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陈师道作为苏门文学集团的重要成员,对当时所盛行的诗、词、文、赋、诗话、笔记等文体都有所涉猎,而以诗歌创作成就为最高,与黄庭坚并称"黄陈",被后世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研究论析陈师道的文学思想,对于深入研究苏门文学集团、南北宋之交诗坛状况及"江西诗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代学者任渊著有《后山诗注》,该书能发明陈师道之意,对陈师道诗中的典故语词,能详尽准确地引出与其意义契合的出处,并由此看出陈师道对杜甫、韩愈、黄庭坚、王安石、苏轼等人诗法的继承和变化,从而总结“后山体”的特点。陈师道诗歌善于继承模仿前人的字法、句法,在此基础上点化诗意,包括化用、反用、合用、展用等方面,达到“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最终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3.
宋代诗论中有两种“换骨”说,即黄庭坚提出的“夺胎换骨”法和陈师道提出的“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的诗论主张。前者源于佛禅话语,是以禅喻诗的著名诗论;后者出白道教内丹学说,是以仙道论诗的典型诗论。陈师道“换骨”说与黄庭坚“夺胎换骨”法截然不同,而与黄庭坚“学诗如学道”有联系,是指学诗的艺术修养过程,通过勤奋、艰苦的研习,最终达到理想的审美境界。陈师道“换骨”说与内丹炼养有共通性,突出表现在勤奋苦修和养气静心两方面。“学诗如学仙”与“学诗如参禅”相辅相成,是宋代文学诗论中不可偏废的两翼。  相似文献   

4.
本体论、文体论、主体论构成黄庭坚的词学理论。在词之根本上,黄庭坚提出词为“诗之流”的词学观,认为词是诗歌的分支、流衍,本质上与诗歌一致;在词的体式上,持长短句说,即词的句式长短不齐,而非近体格律诗的齐言句;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黄庭坚认为词是合乐可歌的。黄庭坚的词体论,表现为诗赋之间的文体定位、“道人意中事”的抒情性、以“清丽”为词美之标准、“体物浏亮”的形象描写。黄庭坚的词学主体论,包含三个层面:读书深思,有自己独立见解,不取媚于世;人格高逸脱俗,不依傍权贵求取功名富贵;有超凡的文学表现能力和独立的文学标准,不受世俗左右。与苏轼、秦观、陈师道、李之仪较为单线式相对明晰的词学思想、词学观相比,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词论最丰富、词学观最复杂,也是最具时代性的一位词学家。  相似文献   

5.
关于陈师道的诗学思想,学术界过去主要讨论的是他对黄庭坚江西诗派理论的继承,这严重低估了其诗学思想的深度。在传统哲学体用、本末范畴的影响下,陈师道形成了自己相对系统和完整的诗学理论体系。具体说来,在诗人本质论方面,陈师道力主德本才末,强调诗人的伦理本质;对于诗歌的本质,陈师道标榜"吟咏情性";而在诗歌艺术表现上,则又主张兴感寄托。这些内容构成了其诗学观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论及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时,我们往往会提到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陈师道、李?、南宋陆游、辛弃疾、金元好问、明袁宏道、清陈维崧等。其实,“五四”以来的新诗人中,受苏轼影响的不乏其人,郭沫若就是最著名的一个。一些研究文章在谈到郭沫若受到的文学影响时,比较注重他与太戈尔、歌德、惠特曼等人的关系,而从不涉及从幼年开始就给予他深刻影响的中国本土的诗人苏轼。这是一个不应有的疏忽。郭老在一首诗中说:“吾乡苏长公,俊逸才无敌,……悠悠一千年,仿佛闻声息”(《题李可染画二首》之一),异代不同时,而神思交游,声息相通,这正是郭老与苏轼之密切关系的绝好自白。研究这种关系,将加深我们对伟大文学家苏轼的认识,并使我们能够对郭老作  相似文献   

7.
论元好问对陈师道“闭门觅句”作诗方式的误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门觅句”本是黄庭坚对陈师道作诗“吟榻”习惯颇有称赞意味的另一种称呼,此语一经元好问借用,却成了人们以为陈师道作诗雕琢陈腐的口实.后来的多种学术著作对此也进行了不无误导性的论述,以致长期以来人们以为“闭门觅句”是说陈师道作诗既无素材,是闭门造车,又无才思,是苦吟死作。对此,通过从分析“闭门觅句”的本来含义、辨析对“闭门觅句”的两种误解、剖析元好问论诗绝句的疑点三方面予以多角度的论述驳正,认为“闭门觅句”是陈师道锤炼诗艺的有效方式,自当给其以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宋代很多诗人在创作实践上对黄庭坚诗歌都有或多或少的接受,主要诗人有:苏门文人群中的苏轼、陈师道,同乡后学的洪刍、洪炎、徐俯、李彭、惠洪,以及受其影响的谢逸、谢蘧、饶节、汪革,南北宋之交的吕本中、陈与义、曾几,“中兴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江湖派”中的戴复古与刘克庄,他们都曾在艺术上受到黄庭坚及江西诗派的熏陶,大多数人能在继承中不断创新,这使得江西诗派的诗歌不断自我更新,更好地自立于诗坛,并不绝如缕地影响到宋代以后,直至近代的同先体诗人。  相似文献   

