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对人类社会认识的程度。道德说、上帝说和空想社会主义都是人类对人类社会认识的努力,但都深陷历史迷雾。启蒙运动企图祛除封建神权王权专制的蒙蔽建立理性正义王国,但是囿于个体性思想层面的启蒙,建成的王国却成了“一幅讽刺画”。只有科学社会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才是真正的启蒙,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立足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并坚信个人的解放只有通过整个社会的解放才能真正实现,能够最终完成启蒙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以作为人类社会启蒙的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逻辑,肩负人类社会未来发展道路的探索实践,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启蒙运动又称“理性时代”.“理性”是启蒙运动三个核心概念之一,它不仅与启蒙运动如影随形,也与启蒙运动本身一样具有多重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对理性的认识与反思也就是对启蒙的认识与反思.《启蒙运动与现代性——18世纪与20世纪的对话》中所录康德《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什么是启蒙?》一文,以及康德的反对者哈曼的有关论文和福柯关于启蒙与理性问题的探讨会帮助人们了解西方学界对“启蒙”与“理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是民族精神和生命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哲学作为人类文明“轴心时代”智慧之思的硕果之一,是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的“精神现象学”.这门中国人国学中的“国魂学”,有自己的核心主题、研讨论域、价值取向、明理方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传统.近代以来,在西方哲学语境下的中国哲学经历了“学着讲”——“照着讲”——“自己讲”的过程,实现了从古代哲学观转向现代哲学观,从“单数”哲学观转向“复数”哲学观,从一般意义的哲学观转向中国特色哲学观的逻辑转换,其终极目标在于重新“认识自己”,真正建构起中国特色的主体哲学.  相似文献   

4.
启蒙辩证法对现代性的反思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辩证法作为对现代性的总体性反思,仍然没有超出现代性的发生场域——商品拜物教。主体性形而上学与传统异化逻辑的二元对立正是启蒙辩证法的精神实质,也是现代性的异化逻辑的表现。启蒙辩证法未必具备自身标榜的总体认知能力,也未必具备对现代性的总体性批判潜力。它仍然没有摆脱现代性的初始矛盾——抽象和具体的矛盾,单纯理性的反思最终必然导向理论的乌托邦形式。  相似文献   

5.
处于历史转折关头的当今世界,无论是西方社会面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还是我国面对跨世纪的“两个根本性转变”,都对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提出了热忱的呼唤。然而热盼之下的哲学却显得“贫困化”和“冷落化”,本文试就正视哲学贫困及走出哲学贫困两方面进行探讨就教同仁。正视贫困症结所在是哲学发展性研究的逻辑起点。确定哲学贫困与否是有其客观标准的,即“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就构成了判断哲学贫困与否的根本标准;但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它所联系的实际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丰富层次的系统。“实际”既包含感性实践…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德”是一个贯通天人,涵盖哲学本体论、伦理观和社会政治理论等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复杂观念。黄宗羲是17世纪中国早期思想启蒙道路的探索者,他把“一本万殊”的哲学思维理路运用于其对“德”观念的探讨中,建立了包含哲学本体论之德、道德修养论之德到政治之德等不同层面的德论。其德论在继承传统中进行理论突破和思想启蒙,体现了明清之际时代精神的召唤。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民主”的本义是“民之主”.它着眼于人民大众的劣根性,主张由英明的执政者代民作主,为君主专制的产生提供了依据,这是它最受诟病的地方;同时它要求充当“民主”的君主像“民之父母”一样“养民”、“教民”,这却是与现代“民主”追求的人民权益存有交叉面的,是古代“民主”积极的一面,不可一概否定.现代“民主”源自西方,本义是“公民自主”.它肯定每一个公民的天赋自主权,这是其积极意义所在.不过“公民自主”往往以代议的方式实行,而代为反映民意的“间接民主”在实施环节会发生“议员变猪仔”的猫腻,所以对于现代西方式的“民主”也不可一味拔高.国内外历史上,曾发生过将“民主”的“民”从全体“公民”缩小到部分“人民”,从而剥夺国家中另一部分非人民的公民的“民主”权利的沉痛教训.这是值得我们记取的.今天我们所要建设的“民主”,应当是对全体公民而言的“公民自主”.  相似文献   

8.
研究辩证逻辑,把我国的逻辑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在21世纪,我国的逻辑学研究应以辩证逻辑为重点,把逻辑科学推进到一个新阶段——辩证逻辑阶段;2.辩证逻辑是关于辩证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必须克服把辩证逻辑与辩证法相混淆的错误倾向,沿着辩证逻辑逻辑化的道路前进;3.王路《“辩证逻辑”的历史与未来》所散布的所谓恩格斯的“辩证逻辑”不是“逻辑”,只是“辩证法”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启蒙辩证法”构成阿多诺、霍克海默启蒙批判的核心内容,尽管有其深刻与独到之处,但他们把对理性的局限性的批判变成了对理性的绝对批判。对启蒙的批判早在启蒙时代即已开始,哈曼与雅各比对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的怀疑所显出来的思想深度并不亚于“启蒙辩证法”; 启蒙理性并不完全等于神话,它还具有“综合—分析”的方法论优势,这种优势导致霍布斯与孟德斯鸠的政治自由主义;启蒙理性也并不必然导致工具理性,对工具理性背后的科学主义、资本主义工商逻辑的批判如果依托一个混沌不明的价值立场,将无法预言与建构未来。  相似文献   

