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出口产品升级是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贸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高技术产业集聚则是促进出口产品升级的关键动力之一。基于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出口产品升级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高技术产业集聚能够促进出口产品升级;(2)高技术产业集聚可以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对外开放程度促进出口产品升级;(3)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出口产品升级的正向效应在东部与西部地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以及上游关联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显著;(4)教育水平在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出口产品升级的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应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鼓励企业创新、推进高技术产业均衡发展,同时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集聚在低教育水平地区的技术溢出效应,以全面促进高技术产业出口产品升级,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基于出口产品质量改善的权属状况,理论阐释并实证检验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全球价值链攀升效应及其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论是:相对于利用外资获得的出口产品质量改善,体现国内要素贡献的本土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更有助于出口行业攀升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升级拉大了技能工资差距;本土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在直接扩大技能工资差距的同时,通过全球价值链攀升机制间接扩大了技能工资差距,利用外资获得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通过负向的全球价值链攀升效应间接降低了技能工资差距;在中间投入品进口较多、加工贸易占比较高、外资参与度较高的行业,最终产品出口质量虽然较高,但并未通过全球价值链攀升机制扩大技能工资差距;高技术行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更容易拉大技能工资差距。因此,在提高本土出口产品质量,促进出口行业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同时,要注重高质量外贸发展与技能工资差距缩小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分解为发展的基本面和发展的社会生态成果,测算2004—2017年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及趋势。测算结果显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W型变动特征,发展的强度、社会创新成果和生态发展成果是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实体经济发展的外向性和社会福利成果显著下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短板。高技术含量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质量在实体经济中最高,传统资源加工型产业的发展质量均处于低位徘徊状态。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创新驱动提升各行业竞争力,进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和升级力度。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需要高技术产业发展引领,而高技术产业发展与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对就业岗位是否会产生冲击而造成大规模失业,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为此,将高技术产业发展与演化经济地理学主题相结合,采用“产业空间”方法测度了高技术产业和其他产业关联性,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面板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其与其他产业关联密度在城市工业就业上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1)高技术产业具有就业创造效应,城市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因高技术产业诱发关联产业发展而显著增加。(2)高技术产业发展为市场提供了技术应用与服务,使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减少,释放出一定规模的劳动力。(3)高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密度主要是通过生产效率提高促使产业规模扩大、提高居民收入促使消费需求提升等机制促进城市产业就业需求增加。高技术产业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就业的促进效应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5.
使用BACI-HS02的微观贸易数据库和全球价值链数据库,选取中国2001-2014年制造业21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对出口产品质量以及工薪差距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全球价值链地位、一般贸易、全要素生产率、研发强度等都对工薪差距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加工贸易对工薪差距没有影响;全球价值链通过产品和产业升级以及要素需求结构升级等途径对工薪差距产生影响。中低技术行业除加工贸易外,全球价值链地位、一般贸易、研发强度、全要素生产率与外资参与度等因素都对工薪差距产生显著正向影响。高技术行业中只有全球价值链、一般贸易与研发强度三个因素对工薪差距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其余因素对工薪差距无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带动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从而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导致工薪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两阶段链的视角,运用多阶段超效率DEA测算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效率及两子系统的发展水平,然后借助协调发展度模型,对两子系统的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对其协同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偏低,各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和不均衡。依据两系统发展水平将17子行业分为四类,深入分析其特征及原因,并针对不同的类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者们对国际贸易从"量"的研究逐步转变为向"质"的研究.在诸多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因素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出口产品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使用出口复杂度指标测算出口木家具的质量,并通过实证模型检验,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同于以往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质量产生的正面影响,在短期内会抑制诸如木家具等初级产品出口质量的提升,从而限制这类产品国际贸易的开展.为积极应对不公平贸易壁垒,木家具企业应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增强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政府应当对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财政上的补贴,主动维护企业的利益,为企业提供更有利的贸易条件;协会也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家具企业在出口时可能面临的壁垒进行系统培训等.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2002~2006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国际市场上来源于不同工资水平国家的产品市场份额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高工资国家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与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来自高工资国家的出口竞争促使我国企业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分样本回归发现,高工资国家出口竞争与企业人力资本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协同提升作用在技术密集型行业最为显著,而资本密度和研发投入与高工资国家出口竞争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协同提升作用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聚焦于深圳市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中研发投入产出的效率问题,在构建Malmquist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对深圳市2011-2016年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深圳市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曲折提升,TFP累积提升8.45%;行业变化趋势层面,除了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其余四个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的创新效率均保持正增长;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与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是推动深圳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增长的主导性行业。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提升深圳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带动经济有效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贸易对收入差异的影响是国际贸易领域一直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拟从一个新视角——出口质量,研究贸易自由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自由化可以显著促进发展中国家低质量产品升级,以及发达国家高质量产品升级。