9.
南宋学者胡裤著有《增广笺注简斋诗集》,该书能发明陈与义诗之意,对陈与义诗中的典故语词,能详尽准确地指出与其意义契合之出处。由此可看出陈与义的诗法渊源,即陈与义对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诗法的继承和一定意义上的发展——陈与义诗歌善于继承模仿前人的字法、句法,包括化用、反用、合用、展用等,在此基础上点化诗意,收“夺胎换骨”、开拓诗境之效,最终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10.
吴聿所著《观林诗话》论及了苏轼、黄庭坚、王安石、陈师道等诸多北宋诗人,特别推崇苏轼,夹以记叙世人的轶事趣闻,而且论及立意、音律、字词、对仗等创作技巧,兼顾了“论诗及事”与“论诗及辞”两个方面。在论诗主旨方面,《观林诗话》主张以意为先,讲求自然、工巧,并关注诗人之风骨与才气,倾向于江西诗派“用事”“换骨”“无一字无来处”“以俗为雅”等诗学观,并注重考证、辨误,为研究宋代诗学理论保留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任渊生平及任注黄、陈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渊注陈师道诗,保留了魏衍所编的陈师道集原来面貌,在魏衍编本失传的前提下,具有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任渊注黄庭坚诗,以洪炎所编的《豫章黄先生集》为根据,将洪炎本的分体体例改为编年。  相似文献   

12.
解读“秦七黄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师道《后山诗话》将秦观、黄庭坚并称为当代词手 ,引起后人 (尤其是清人 )的非议 ,以为黄不如秦 ,不应并称。笔者认为陈师道原话在时间、语意等方面都有具体的针对性 ,后人忽视了这一点 ,仅凭秦、黄二人的存词来理解 ,由此出现了误差。  相似文献   

13.
每当提到江西诗派的渊源时,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一祖三宗”之说。(方回编撰《瀛奎律髓》时,倡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尤其黄庭坚,一是他的父亲黄庶、母舅李常和先后两位岳父孙觉与谢景初,都是专学杜诗的,且有相当高的迭诣,山谷得到他们的细心指导,精研诗法;二是黄庭坚本人一再表示“诗学杜子美。”于是,后代诗评家也多持此说,甚至认为“子美之诗,得山谷而后发  相似文献   

14.
在诗歌接受史上,历代文人对于黄庭坚与陈师道二人诗史地位及诗艺造诣作出了大量的评判轩轾,或黄陈并尊,或扬黄抑陈,或尊陈贬黄,纷纭不一,折射出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诗歌宗尚.导致黄陈诗优劣之争的重要原因及关键问题在于黄陈诗风诗论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以及陈氏师法对象的选取、是否归属江西诗派等等.从读者反应的角度出发研究这一文学接受现象,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二人的创作成就及江西诗派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比喻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用来分析诗歌审美模式的演进状况。经分析,北宋诗歌比喻模式演进的轨迹为,人工化程度总体高于唐代,初期直承前朝而人工化程度较高,中期发生新变,晚期复归晚期风格,与唐代诗歌比喻模式演进的轨迹基本一致。中期新变呈现高度人工化模式与倾向自然模式并行的现象。王禹翶、西昆诸子、欧阳修、梅尧臣、苏轼、黄庭坚、陈与义、陈师道等诗人自由地选择了不同的审美模式,各自探索发展道路,创造出了丰富多样、富于新意的比喻,显示出北宋诗坛深厚的诗学积淀和多样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北宋元祐词林,蔚为壮观,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时期。词坛巨擘苏轼,独标一帜,雄放横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苏门六君子”及贺铸、李之仪、毛滂等词坛健将,竞相紧随其后,一时名家辈出,如百花争艳。长期以来,这些词家中,李之仪是一个被人忽视但却独具面目的词家。其词清声绝响,拨动了时代琴弦,为那个特定历史  相似文献   

17.
黄庭坚虽晚于王安石、苏轼,但其"山谷体"诗对宋诗特质的形成和确立,却有着高于王、苏的贡献。论及"山谷体",学界往往注意更多的是立足于江西诗派,强调其对诗法的追求。其实,相对于诗法,黄庭坚更注重主体情性的艺术表现:注重吟咏情性是"山谷体"之本质所在。与此相关,黄庭坚的诗形成了鲜明的文人旨趣。探讨其吟咏情性的诗学观及其指导下的诗歌创作,对于深入理解和揭示黄庭坚的诗歌创作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温优华 《肇庆学院学报》2011,32(6):38-41,89
韩愈学杜变杜,通过"以文为诗"使诗呈现出新的面貌。江西诗派学杜学韩中,"以文为诗"乃是其学习的主线。在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倡导下,对韩愈"以文为诗"不断扬弃,通过艺术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法度"。  相似文献   

19.
很久以来,有相当多的人抱有一种“诗词有别”的观念。以宋人为例:陈师道就批评过苏轼的词,认为他是“以诗为词,要非本色”(《后山诗话》),晁补之评论黄庭坚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李清照更是干脆提出,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  相似文献   

20.
《黄庭坚全集》一书由四川大学出版社于2000年12月出版,四川大学古籍所刘琳教授、李勇先、王蓉贵副研究员整理校点。黄庭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在宋代就与苏轼并驾齐驱,号称“苏黄”,同时又是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黄庭坚一生著述丰富。整理本《黄庭坚全集》集合黄庭坚现存的全部著作,精加整理。《黄庭坚全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填补空白:黄庭坚在中国文学和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黄庭坚的著作迄今未进行系统的整理,学术界引以为憾。《黄庭坚全集》第一次对黄庭坚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