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银行监管资本的存款保险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存款保险定价的期权定价法和期望损失定价法,提出了利用银行破产时被保险存款的期望损失来定价存款保险的新思路,该方法的特点是存款保险定价不仅仅与银行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有关,而且与银行资本持有状况和存款的参保比率有密切关系.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存款保险定价公式.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与测算原理,实证研究了其敏感性、可行性与合理...  相似文献   

2.
 存款保险制度可能引发道德风险问题,即促使参保银行主动承受更大的风险。因此,建立适合的存款保险制度需要从风险管理及反映风险的保险费用的确定等方面着手,其核心工作就是存款保险费率的厘定。        常见的存款保险定价方法包括单一费率法和差别费率法,基于风险设计存款保险费率结构的差别费率法能降低银行的道德风险。RONN和VERMA结合存款保险的差别费率法和复合期权定价思路,提出存款保险价值不仅与银行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有关,还可以与银行股权资本状况和存款债务建立关系。借鉴RONN和VERMA的建模思路,利用存款债务与其他普通债务的相似性及期权对角价差组合技术,建立银行资产市场价值和银行资产隐含波动率与银行普通债券价值和债券收益率的波动率之间的联立非线性方程组。利用上市银行债券数据的可得性,采用数值方法对5家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中性违约概率和存款保险基本费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结合Ronn-Verma模型,得到其他10家上市银行的存款保险费率。        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违约概率和存款保险费率均与银行债券收益率的波动率正相关,债券的价格信息能够反映一定的银行存款风险;此外,3类银行中以股份制银行的存款保险费率最高,城市商业银行次之,5家国有商业银行最低,后者略高于同期央行规定的基准费率。        中国正逐步实践隐性存款保险向显性存款保险的转变,研究结果为基于债券市值给存款保险定价提供借鉴。在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该从实施风险差别费率、建立风险评级体系、完善风险费率措施等角度入手,为实施合适的存款保险费率制度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存款保险制度在维持金融稳定和保护存款人利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存款保险费率的确定.文章在Merton模型框架下将监管惩罚和监管宽容同时引入存款保险定价模型,并探究了存款保险价格和银行风险偏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银行的存款保险费率和银行资产储蓄比呈现负相关关系.当监管惩罚力度加大时,银行的风险偏好降低,存款保险费率会也降低,这说明惩罚措施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研究还发现,监管宽容程度越高,银行的风险偏好也越高,进而存款保险价格越高.存款保险费率测算结果表明:相比较而言,"次贷危机"和"股灾"对城市银行的存款保险费率影响最大,对股份制银行的存款保险费率影响有限,而对国有银行存款保险费率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由于经典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的假设忽略了突发事件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和"波动率微笑"对期权价值的影响而与实际情形往往存在偏差,因此学者们对Black-Scholes模型的改进则主要分别集中在带跳扩散过程的期权定价模型与具随机波动率的期权定价模型等两个方面,然而却少见将这两种模型结合起来的研究。本文首先在带跳扩散过程的期权定价模型与具随机波动率的期权定价模型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同时带跳扩散过程和具随机波动率的美式期权定价模型,并通过伊藤引理推导出了资产价格、随机波动率和期权满足的偏微分方程;然后,利用特征函数法和傅里叶变换导出了资产价格的随机分布,进而通过马尔科夫链方法给出了基于跳扩散过程和随机波动率的美式期权的数值解;最后,运用已建立的带跳扩散过程和随机波动率的美式期权定价模型对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投资的专利权价值进行实物期权定价评估的案例研究,并对跳扩散强度参数和随机波动率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将项目收益跳扩散过程和市场环境随机波动率加入到专利权实物期权定价模型中,可以有效避免专利权的期权价值被高估。  相似文献   

5.
张飞  刘海龙 《管理科学》2015,18(7):82-92
向下的价格跳跃会引致投资组合保险出现缺口风险,因而将价格跳跃考虑在内对收益保证类金融产品保本费用的定价研究对于为该类产品进行担保的机构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文章采用有限跳跃Levy 过程来刻画风险资产的价格过程,并对随机利率条件下CPPI 策略与TIPP 策略收益保证进行定价. 文章给出了固定混合策略下收益保证的解析定价公式. 数值分析的结果表明: (1) 传统GBM 假定下的收益保证定价会低估收益保证的价格; (2) TIPP 策略收益保证的价格要低于CPPI 策略; (3) CPPI 策略与TIPP 策略收益保证的价格与策略乘数、收益保证水平正相关,与风险资产价格的波动率无关.  相似文献   

