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如何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是社会工作教育始终需要思考的问题,但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迄今为止尚未有令人满意的方案。在循证实践理念的指引下,标准化案主的教育策略试图以证据为本,以表演为呈现方式,以服务为最终目标,以评估为中轴,建立“证据-表演-服务”的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教育与评估模式,从而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推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教育提高与评估的途径有两条:课堂教学与机构实习,但面临跨越横亘在课堂准备与现场表现之间的鸿沟的现实困境。基于以下理论假设:社会工作教育应该走向标准化;标准化是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核心表征与必由路径;标准化的本质是共识与共享,笔者设计了评估现行教育策略的品质的指标。研究认为,突破现实困境的更好策略并非是高校教师领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而是回归课堂,推动课程改革,发展标准化案主的教育模式,以适应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提高与评估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属性是"助人"。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目标就应以培养学生的助人能力为根本,而实践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笔者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课《社会行政》教学过程中的一次实践为基础,系统总结"服务学习"模式运用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过程中的设计思路以及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能力提升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了"服务学习"模式运用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相关的探索和探讨,藉以促进"服务学习"模式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更加全面地契合。  相似文献   

4.
基于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本文提出以"基础能力"为根目标的社会工作理论.该理论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在两者关系中所发挥的主动性,并从这一角度阐释社会问题的形成与社会工作的核心功能.基础能力是指人的知识系统、经验系统与感知系统之间的对话机制,它作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实用能力形成于其之上.因广义教育缺失导致的基础能力的缺失,是目前最根本的隐性社会问题.社会工作最根基、最核心的任务在于:推动服务对象形成基础能力(助人),进而形成实用能力(自助),使其能较好地掌控过日子、渡难关的生活历程.基础能力建设需从感知系统的改变入手,它要求社会工作者具备广义教育的意识与能力.以基础能力为根目标的社会工作理论,可为社会工作的学科发展和职业发展以及系统性教育思想体系的构建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提出的大力建设新文科的倡议和要求,给社会工作教育在回应社会需求、争取学科发展和优化人才培养的成效等方面带来新的契机和挑战.在教育实践中,新文科建设相关研究的主要问题为没有从倡议转变为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和缺乏具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案.循证实践模式是对研究证据进行选择和评估,并用于指导专业实践的程序和方法,是较为成熟的研究-教育-实践一体化模式.本文在回顾新文科建设、循证实践教育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三者的结合点基础上,提出新文科建设和社会科学的专业建设在迈向承认的目标上存在结合点;循证实践是社会工作专业既定的、较为成熟的教育模式;循证实践模式和新文科建设可能存在教学方法的"表"和成效产生机制的"里"的互构性关系;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研究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的发现、趋势和不足等,并在这个基础上尝试进一步提出社会工作教育改革和研究的启示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钱雪飞 《社会工作》2013,(6):125-129
社会工作专业引入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回应社会对社工职业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在科研与实践中寻找平衡的需要。依托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施研究性学习具有可行性与优势性。联合申报项目、支撑证据为本的服务实践、介入项目评估、提供志愿服务、融入专业学习的各环节是依托服务项目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个案是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运用儿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从案主生活的环境入手,为案主提供支持性和补充性服务,以帮助案主适应环境,改善亲子关系,解决学习障碍,改善偏差行为以及消除心理障碍等,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此案例反思生态系统理论对儿童社会工作实践的意义,兹此推动儿童社会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接2012年第4期)第四,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制度"理论化偏爱与学院式"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影响社工专业服务能力主要因素,直接影响理论与实务、大学与福利机构之间的伙伴关系307。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时序的基本特点是"教育在前,实务在后",社工教育"异  相似文献   

9.
循证实践模式在国内外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逐步被社会工作教育、科研和实践领域广泛认可.本文从定义争论入手,梳理了围绕循证实践的各类研究及其关注点的异同,并介绍了我国学者在社会工作各类实践领域中开展的循证社会工作实证研究及其对促进循证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启示.在回顾分析循证社会工作的研究现状、科学和学科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在社会工作教育和实践领域进一步推广循证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并提出需要"遵循研究与实践之间双向互动、服务对象需求为本、正视证据分级和现有干预措施优先"等四条原则及其实施方法,以期促进研究人员和社会工作机构之间的学习交流,以教育研究带动实践操作,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证据.  相似文献   

