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汶川大地嵌破坏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同时也破坏了人类生活的扯会环境,带来了人的心灵创伤,也产生了大量的孤寡老人。孤老由于无赡养、无经济收入需要物质性支持;南于年老无劳动能力,甚至无自理能力需要工具性支持;由于丧偶、独居,缺少社会关系网需要情感性支持;由于封闭、对突发性危机缺乏知识准备需要讯息方面的支持。专业社会工作的任务就是要结合非正式的社会支持,通过专业技能恢复或重建物质性支持、工具性支持、情感性支持与讯息性支持四大系统,预防危机的产生,促进孤老灾后生活的重建。  相似文献   
2.
如何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是社会工作教育始终需要思考的问题,但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迄今为止尚未有令人满意的方案。在循证实践理念的指引下,标准化案主的教育策略试图以证据为本,以表演为呈现方式,以服务为最终目标,以评估为中轴,建立“证据-表演-服务”的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教育与评估模式,从而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如何培养与评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核心问题,事关学科的独立性与科学性.鉴于专业伦理关注对公众的责任,教育范式聚焦能力为本,以及社会工作服务走向标准化,笔者在生态系统理论与行动研究方法的指引下,基于证据为本的实践理念和社会表演理论,试图建立以标准化案主为核心,以能力为本的"证据-表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教育与评估的生态系统模式,从而推动社会工作教育的系统性改革.  相似文献   
4.
臧其胜 《社会工作》2011,(18):66-68
高校班主任工作是以学校为平台,班级为载体,以科学的价值观和工作方法重构、维系与发展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促使大学生实现预期的高等教育目标的过程。新生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工作策略直接影响该目标的实现。本文基于社会角色理论与"人在环境中"的社会工作理念,以高校新生的角色转型为背景,提出了高校新生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承担的角色与相应可采取的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现实处境下探讨“如何提高”与“如何评估”社会工作者临床技能,从而推动社会工作者能力建设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本文沿着学术与制度的脉络探寻出社会工作者临床技能教育与评估问题的背后隐藏的是标准界定的问题,指出标准化是专业化、职业化的核心表征与必由路径。研究认为,完成标准化转向的可行路径是标准化案主的教育与评估模式的引入,而社会工作临床技能的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是当下及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流动儿童在城市中的社会福利服务供给现状与发展前景是衡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是流动儿童社会福利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它关系到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生活适应与社会融入,影响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也会影响到全体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养老机构对象主要是三无人员和五保对象。1984年,民政部在漳州会议上提出两个转变:一是实现服务对象的转变。从传统对象转变为所有有机构养老需求的老年人;二是要实现保障形式的  相似文献   
8.
因教育规模扩大与实践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社会工作实训教学面临实践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基于对标准化病人存在的理论基础、产生的时代背景、应用目的之研究,可以发现引进标准化病人技术有利于缓解此问题。但由于应用的场域发生变化,表现为生存的土壤、坚持的价值原则、考核的目的以及治疗的技术偏好等存在差异,因此标准化病人在概念上改造为标准化案主后,还需在相应的多个方面进行探索才能更好地应用于社会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教育提高与评估的途径有两条:课堂教学与机构实习,但面临跨越横亘在课堂准备与现场表现之间的鸿沟的现实困境。基于以下理论假设:社会工作教育应该走向标准化;标准化是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核心表征与必由路径;标准化的本质是共识与共享,笔者设计了评估现行教育策略的品质的指标。研究认为,突破现实困境的更好策略并非是高校教师领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而是回归课堂,推动课程改革,发展标准化案主的教育模式,以适应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提高与评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臧其胜 《社会工作》2012,(11):38-40
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存在技术性实践与反思性实践教学模式的分歧,关系到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专业化、职业化与本土化的进程。通过两种实践教学模式的辨析,在现实语境下,增加反思与批判元素,对技术性实践中的理性主义进行规制,应是中国社会工作实践教学的未来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