6.
以CAPM、Fama-French三因子和五因子模型为均值方程,分别采用无条件标准差,以及GARCH、EGARCH条件方差为基准计算出中国股票市场的特质波动率,研究了特质波动率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关于高特质波动风险对应低预期收益的定价异象来源于特质波动率估计模型的差异。具体地,当使用无条件标准差方式估计特质波动率时,存在定价异象,而使用GARCH、EGARCH等条件方差模型估计特质波动率时,则不存在定价异象。该结果在改变残差估计均值方程以及控制规模、流动性等其它变量后依然稳健。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解释长期困扰在资产定价领域的“特质波动率之谜”。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次级债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级债已成为中国商业银行拓展附属资本、增加资本充足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其进行合理定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利用Black-Scholes的期权定价思想,把次级债券看成以银行资产为标的的期权组合,研究次级债的定价问题.模型给出了适用于两种不同优先级清偿规则的次级债定价方法,给出了信用利差的分析和实例研究.对建设银行和华夏银行的次级债分析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存在着价值普遍被高估、利率水平偏低的现象,未上市流通、金融机构对次级债的相互持有是商业银行次级债利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借款人有道德风险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确定贷款价格是一个理论界及实务界面临的共同难题。本文分析了企业的还款意愿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并将还款意愿融入到信用风险定价的结构化模型中,建立了资本监管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研究表明,贷款占用银行的监管资本越多或银行吸收存款的利率越高,贷款价格也越高;企业的还款意愿越弱,则银行给企业的贷款价格越高;反之,企业的还款意愿越强,则银行给企业的贷款价格越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随机贴现因子方法,考虑了标的资产服从杠杆随机波动率(SV-L)模型下的权证定价问题。首先,基于保险精算中的Esscher变换,设定随机贴现因子为状态变量的指数仿射函数,基于该随机贴现因子能够给出不完全市场中权证唯一的理论价格;然后,假设标的资产服从SV-L模型,结合指数仿射随机贴现因子,推导出风险中性概率测度下标的资产收益的动态过程;最后,给出了基于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认购权证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权证定价模型的定价效果优于经典的Black-Scholes(B-S)模型的定价效果。  相似文献   

10.
周琼 《经营管理者》2013,(18):41-41
自2000年以来我国开始销售分红保险,分红保险在中国保险市场中占有了越发重要的地位,经过十年的迅猛发展,分红险已成为寿险公司的主流产品。本文利用金融经济学风险定价理论,在固定利率、资产服从几何布朗运动、死亡风险完全分散的情况下,建立了分红储备账户的计算公式,然后得出分红保险产品的趸交纯保费定价公式计算合同的公式,且假设了两全保险在死亡给付与生存给付不相等。此外,本文还把分红保险合同资产波动率、保单期限、市场利率、最低保证收益率、被保险人年龄加入到分红保险定价的公式中。  相似文献   

11.
商品的弱流动性导致了商品期货市场的不完全性。本文在现有商品便利收益期货定价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商品期货市场的不完全性及现货价格的Poisson跳跃过程,运用随机贴现因子与随机便利收益将商品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连接,提出了随机便利收益下期货市场不完全性的期货定价模型。为检验模型的适用性,利用上海期货交易所五只铜期货合约的交易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并估计不完全参数,结果表明由于不完全性而导致的期货市场部分波动应主要归因于商品的随机便利收益。  相似文献   