10.
加强社工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与方案设计成为高校社会工作教育普遍关注的焦点。在能力建设的视角下,社会工作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基础性的社会工作实务能力,更要以专业化的"核心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差异竞争力。必须坚持高校社工专业能力建设的"差异化"原则,努力建构"本地化"的社工专业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国内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存在的服务模式单一滞后、服务场域割裂等不足,呼唤了对实务理论的研究创新与推进.本研究通过回溯现有文献,基于弗兰西斯·特纳的社会工作实务理论特质分析框架,建构论证了延续性复元的理论内涵与应用框架.该框架指出随着疾病病程与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社会工作者以服务对象的复元需要为本,在医院内日常生活、医院-社区过渡地带、社区共同体层面依次提供嵌入式复元、链接式复元、倡导式复元等服务,实现个体复元与社会团结等目标.延续性复元在服务对象主体性上发展了延续性服务理论,在服务时间与空间延续上发展了复元理论,对于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现实处境下探讨“如何提高”与“如何评估”社会工作者临床技能,从而推动社会工作者能力建设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本文沿着学术与制度的脉络探寻出社会工作者临床技能教育与评估问题的背后隐藏的是标准界定的问题,指出标准化是专业化、职业化的核心表征与必由路径。研究认为,完成标准化转向的可行路径是标准化案主的教育与评估模式的引入,而社会工作临床技能的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是当下及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刘风 《社会工作》2014,(3):128-135
社会工作专业复合能力是社会工作理念内化的外在表现,是社会工作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核心专业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服务能力、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认知能力是基础,服务能力是核心,交往能力是关键,创新能力是动力。四种能力全面协调发展能够带动社会工作学生的认知意识、服务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来看,社区社会工作包括社区服务、社区社会救助、社区卫生、社区治安和社区教育等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本文立足于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的实践,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对当前社区工作中的工作方法进行了探讨.虽然专业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相对缺乏,但是很多社区工作者已经运用了诸多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为社会工作的本土...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能否被称为一门科学和一种职业?它的科学属性和社会功能是什么,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构建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作出阐释和科学定位:社会工作既是一门职业化反思科学,也是一种反思性职业.社会工作科学/理论属于反思理论,有别于常规的科学理论.基于这一科学理解,反思性社会工作认为,处于社会工作职业核心地位的,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专业行动.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只能通过专业行动得以体现.而专业行动受制于各种内部和外部结构条件,构建专业行动质量的决定性核心要素是反思性专业性,它强调一种辩证性、结构性、系统性、互动性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比如,相对看待知识与能力、关注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互动、辩证理解理论与实践关系、在社会环境框架下理解案例工作的反思视角.由此反思能力成为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职业能力.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思想对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扩展理论视角、提高实践质量、促进职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地震灾害频发,儿童作为受灾中的弱势群体备受关注,作为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队伍,有能力也有责任介入到灾后儿童救助的行动中,并有望成为核心力量。灾后儿童社会工作的运行与发展以4.20雅安地震灾区为例,以儿童服务站为依托,提出了灾后儿童社会工作的两种工作模式,同时结合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在灾后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提出了完善和丰富社会工作理论及实务模式的几点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张瑞凯  刘艳霞 《社会工作》2023,(3):85-98+108-110
建设运营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是解决基层社会服务能力不足的重要路径,标准化建设是提高社工站服务专业化水平、推动服务质量改进的有效举措。本研究以广州市B街道社工站的标准化建设实践为案例,梳理了社工站标准化建设的策略,并基于站点工作者在标准化实践中的体验和评价剖析了标准化建设遇到的困境。研究发现,社工站标准化建设增强了其对社区居民的吸引力,提升了站点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工作能力和专业信心。但是,标准化实践中存在着标准化与专业自由裁量权的实践困境,站点工作者关于标准化的认识及实务能力的差异影响了标准化建设的成效;站点工作者在整个标准化实践中的主动性不强、参与度不足,在标准化实践中较为被动。基于此,本文提出要在标准化的刚性与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强化对站点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其处理复杂情境的能力;将标准化建设视为推动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过程,注重吸纳多元主体的参与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朱静 《社会工作》2016,(6):34-41
实务研究就是将实践和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实践亦研究"的效果.作为以证据为本的社会工作实践理念的发展,自1995年起,美国社会工作研究学会专门设立了一个奖项以表彰每年杰出的社会工作基础研究项目和参与者.本文通过对研究学会1996-2015年获奖论文的研究设计和方法进行文本分析,来探讨美国社会工作实务研究中专业性和科学性结合的现状,以及社会工作实践介入的特点,由此展开对证据为本的实践理念的反思.针对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实践和研究的实际情况,作者通过比较分析,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性思考和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社会工作引入中国以来一直备受重视的问题。文章选择了社会工作伦理的角度,结合社会工作伦理面临的现实困境,探讨社会工作对社会需求回应的路径,提出通过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改造西方社会工作伦理、调整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并促进双方能力建设、优化评估机制以确保专业服务的质量和重视社会工作伦理教育等四个方面回应社会需求,对社会工作伦理的专业化和本土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是一门以实务为取向的应用性社会科学,社会工作理论来源于实践,也必须为实践服务。社会工作教育无疑与社会工作职业化相辅相成,但二者并非天然和谐发展,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工作教育者保持专业敏感性和前瞻性,对社会工作教育做出必要和及时的回应与发展。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成立于1999年,是华南地区高校第1个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生规模达四百人以上。近三年,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时的就业率达94%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