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循证实践模式在国内外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逐步被社会工作教育、科研和实践领域广泛认可.本文从定义争论入手,梳理了围绕循证实践的各类研究及其关注点的异同,并介绍了我国学者在社会工作各类实践领域中开展的循证社会工作实证研究及其对促进循证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启示.在回顾分析循证社会工作的研究现状、科学和学科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在社会工作教育和实践领域进一步推广循证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并提出需要"遵循研究与实践之间双向互动、服务对象需求为本、正视证据分级和现有干预措施优先"等四条原则及其实施方法,以期促进研究人员和社会工作机构之间的学习交流,以教育研究带动实践操作,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证据.  相似文献   

2.
汪鸿波 《社会工作》2023,(2):73-83+110
新文科建设的兴起与发展对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议题,教育高质量发展基础在于课程体系的改善。本文通过检视我国高校已有的社会工作硕士课程体系,发现其呈现课程“专业性”表征明显、课程模块兼具结构性与选择性、“传统性”的社会工作课程占中心地位等特征,但也有学科交叉存在物理性叠加、对新技术的训练不足、课程理论与实践教育的张力明显等缺憾。新文科驱动下的社会工作硕士课程体系建设要凸显跨学科追求、新科学技术融入和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贯通等三个层面,助力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进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探索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硕士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说明它在协调社会关系、防止社会冲突、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但是,通过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教师以及机构社工进行调查,本文认为,在社会工作教育发展中存在两大主要问题:教学中的"重实践、轻理论"和实践中的"重书本、轻操作",针对此情况,进一步提出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意识和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的操作平台两方面着手解决,为后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教学提供较为客观和现实的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袁光亮 《社会工作》2009,(15):53-55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的社会工作专业之一。社会工作专业成立以来,特别是社会工作系成立以来,以实务为根本,以服务为导向,立足社区,面向基层,强调实践教学,注重社会服务,致力于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社会工作人才,致力于本土化和本地化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致力于服务首都社会建设和社区建设,在首都和谐社区建设和双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符合首都实际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模式,即“北青社工”模式。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属性是"助人"。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目标就应以培养学生的助人能力为根本,而实践则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笔者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课《社会行政》教学过程中的一次实践为基础,系统总结"服务学习"模式运用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过程中的设计思路以及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能力提升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了"服务学习"模式运用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相关的探索和探讨,藉以促进"服务学习"模式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更加全面地契合。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中国的社会工作人才需求量大,但人才队伍建设却步履维艰.本文以G省高职院校为例,从分析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发现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存在专业教育与职业发展对接不充分的问题.然后,尝试提出"现代学徒制或许能够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假说,进而在充分解析现代学徒制概念的基础上,分析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和困境,最后,基于本土实际,提出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福建地方高校新文科建设开展过程中,存在人才队伍建设困难、学科专业归属不明等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还存在"大文科观"理念尚未完全树立、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程度不深、专业建设本土化探索不够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福建地方高校新文科建设应进一步加强媒体宣传引导,深度融合学科专业,探索适应本地高校新文科建设与发展的模式,走本地化之路.  相似文献   

8.
社会工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迅速发展,但是社会工作专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阻碍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所以要加快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专业建设,就要做到从专业目标、专业市场、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模式全方位的人才建设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文君 《社会工作》2008,(22):19-21
社会工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迅速发展,但是社会工作专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阻碍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发展。所以要加快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专业建设,就要做到从专业目标、专业市场、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模式全方位的人才建设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10.
郭锐 《社会工作》2011,(22):35-38
随着国家对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成为社会工作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实务能力建设的专业实践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需要探索一种与行业俱进、有针对性的实践教育模式来满足新时期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需要,本文构建并详细阐述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支持网络的实践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文科主张在我国各地高校深入践行的新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加强高校金融学专业科研育人成效,以科研育人机制的创新优化为着眼点,进行多维度的深度研究.因此,该文分析了在新文科背景下,推进金融学专业科研育人的现实意义,进一步梳理了目前高校金融专业科研育人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创新金融学专业科研育人机制的根本原则,提出完善金融学科研...  相似文献   

