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星  彭华民 《社会工作》2024,(1):101-129+164-165
本文采用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1996年、2006年、2016年政府责任主题调查数据,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东亚福利体制下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省公众对政府福利责任的态度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三个国家和地区公众在1996年、2006年、2016年期间对政府福利责任态度发生较大变化,1996年日本公众对政府社会性福利责任认同态度较高;2006年韩国公众对政府经济性福利责任认同态度得分最高,中国台湾省的社会性福利态度得分最高;2016年中国台湾省的社会性和经济性福利责任认同态度得分均最高。三次调查数据显示日本的经济性和社会性福利态度变化较大,其次为韩国,中国台湾省变化最小。研究进一步发现同一福利体制下公众福利态度的差异化特征受时间、国家和地区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福利态度国别地区比较研究说明东亚福利体制内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并存。本文丰富并发展了东亚福利体制理论,具有基于本土福利态度发展政策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本地域福利体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高速经济增长促进了日本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经济发展停滞与人口老龄化加剧,使福利国家体制面临严重挑战。地域福利作为代替福利国家的新的理念登场。日本开始探索从福利国家体制到地域福利体制的转变。地域福利以居民为福利主体,调动社会福利协会等福利组织,形成新兴的"地域共同体",及时有效地为地域社会中需要帮助的对象提供多样化的福利服务。本文主要分析了地域福利的形成过程及地域福利的理念及内容、地域福利实施体制,并对地域福利的核心老年人地域福利进行了阐述。地域福利作为一种协作模式,将对中国发展社区福利也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2009,(10):F0003-F0003
家庭福利是最好的儿童福利。家庭照顾模式,为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创造了更宽广的生活环境,获得了更多的开发和学习生活技能的机会,受到了更多的生理和情感上的照顾,寄养家庭成员与儿童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情感纽带关系。  相似文献   

4.
"养儿防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长期以来老人的养老主要依靠子女来解决,但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规模的日趋小型化,老人的长期照顾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制度以及服务来满足老人及其家人的需求,然而老人福利机构及所提供的照顾服务,其服务质量离人性化照顾服务仍有一段距离。就现阶段而言,老人福利机构所提供照顾服务的质与量,均有提升与改善的空间。日本是亚洲第一个施行公共性长期照顾保险的国家,其施行之初也面临着一些与我国同样的问题,为提升长期照顾机构的服务质量,日本厚生劳动省在介护保险制度施行后的2002年,就开始倡导老人福利机构应建立危险管理机制的理念,并于2006年修订老人长期照顾福利机构管理规则,规定老人福利机构应建立危险管理机制,以提升照顾服务质量。有鉴于此,本文将对日本老人长期照顾福利机构建立危险管理机制的过程、基本架构,以及相关课题做系统说明,为我国老人福利机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也可为我国未来在探讨老人长期照顾问题之际,提供必要的配套依据。  相似文献   

5.
林闽钢 《浙江学刊》2008,48(2):186-190
自从埃斯平-安德森提出"福利体制"以来,福利体制及其比较研究已成为社会政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东亚福利体制的探讨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追溯了东亚福利体制研究的缘起,阐述了有关东亚福利体制成因的多种角度和不同观点,特别是把东亚福利体制内涵与社会政策的主要特点相连接,对各种不同论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以混合论、强化论、超越论进一步归纳了东亚福利体制与社会政策的发展面向.本文试图通过上述问题的探讨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儿童福利的机构照顾模式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育儿方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不同理念和做法上。2001年3月,美国国际中华儿童服务中心与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合作组建了百合花保育中心,正式接管了院内0至3岁儿童的全部保育工作。美国国际中华儿童服务中心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以实体方式实际操作儿童福利工作的境外非盈利机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地都有非政府的儿童福利机构在自发地利用非政府资源来养护失去父母照顾的孤儿。根据现行政策,绝大多数非政府儿童福利机构不能合法注册登记。同时,由于国家无力养护这么多的孤儿,各地政府都不可能关闭这些非政府儿童福利机构。在这种条件下,政府对非政府儿童福利机构很难行使必要的监督、管理和支持,非政府儿童福利机构也很难生存或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检验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取得的成果,在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的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家庭与儿童研究中心拟编辑《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经验汇编》,现向各位参与儿童福利示范项目的县(市)及以下的工作人员征集稿件。  相似文献   

9.
满足农村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乡村振兴内在的福祉诉求,政府如何在有限的公共服务财政预算下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乡村振兴中需要突破的福利困境.本文基于江苏农村的区域比较,以福利态度为测量工具,经研究发现:关于美好生活需要的福利态度受制度、文化与利益等因素影响,在个体与政府、理想与现实、权利与责任间存在态度裂隙;在福利可及性上,权利亏损与责任过载的认同较为普遍,在税收问题上存在自利倾向,而在照顾责任上,家庭本位仍很明显,但权利诉求已经超越.因此,需要重视制度、文化与利益等因素的影响,重组福利体制,培育公民文化,正确引导美好生活需要,合理调整政府责任的边界.  相似文献   