12.
针对乘车需求波动下网约车平台间存在乘车需求竞争和乘运供应竞争的最优定价问题,以平台期望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运用最优控制论方法,构建不同竞争情形下的网约车平台动态定价模型,并利用哈密尔顿函数及模型推导,求得最优动态竞争价格解以及乘运供应率与需求率的变化轨迹。结果表明:平台最优动态竞争价格随市场需求的波动而动态变化,且最优价格可以有效调控平台供应能力,促使平台供需匹配,优化平台期望收益。此外,乘车需求市场竞争越激烈,平台最优价格越低,而乘运供应市场竞争越激烈,最优价格越高。平台间竞争的加剧将降低平台的期望收益,且平台期望收益随着固定佣金报酬率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3.
王鹏  杨兴林 《管理科学》2016,29(4):149-160
经典B-S期权定价模型经历了从常数波动率、正态分布到时变波动率、非正态分布的发展历程。 对已有针对时变波动率期权定价模型效果的研究进行扩展,以时变波动率模型SSP对经典B-S期权定价公式的常数波动率进行修正,该随机条件波动率的构建充分反映了未来标的资产收益对其波动率的影响;运用广义学生t分布构建时变波动率调整后的B-S期权定价公式,并研究其风险中性概率分布形状,引入混合对数正态模型捕捉实际收益率分布相对于正态收益率分布的偏离;采用2015年2月9日、2月16日和2月25日的50ETF期权高频数据,应用严谨的参数显著性检验、样本内定价偏差和样本外预测偏差的模型选择比较标准,对提出的具有时变波动率的混合对数正态期权定价模型的定价精度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50ETF期权的标的资产高频收益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有偏和尖峰厚尾分布,收益波动具有明显的聚集特征和长记忆性;采用时变波动率修正后的B-S模型能够显著提高对中国50ETF期权的定价精度;在综合考虑模型对标的资产价格变化动力学的刻画效果以及对期权的定价精确性后,具有时变波动性特征的混合对数正态模型是一个相对更为合理的期权定价模型。 研究结果不仅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期权定价方法,同时也丰富了有关中国50ETF期权典型统计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梳理感知风险文献的基础上,依据标准风险测度理论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感知风险进行量化,进而从微观层面构建个人投资者结构性理财产品风险感知与决策模型.同时,在模型中尝试引入过度自信这一心理偏差来探究其对投资者感知风险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过度自信投资者更相信私人信号,低估私人信号中噪声的方差,进而影响其对结构性理财产品标的资产到期价格分布的估计,过度自信可导致投资者高估结构性产品获得较好情境收益的概率,并随着过度自信程度的增加高估概率程度加剧,最终导致投资者感知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大陆认沽权证定价误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认沽权证交易中存在系统性价格高估.采用高频数据,基于行为金融学的前景理论及再售期权理论对认沽权证市场价格系统性高估的原因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权证市场做空机制的缺失与投资者的异质信念导致的投机行为是认沽权证价格高估的重要原因,但并非唯一原因.中国大陆权证创设机制的缺陷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它使得作为权证发行(创设)方参照价格的发行(创设)成本对权证的市场价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无论对于认沽权证的定价误差水平,还是定价误差的波动,都有很强的解释作用.只允许少数满足特殊资质要求的券商进行创设,以及对新创设权证的行权价格不进行适时地调整的创设机制缺陷,使得认沽权证最终沦为投机的工具.中国大陆认沽权证价格的持续高估,是由于创设机制的缺陷与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构建投资组合时,除了包含传统的股票资产和无风险资产,还引入方差/波动率资产.给出了动态最优投资组合的显式解,发现方差/波动率资产价格是影响投资组合权重的重要状态变量.方差/波动率资产价格反映了市场的波动程度,股票资产以及方差/波动率资产的最优权重都会随着方差/波动率资产价格的增加而降低.基于美国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组合中加入VIX期货有助于分散组合风险和提高组合样本外绩效,而组合中不包含VIX期货会导致投资者遭受一定的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7.
石芸  芮灏  周勇 《管理科学》2022,25(10):76-95
在等级依赖效用(RDU)框架下研究了概率扭曲对于A股市场的风险定价影响.理论上,通过推导概率扭曲下的CAPM模型,发现概率扭曲会通过影响投资者对于尾部风险的感知强弱程度而扭曲定价核,进而影响风险与收益的定价关系.当投资者低估(高估)尾部风险时,定价核呈钟型(U型),风险与收益之间负向(正向)关联.实证上,通过上证50ETF期权和A股截面数据证实了本文的理论发现.首先,由期权数据估计经验定价核,发现A股市场钟型定价核占主导,即大部分时期投资者会低估尾部风险.随后,构建概率扭曲指标将市场区分为高估时期和低估时期,回归结果发现:当市场处于低估(高估)尾部时期,系统性风险和特质风险都与预期收益显著负(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资产收益存在长期相关性是金融市场的一个普遍现象.提出一个交易者具有不同预期信念的资产定价模型,试图解释收益的尖峰胖尾、波动聚集以及长期记忆性等格式化特征,引入一种记忆机制解释长期记忆产生的原因.模型中交易者被分为基础交易者和图表交易者,他们对价格的均值和方差具有不同的信念,且根据交易策略的适应度来选择交易策略,交易者之间互动以及与做市商的相互作用驱动资产价格做非线性的运动.最后对模型数据进行R/S分析,并使用ARFIMA和FIGARCH模型拟合,确认了数据中长期记忆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资产定价模型常常用静态横截面回归(the static cross-sectional regression)进行定价表现评估,从而投资组合回报率的时间变化性并不能被时变的风险承载或者(和)时变的风险溢价所解释.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一种新的金融动态横截面回归(the dynamic cross-sectional regression),首次考察了基于中国股票市场和美国股票市场的条件资产定价模型的定价表现:股票市场投资组合回报率的时变性是否能被时变的风险溢价所解释.本文发现,短期收益反转和流通市值加权市场换手率为条件变量的条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基于消费的条件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能更好的解释中国股票投资组合的回报时变性,其时变性主要来自于时变的风险溢价.另外,本文发现一些拥有持续(persistence)和缓慢变化(slow-moving)特性的条件变量更能够解释横截面投资组合的时变回报.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内生后验异质信念的资产定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建立市场中存在过度自信非理性投资者的两类代表投资者的三期资产定价模型,研究投资者内生的后验异质信念与资产定价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发现,投资者的异质信念平均来说与资产价格的高估程度正相关,但就信号的具体实现值来看,异质信念的增大也可能与资产价格被低估的程度正相关。本文讨论了各种均衡状态下,信号的具体实现值对投资者异质信念与资产定价关系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为模型结论提供了很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