12.
当前和谐社会建设急需要发展社会工作教育培养社会服务人才,然而中国内地的社会工作教育相对于职业发展是"前发"的。这就造成了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缺乏比较成熟的职业环境支持。因此内地的社会工作教育者和研究者在借鉴其他地区教育模式时,应着重寻找突破教育困境的领域。本文根据国内外的有关文献探讨了这个问题,指出可以从志愿服务这一领域突破当前社工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吴凯峰 《社会工作》2012,(12):28-31
现阶段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课程设置的实践应用性导向不明确、专业教育实践模式的应用性导向不够、专业实习督导缺乏等。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就社会工作课程应用性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以及实践视角下社会工作课程的改革思路进行探讨。社工课程改革应以技术性课程设置为逻辑框架,加大实践训练课程的课时安排,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专业实习是以"实践为本"的社会工作教育的重要一环,实习成效受到校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在中国大陆社会工作发展的外部情境已然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本研究旨在从学生视角探讨社会工作实习成效的表现.基于对30份社会工作学生实习反思报告的质性分析,本研究发现实习带给学生的主要收获依次为专业成长、行业认知、个性发展和实习感知,且这些收获大多是正向的,其中只有对行业发展的认知比较负面.研究还发现社会工作学生的专业认同与行业认知存在分离现象,本文认为正是这种分离以及对行业的负面认知造成社会工作学生从业意愿较低.这提醒人们,社会工作教育、研究和实务界需要更多地采用优势视角进行协作和倡导.  相似文献   

15.
如何培养与评估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核心问题,事关学科的独立性与科学性.鉴于专业伦理关注对公众的责任,教育范式聚焦能力为本,以及社会工作服务走向标准化,笔者在生态系统理论与行动研究方法的指引下,基于证据为本的实践理念和社会表演理论,试图建立以标准化案主为核心,以能力为本的"证据-表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工作临床技能教育与评估的生态系统模式,从而推动社会工作教育的系统性改革.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工作的整个学科体系建设中,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史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和认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史,要从把握"一二三四五"入手,即一个基点:社会工作本土化,两条线索:教育线索、实务线索,三个特征:教育先行、社区为主、自上而下,四个阶段:引入阶段、发展阶段、蛰伏阶段、重建阶段,五个领域:社会工作实践史、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史、社会工作学科发展史、社会工作教育发展史、社会工作研究史.  相似文献   

17.
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校社会工作已经相当成熟,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与实践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传统学生工作模式功能上的欠缺为专业学校社会工作嵌入高校学生工作体系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性。在此制度背景下,笔者梳理了学校社会工作的实务模式,借用社会互动模式视角,从“学校.家庭.社区”等方面对大学生小米这个典型个案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专业教育超前本土化的专业实践既是新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一大特点,又是影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如何突破这一因素的制约,促进中国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协调统一发展,提高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成为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界长期以来探讨的主题之一.项目化运作下的"校、政、社"三方协同培养社工人才模式,强调以项目为媒介和桥梁,将学校、政府和社会三者连接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和资源,共同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这样做,既有助于促进我国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协调发展,又有利于提升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这一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不仅较适合中国的本土情形,而且还可以取得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的多方效益,是值得而且可以被推广运用的.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学历教育体系已经涵盖了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然而尚未有院校单独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博士点.美国社会工作博士教育发展历史较久,经验丰富,值得我国在建立和发展社会工作博士教育过程中进行借鉴.本文介绍了美国社会工作博士教育的培养模式及其特点,提出发展我国社会工作博士教育的四位一体战略,即培养目标具体化,课程设置统筹化,质量控制专业化,社工教育系列化.希望能够对发展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完善我国社会工作教育体系、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李万发 《社会工作》2011,(14):19-22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本土化建设,是目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高质量全面提高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社会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基础。我们认为做好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建设工作的基本前提是思路清晰、认识到位,坚实基础是选好模式、凝炼特色,关键环节是师资培训、实务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