10.
袁小良 《社会工作》2024,(1):130-157+166
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是所有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转向社会投资范式试图超越效率与公平的权衡。本文利用经合组织国家社会福利支出数据库(SOCX)和福利国家比较数据集(CWS)建构了涵盖18个经合组织福利国家1990年至2017年的面板数据,以福利支出指标和税后基尼系数为代理变量,检验了福利国家社会投资转向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特别是福利体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在控制一系列变量的条件下,福利国家提高社会投资类政策支出比例有助于缓解收入不平等;在主效应的前提下,福利体制对两者的关系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中保守主义福利体制强化了两者关系,而南欧和东亚福利体制削弱了两者关系。这表明福利体制对理解福利国家的社会投资转向改革以及缓解收入不平等仍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成海军 《社会福利》2003,(10):57-59
导 言 院舍照顾(亦称为机构照顾),是儿童福利的一种替代性服务。指儿童离开自己的亲身家庭,24小时地生活在儿童福利机构中,接受机构为他们提供的衣、食、住、行、医的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儿童院舍照顾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封闭型转向了开放型,从救济型转向了福利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2013,(6):63-63
在浙江省、重庆市,以及"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2010~2015)"开展的四川凉山州、云南德宏州、河南洛宁县,困境儿童生活津贴制度和儿童身边的儿童福利服务正在助力当地困境儿童实现自己的梦想。5月31日的"中国儿童福利周(2013)"启动仪式上,来自项目区的村儿童福利主任回顾了当地儿童福利津贴与服务的进展,并和项目区的儿童一起分享该项目对儿童家庭产生的影响;12个示范县项目办主任介绍了地方民政部门在为困境儿童搭建梦想平台方面的政策创新和工作成果。活动中,孩子们和大人们一起呼吁"津贴和服  相似文献   

13.
儿童福利机构照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构照顾又称为机构收养,院舍照顾,福利院照顾,或福利院收养,是儿童福利的一种替代性服务,是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出资创办的收养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的福利性机构,如儿童福利院、育幼院、孤儿院、 SOS儿童村等。机构照顾是儿童福利照顾的主流,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   中国的儿童收养机构有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院中的儿童部、孤儿学校和 SOS儿童村等。诚然,自建国初期至今,儿童福利机构照顾的生命力一直在持续发挥和发展,并且不断有新的内容予以丰富,但不可否认它自身的缺陷与不足:   1.无法提供持续性的照顾,造成…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福利范式,儿童"家庭支持福利"体现了理念上的革新,注重以上游干预为主的预防性政策与支持性服务的提供,并涵盖了更广范围的儿童照料.以艾斯平-安德森的福利框架为分析基础,西方困境儿童家庭支持福利制度划分成"广泛支持型""辅助支持型"和"隐性支持型"三种模式.比较研究发现:尽管不同模式的福利理念、政府与家庭责任划分以及对家庭支持的力度与范围均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制度内容安排及发展价值取向等方面也体现了一定的趋同效应.该制度对中国在适度普惠福利背景下,强化儿童福利政策,建立与完善困境儿童救助制度给予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云南省瑞丽市俄罗村开始实施"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试点工作。截至目前,俄罗村共计有964名0-18岁儿童得到由项目支持的基本儿童福利服务,基本福利待遇较过去有了明显的不同。村中设立儿童福利主任和儿童之家后,通过对村中0-18岁目标人群的走访调查,首先掌握了本村儿童的总数及家庭基本信息,其中:男童510人、女童454人、残疾儿童3人、服刑人员子女2人、感染艾滋病儿童2人、艾滋病至孤儿童3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17人、辍学儿童1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护体系建构:福利治理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具有深刻的结构根源.留守儿童是风险最大、自我保护能力最弱、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亟需社会关爱和保护.研究者从福利治理的视角出发,结合实践经验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护政策体系不完善,组织架构不清晰,留守儿童社会保护资源短缺.政府部门需要注重国家基本责任承担,强化家庭主要责任主体的意识,通过社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及社会组织力量的有效参与,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留守儿童社会保护服务传导机制,才能有效应对留守儿童社会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探讨了在区域性贫困地区如何建立儿童福利服务的递送体系。文章从项目背景、对于儿童福利的理解、项目设计理念以及儿童福利服务体系的内容设计安排几个方面,以实际的项目运行为依托,清晰地描述了区域性贫困地区儿童福利服务递送体系在岗位设置、人员培训、硬件配套和管理制度方面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面对当前儿童福利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指出,迫切需要认清形势,加强我国儿童福利体系的顶层设计,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儿童福利发展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体框架和发展战略,亦即中田未来儿童福利体系,此体系包含三个层级子体系:全面建立托底保障型儿童福利体系;全面建立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全面建立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要实现这样的未来,需要多元政策和体制机制作保障。为此,徐建中副司长提出五项具体措施,一是完善儿童福利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二是改革创新国家儿童福利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三是建立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四是构建多元参与的儿童福利服务体系,五是加大儿童福利资金投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儿童优先"理念,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明确政府责任,发挥家庭作用,运用市场机制,扩大社会参与,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儿童发展需要相匹配、与社会福利体系相衔接的中国特色儿童福利体系,是未来中国儿童福利体系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广大儿童福利院院长,要高度关注我国未来儿童福利体系的建设,识极研究和探索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好儿童福利机构在儿童福利体系中的专业服务、示范引领、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福利》2014,(3):63-63
正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自2010年5月启动后,就有这样一群人投入到了一线儿童福利岗位,深入村里的每一户家庭,来到每一名儿童身边,他们被称为困境儿童的福利使者。5个省12个县的120个村子中,每村都有一名儿童福利主任。示范区项目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绩,离不开这些工作在一线、陪伴在儿童身边的儿童福利主任们。有了他们,示范区的各项工作得以真正落实,政府的各项儿童福利政策真正惠及到了每一个儿童、家庭的身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