且还涉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但从国际法的角度分析问题,当前的某些人道主义干涉同现行国际法是冲突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与俄罗斯在欧洲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使得欧洲北极地区出现了再安全化与安全困境,2022年的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加剧了欧洲北极地区冲突风险。同时,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安全体系存在自卫权理论和侵略罪标准等争议规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存在军舰领海无害通过、北极航道法律地位和通行权的不同解释与适用;在欧洲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大国可能利用这些国际法规则,采取军事行动,实现政治目的,使武装冲突风险增加,而欧洲北极地区现有的区域合作体系亦陷入停摆,无法缓解此类安全风险。此外,乌克兰危机导致地缘政治主导区域国际关系,在增加安全风险的同时,也将提升相关国家对国际法的重视。未来,《联合国宪章》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或将成为维护欧洲北极地区和平稳定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集体安全制度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宗旨,是传统国际法向现代国际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当前国际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美国政府以“先发制人”自卫权为借口发动伊拉克战争,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体现,给国际社会增添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对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构成了巨大威胁与冲击,同时也为集体安全制度的调整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法学史上,国际法的法律性质和效力不断面临各种质疑,原本为法学内部的争议在国际法学和国际关系学两大学科之间重新浮出水面。将国际法置身于国际政治现实的大背景中,澄清对国际法的约束力和对国际法的遵守的质疑,需要有新的注解。此外,造成学科间误解的原因在于交流的缺乏和视角的差异,对共同问题的关注和共识为差异的弥合与学科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1.
浅析美国对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北亚国际政治格局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再次成为朝美关系新的焦点问题,这 一问题在东北亚国际环境、大国关系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约下,目前没有也不会走向强硬的对抗。美国对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政 策选择,为进一步理解和认识美国的对外政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朝鲜核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又一重大焦点。为了确保东北亚地区今后长久的和平与稳定 ,面对这一危机 ,过去一年 ,国际社会纷纷献计献策 ,以求问题的解决能有一个圆满结局。其中 ,中国的外交活动尤为引人注目。为东北亚各国人民的长远利益考虑 ,也为自身利益计 ,中国真诚地希望在国际社会的大力配合和帮助下 ,通过自己的外交努力 ,尽最大可能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 ,化解朝美核危机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理论是从质疑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基本假设而构建的国际政治理论新范式,与传统国际政治理论相比,建构主义具有明显的解释优势,能够更好地解读朝鲜半岛危机。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朝鲜半岛危机的时起时伏与久拖不决和对立双方具有不同的国际政治文化,缺乏集体认同,进而形成恶性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想化解朝鲜半岛危机,遵守现有的国际政治文化,不挑衅其底线和加强双多边互动,增加相互认知应成为对立双方恪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伴随冷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被称为“冷战活化石”的朝鲜半岛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围绕着半岛的统一问题及近来的导弹问题与核问题等半岛安全问题,朝鲜半岛危机不断。而素有“东北亚门户”之称的朝鲜半岛在地缘政治上又具有重要意义,因而使它成为大国关注与争夺的对象。作为对该地区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大国,美国与日本对该地区分别有着各自的政策定位,通过比较两国政策的异同,可以发现作为冷战产物的美日同盟在稳定的同时,其内部冲突性的趋势却是无法抑制的,美日同盟最终要归于历史。  相似文献   

15.
区域主义是冷战后国际社会的一股重要趋势与潮流,但东北亚地区的区域主义实践并不理想。朝鲜半岛问题是建设东北亚区域主义的一个重大影响因素,双方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根据朝鲜半岛问题的多层面性和历史启示,从经济、政治、安全和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开展适宜的工作,一定会创造出朝鲜半岛问题与东北亚区域主义建设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6.
对于韩国经济崛起以及韩国的工业化进程,学者多侧重研究韩国的政治机制、经济体制、文化背景等内容,从而解释“汉江奇迹”出现的原因及实质。这些解释从不同的侧面对韩国的发展进行了纵向或横向的剖析,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实际上,韩国在开展工业化之初,美国的军事及经济援助曾经起到过非常积极的作用,美国因素曾一度推动了韩国的工业化进程,并促使韩国经济走向腾飞。纵观韩国工业化进程,外援因素的影响是暂时的,韩国工业化的成功更多是依靠韩国人自身的努力,这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从国际关系现实主义范式的视角对朝核问题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朝美两国长期无法直接沟通,彼此互不信任,导致两国间“安全困境”的出现,致使朝鲜走向了发展核武器的道路。要摆脱目前的“安全困境”,关键是朝美双方能否超越现实主义的视角,放弃彼此所存的敌意,最终在东北亚地区建构起真正和平、稳定的“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朝鲜半岛是指鸭绿江、图们江以东以南朝韩共同统治地区,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国际热点问题。2011年12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突然去世,半岛新形势给中国和平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战略空间。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民强国、为世界文明和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战略抉择,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  相似文献   

19.
在韩国语的学习中发现,国内韩国语初、中级学习者的口语水平普遍要高于听力水平;在韩国学习韩国语的初、中级学习 者的听力水平普遍要比口语水平高。由此可见在目标语言国的韩国语学习者中,口语水平相对弱于国内韩国语学习者,造成 此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听力补充材料的选择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