10.
康德启蒙观无疑成为福柯晚期的重要哲学主题,也是他从现代性探索转向古希腊罗马思想讨论的一个理论契机。在康德的短文《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中,福柯发现了“现在本体论”并对其加以丰富发展,进而提出“我们自身的历史本体论”,努力建立“启蒙”与“我们自身”的内在关系。康德启蒙观具有奇特的“笛卡尔踪迹”,或者说,是笛卡尔哲学——旨在正确引导理性、寻找真理——的继续;启蒙的历史本体论明确指向“我们自身”,旨在认识其本质,“我们自身”这一概念在对启蒙的沉思中成为福柯考古学与系谱学的批判主题;启蒙的希望就是我们自身的希望,也意味着自由、独立、理性与现实。作为三维结构主体(知识主体、权力主体与伦理主体),我们自身处于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这一过程就是其存在方式的生成过程,也是其历史本体论的构思过程。  相似文献   

11.
“传统形式逻辑要现代化”这一提法,在我国经过逻辑学界多年来反复讨论,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不少同志不仅认识到了落实这一提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而且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其形势总的说来是令人振奋的.但是,也还有人对此有不同的认识.“传统形式逻辑要现代化,”如何实现其“现代化”?在他们看来,无非就是引进几个符号而已.笔者认为,以上观点所涉及到的是逻辑科学的精确化趋向方面的问题,具体地说,也就是现代逻辑研究方法方面的问题.它是一种片面的,因为它忽视了现代逻辑的本质特征,混淆了形式逻辑研究中的符号化方法与形式化方法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12.
“真幻交混”是深层心理躁动的结果 毕加索曾把自行车的一只车座和一个车把组合在一起,于是就出现了一件艺术品——牛头造型。自行车的车座、车把的形状无人不熟悉,但只有毕加索看出了它们之间巧妙的默契,他把两种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统一体。很早就有人指出这是一种“魔法的综合”,可惜这种综合是许多人想不出来的,它涉及到创造的重要方式——非关联思维。 非关联思维粗看是无逻辑的,其实它本身也是一种逻辑。  相似文献   

13.
“社会隐没”是转型前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一个突出现象,那时在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中,社会自主空间近乎完全隐没。追溯这种现象的历史渊源,文章认为其背景在于中国传统宗法伦理社会“超自然魅力”的“祛魅”和“解构”,其逻辑起点则源于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与西方启蒙话语体系的耦合。正是这二者的耦合,20世纪上半叶、乃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铿锵有力的革命话语一直主导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运行,并使“社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一度近乎完全“隐没”。   相似文献   

14.
几乎任何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著都毫无例外地认为《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奠基之作。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种肯定都是针对“早期白话诗平实而缺乏想象力,冲淡而感情浓度与强度都不足的诗风,显然不能充分反映五四时代精神”而言,仅仅是关于《女神》的思想研究,而没有涉及到关于《女神》艺术价值本身的研究。事实上,《女神》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价值,并不仅仅因为它的“时代精神”,十分重要的是它彻底地脱离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以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蒙昧主义的批判为主要内容,同时延伸到伦理、哲学、文学和国民精神等方面.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分为萌芽、兴起、发展、高涨和逐渐衰退五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它始终与其他进步思潮相互影响和补充.启蒙与救亡结合,启蒙往往让位于救亡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显著特点之一,这也中国近代启蒙思潮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言语假信息     
0.1.语言交际活动(口头、书面)中释放、接受的非真实信息,叫言语假信息。这种言语假信息是大量出现的。它的存在是客观的、普遍的。 1.1.言语假信息分两类。第一类言语假信息(以下简称“假信息”)是为了蒙蔽、欺骗接受方面(听者和读者)。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1.2.第二类假信息用“蒙蔽、欺骗接受方面”来解释,显然不通。请看例①——④:  相似文献   

17.
<正>启蒙二字,从它的字义来说,是开明的意思;也即是“打破欺蒙,扫除蒙蔽,廓清蒙昧”。更显浅一点说,就是解放人们头脑的束缚,教他们耳聪目明,教他们了解为什么,了解怎样做。在奴隶社会里,在封建社会里,奴隶们、农民们是没有这样的福气的。他们受着奴主与地主的鞭挞,已上气接不了下气,所谓文化,与他们是无缘的。而且奴主地主,也乐得他们愚昧、迷信、盲从。在这样的社会中,是没有所谓启蒙,因此在奴隶社会或在封建社会,从来听不到有所谓启蒙,有所谓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兴起以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如果鲁迅先生还活着你想他是怎样的情形呢? ——胡风 1、鲁迅是中因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也是“五四”文学传统的奠基者。说起“五四”文学传统,我想不妨把它看成是由反封建的启蒙文学传统和个性解放的文学传统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由这两个文学传统决定了“五四”文学的两大基础主题:反封建的启蒙文学主题和个性解放的文学主题。新文学由头十年向后两个十年的演变中,无论是启蒙文学主题还是个性解放的文学主题都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淡化”的趋势。那么,对这种“淡化”趋势的描绘和“淡化”原因的探讨,则成为本文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9.
高晓声是农民作家,更是具有启蒙思想的精英知识分子。他借助文学启蒙民众的起点是在“探求者”文学社酝酿时期,他的小说借科学知识的普及来实现启蒙目的,其时虽显幼稚但启蒙激情却是热烈。到改革开放时期,他以《摆渡》这一寓言式的小说表达了他启蒙与反思的渴望,成为他文学启蒙的理论诠释。经典人物陈奂生的成功塑造实现了作家借“摆渡”人的灵魂到对岸的目的,完成了启蒙与反思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中期是逻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的逻辑的数学转向使这门古典学术脱胎换骨,最终发展成为一门严格的形式化的学科,它的典范是在数学中使用的精确证明的方法.现代所谓的“符号”或“数理”逻辑在这段时间的发展是两千年逻辑史上最重要的,也可以说是人类理智史上最重要和最非凡的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