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江 《社会工作》2016,(2):84-92
社区结构随着社会变迁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那么社区的内涵也随之变化和变迁,在结构多样的社区场景中重新认识社区内涵,是社区社会工作必须回应的议题.从静态视角看,本文通过对社区消亡论、社区继存论、社区解放论和类型学的对比分析发现,学术界对社区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从"地域性社区"到"脱域的社区",再到地域性社区与脱域社区共同存在的发展路径.其中,分解法的类型学为研究者认识城市社区类型多样性特征提供了有效工具.从动态视角看,社区场域理论能有效回应社区多样性的特征,并从社区内各行动主体共同价值和紧密团结的社区网络入手指导社区社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区:概念的误解与澄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文献回顾和实践分析的基础上,对社区的概念、农村社区的定位及农村社区建设的内容做了若干思考,以期对当前的农村社区建设实践活动有所启发和推动.  相似文献   

3.
贺志峰 《社会工作》2012,(11):61-63
在社会工作领域,社区工作备受争议的关键点之一就在于对社区内涵的理解。本文在静态上,分析了社区概念的三种研究维度,即地理的社区、心理的社区和行动的社区。在动态上,指出随着社会的变迁,社区概念的内涵及要素会在地理的、心理的和行动的维度上呈现出不同的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4.
芦恒 《社会工作》2021,(2):11-22
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大量国有企业改制,众多职工宿舍区成为老旧小区,给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转型风险.随着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系从单位制转向社区制,社会治理的各项事务下沉到社区,繁重工作任务和心理压力导致了社区干部抱怨和夸大社区困境等"诉苦"现象,相伴生的是社区治理内生动力不足,政策与社区现实不相匹配等困境.因此,基层社区干部的主观认知水平提升也是加强基层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诉苦"的叙事实践框架促进了社区干部总结经验,通过重新找回自身所忽略的对于社区治理的责任感,重新塑造基层社区干部的人生态度、职业观、基层管理经验等关于社区治理的正向叙事,最终将地方性知识和规范性知识相结合,从叙事的角度提升基层干部的治理水平,助力中国特色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广东省社区教育发展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在管理体制、办学体系、品牌建设、社区教育研究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和特点。展望未来,广东省社区教育发展将在完善管理体制、均衡发展、机构的标准化建设、融入社区治理等方面加大力度,更好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6.
纪茜  尹保华 《社会工作》2011,(18):34-36
社区公共服务是社区服务主体,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为了满足社区的公共需求,为全体社区居民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对社区公共服务的含义进行探讨,不仅有利于社区公共服务实践的发展,也能够在一定意义上推动社区公共服务理论的发展;同时,社区公共服务概念的提出及其理论研究的发展,是在社会学、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社区发展、公共管理等学科或理论界域内的本土化理论成果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治理:社区建设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先简要介绍治理理论提出的历史、治理理论的涵义及主要论点、治理与统治概念的区别,然后由治理理论推导出社区治理的概念及其涵义,通过对国内社区治理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得出“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的转变是社区建设的需要和必然”的结论,从而为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目标的实现提供新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社会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慈善理念。近代以来,传统慈善理念逐渐消解,而现代慈善理念还未建立。"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地缘优势和社区精英使社区成为培育现代慈善理念的良好载体。在现代慈善理念的指导下,个人和社区自治组织将是推动社区慈善事业发展的主体。由于个人和社区自治组织不是强势力量,在推进社区慈善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政府部门和社区工作专家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社区健康教育在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改善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在健康社区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越秀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广州市越秀区社区教育学院一院通过社区健康教育项目"健康直通车"的实施,将健康教育融入社区教育中,探索出有效促进社区健康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通过对"健康直通车"项目实施成效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推动越秀区社区健康教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严振书  邵沁妍 《创新》2010,4(2):113-115
随着中国社会整体转型速度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向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即:社区发展将呈现渐次推进的梯度格局,政府将由直接参与、推动转向为引导、协助社区建设,社区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能力和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社区居民将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治理与服务方式将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社区服务将进入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主的内涵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文章解读了库恩的"范式"理论,认为该理论对社区教育研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研究表明,我国社区教育研究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研究主体力量薄弱,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有待拓展与创新,学科价值未能体现,方法论范式没有形成.基于此,文章对我国社区教育研究提出了设想:建立系统的科研机构、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研究共同...  相似文献   