研究还发现,发展中国家的中技能劳动力在质量升级中获益最多,在贸易开放过程中主要依赖中技术劳动力而非高技术劳动进行质量升级。贸易自由化带来的质量升级会扩大发展中国家中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收入差异,而缩小高技能和中技能劳动力收入差异。对发达国家来说,贸易开放过程中的质量升级将提高其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扩大高低技能工人的工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是增强我国贸易竞争力、提高贸易地位的必由之路。构建了通过提高服务业生产率推动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理论模型,并使用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微观层面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总体上,服务业开放能显著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从不同服务部门来看,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个人服务和其他商务服务这四个服务部门的贸易自由化能显著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同时服务业开放对东部地区企业、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高服务使用率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证明,服务业开放能够通过提高服务业生产率这一渠道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研究为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面板工具变量模型,选取资本、劳动力、自主研发、引进技术作为投入变量,分别研究它们对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贡献并进行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在国内贸易中出现规模报酬递减,在出口中出现规模递增;高技术产业在国内贸易中具有资本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劳动力优势;自主研发对国内贸易的贡献大于对出口的贡献;引进技术对国内贸易的贡献为负,与出口不相关,呈现出低效率.因此,中国必须走自主研发为主,引进技术为辅的科技创新道路,高技术产业应实行出口创汇为主,国内贸易为辅的战略,政府应加强对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引导、管理和协调,以提升其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使用61个出口目的市场对59种HS6产品所规定的267种农药成分最大残留水平数据,构建了度量目的市场相关产品食品安全标准相对限制性的指标。使用企业层面HS6位细分产品的中国海关出口数据,实证研究了食品安全标准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进口国食品安全标准严格程度的提高,总体上显著提高了我国企业对该国出口相应产品的质量,但这一效应因进口国收入水平及企业生产率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具体而言,高收入经济体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显著促进企业对其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进口国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对低生产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4.
[提要]促进流动劳动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基于2018年流动人口调查数据,测度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就业质量,采用多水平模型探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背景下教育对民族地区流动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民族地区流动劳动力就业质量总体偏低,教育对劳动力就业质量产生显著促进效应;教育人力资本对省内流动劳动力的就业质量促进效应大于跨省流入劳动力;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能显著提高少数民族劳动力就业质量,缩小不同民族群体的就业质量差异。民族地区要提高中等教育普及率和质量、激励少数民族人口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进而提升就业人口受教育水平,依靠“扶智”策略推动流动劳动力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长三角41个城市为考察对象,运用微观贸易数据,并结合其他城市层面数据构成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这一结论;第二,数字经济通过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研发创新水平来促进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第三,金融发展水平在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过程中起到抑制作用。由此,文章建议要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在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领域的领先优势;制造业企业应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生产方式;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2011-2012年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相关面板数据,基于松弛变量度量的SBM模型对高技术产业RD活动的相对效率进行测算,数据测算结果发现显示近70%行业的RD活动是低效率的,并且高技术产业的各行业发展并不均衡。从整体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RD活动的投入产出效率普遍不高,需优化资源配置。文章针对高技术产业RD投入产出变量松弛的测度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对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提出效率改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产品质量视角测算技术差距,构建门限回归模型检验技术差距对技术引进的作用机制,识别我国制造业各行业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结果发现: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呈上升态势,但出口产品质量整体低于美国;中美高质量产品行业差异性和互补性明显,美国相对高质量的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而中国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优势。采用门限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三大要素密集型行业,技术差距对技术引进都存在门限效应,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在门限值之前,技术引进阻碍技术进步,达到门限值之后才起到促进作用;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情况恰好相反;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当前的技术差距情况下,技术引进始终促进技术进步。因而,应依据行业技术差距和自身要素禀赋条件,采取差异化的技术进步路径。1  相似文献   

18.
文章系统阐释了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环境的内在机理,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4—2018年市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经济增长质量对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显著降低了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污染,意味着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2)分区域研究表明,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促进了长江中游城市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对长江下游和上游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不明显,并结合东部、西部城市经济发展实际进行了分析.(3)城镇化和产业升级有利于改善长江经济带环境质量,而外商直接投资加剧了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假说"在长江经济带并不成立.从坚持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原则、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绿色发展、在绿色发展中促进高质量发展、制定差异化环境治理政策等维度提出长江经济带绿色与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6—2015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海关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盟数据,从上下游产业关联视角探究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行业内和行业间前向关联渠道机器人应用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行业间后向关联渠道机器人应用对企业产品质量变动不存在显著影响;各渠道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与企业所有制类型和行业要素密集度密切相关,其中同行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仅体现在食品和饮料业以及木材和家具业,对纺织和服装业的产品质量升级具有负向抑制作用,但不显著;工业机器人应用存在资源再配置效应,行业内和行业间前向关联渠道机器人应用对核心产品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高技术服务业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论文深入调查辽宁省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构建了辽宁省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出辽宁省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的水平,指出产业投入、产业产出、创新能力是影响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提出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创新能力、加大产业投入等相应的对策建议,提升辽宁省高技术服务业的竞争力,促进辽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