12.
社区工作教学和实务存在与本土环境不相符合的地方,主要体现在社区工作教材大多援引西方的社区工作实务模式内容,致使在教学和实务工作脱节。要推进社区工作实务模式的本土化,首先从我国社区独特内涵出发,挖掘社区的本质特征,以便找到符合我国社区特点的实务模式;其次梳理我国在乡村建设运动、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从中总结提炼适合我国本土环境的实务模式。在本土化社区工作教学实践尝试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进入社区,然后按照“确定社区体验对象、开展社区调查分析、进行社区活动策划实施、提出社区发展建议和社区实践总结”五个步骤开展工作,将有利于实现社区工作教学与实务模式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3.
康健 《社会工作》2008,(2):46-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创建学习型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与途径。本文首先探讨了学习型社区的相关概念与创建学习型社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其次以北京市宣武区天桥街道南纬路学习型社区的创建实践为例,深入探讨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有关模式与施行经验。  相似文献   

14.
问题与思路:从社区建设到社区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狭义的城市社区在经济上不能为大多数社区成员提供可依托的共同资源 ,而在政治上其民主自治还处于封闭的有限范围内 ,因而在社区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城市社区家居性表层化结构。不同的社区建设模式的相对意义 ,包含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双重目标。在区位和内涵上区别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 ,对于深化城市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方式改革有重要意义。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是长期稳定的 ,而不是暂时性、过渡性关系 ,这是由政府的系统职能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张小东 《社科纵横》2005,20(2):42-42
将现代社区建设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社会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的理论结合起来,从区位理论角度剖析社区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在“行为模式”中的理论支撑。同时,进一步探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的再生机制与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行为模式”之间的相关问题,以及社区文化建设中“行为模式”的再生机制所发挥出的功能性的再生机制理论。  相似文献   

16.
余学芳 《探求》2006,(2):42-45
社区建设的目标是社区居民自治,依靠各种社会力量是达到社区居民自治的根本。社区中介组织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在社区发展中起着促进社区居民自治、深化社区服务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完善和发展社区中介组织是实现社区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薛新娅  杨扬 《社科纵横》2009,24(2):23-24,28
社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影响下,城市社区的功能、职责、权力关系等都发生急剧变迁,并且伴随有诸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中国社会当下处于转型期,经济体制的转轨、政治体制的民主化等给社区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为了适应转型期多元化的发展要求,城市社区应建立高效的社区发展体制,完善规划体系。本文以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城市社区为研究对象,研究转型中社区的变迁产生的若干问题与矛盾。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重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即由注重社区物质基础设施"硬件"的建设逐渐转向了促进社区服务"软件"的发展。社区建设重心的转换,直接凸显了社区服务的地位与作用,客观上要求社区服务内容的拓展。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具有公共性和社会性的属性。经由完善和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增强社区软实力,对于破解城市社区建设边缘化的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村村民自治的率先崛起 ,城市社区自治又迅速突破 ,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化过程中最有活力的基础性部分。城市社区自治与农村村民自治在时间上具有承继性 ,在内容上具有同质性 ,在形式上具有借鉴性 ,在结果上具有互动性。但两者处于不同的背景和生态之下 ,在制度变迁的背景、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发展走向等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从总体上看 ,农村村民自治的内在动力较强 ,外部环境则较紧张 ;城市社区自治的内在动力较弱 ,但外部环境较为宽松。  相似文献   

20.
孙亚丽 《社会工作》2011,(18):73-76
社区离不开一定的地域、环境和区位结构,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利益共同体。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是一场具有国际环境背景但又独具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它的目标不仅在于经济、环境和设施;更主要的还在人,在于人的精神、满意度、归属感和凝聚力。本文把理论上定义的社区概念和现实意义中的社区实体相结合,以北京市YF社区这一新兴公寓式社区为案例,以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观点为基础,针对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社会网络理论在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