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诗论》“满写简”与“留白简”之争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诗论》“留白简”、“满写简”现象,引发学者众多的思考。由最初的“留白”处原本有无文字之争,到探讨和阐释其形成原因,进而发展为竹简形制之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然简制之争涉及29支竹简的编联原则和《诗论》文本面貌,事关者大。辨析各家论说,实际上,在《诗论》“留白简”与“满写简”之间并不存在“简制”上的实质性差异,二者当属同一篇内容。  相似文献   

2.
郭店楚简《六德》诸篇零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店楚简中《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及《六德》等4篇文献,竹简形制基本一致,内容都是儒家学说。本文对这4篇原有释文重加审视,在字形辨识、辞义解析和句读等方面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如《成之间之》19号简“宜”读为“仪”,《性自命出》62号简“毋”下一字释为“谴”等等,以期在更大程度上恢复文本原貌,为其思想内涵的探讨提供新的基础或思路。  相似文献   

3.
《郭店楚墓竹简》出土并整理发表以后,为学术界补写或改写先秦思想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思想资料。但学界对其中的儒家竹简(简称《郭店儒简》)分歧尤大。《郭店儒简》应定编为十一篇,可认定为子思学派之作,应命名为《郭店楚墓竹简·子思子》。其思想主旨是阐述了先秦儒家关于性与天道、王道与德治的思想主张,上承孔子的“德治”主义,下启孟子的“性善”论与“仁政”说,在中国思想史上起了从孔子过渡到孟子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4.
楚竹书《诗论》在先秦诗论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诗论存在着实用主义、政教性文学文本主义和文学文本主义三大传统 ,湖北荆门出土的竹简《诗论》是先秦诗论中文学文本主义传统最典型的代表。它的作者可能是年龄长于孟子的孔门后学  相似文献   

5.
岳麓书院藏秦简《为狱等状四种》的竹简背面上有两种现象:一、用刻刀或者墨笔划出的简背划线;二、简背反印字迹。以《状四种》卷册一为例,将论证对此两种现象的分析如何为复原卷册简序提供重要线索。竹简背面的分析不仅可以适用于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竹简,而且也适用于来历不清的竹简。因为后者缺少在出土地点原来位置的信息,所以这两种简背现象的分析对复原后者简序更加有用。  相似文献   

6.
试说郭店简《成之闻之》两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之闻之》是郭店楚墓所出的竹简中的一篇儒家重要文献。本文就其中两章的缀联、释读和理解提出新见。简26至28为“圣人之性”章,论中人之性与圣人之性的区别,实际是对孔子“性论”的进一步阐释。简31至33,37至40,共7支简为“天常”章。此章论“天常”与“人伦”的关系,其思想亦源于孔子。总起来看,竹简这两章可以与传世儒家文献《大学》、《中庸》对读,通过比较,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王爱科 《东方论坛》2006,(4):128-128,F0003
2001年11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的《孔子诗论》(以下简称《诗论》)很快在学术界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与关注。截至目前为止,学术界在简序排列、简文释读与解诂、作者作年、留白简、《诗论》与《诗序》关系、《诗论》在诗学史、经学史、哲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在较为客观地把握竹简《诗论》诗学思想的基础上,将《诗论》置于一定的历史坐标中加以比较考察,来认识其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文章认为,《诗论》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篇诗学专论,是先秦文艺性诗歌评论的代表,同时也是中国文学批评若干重要思想的滥觞;通过与《毛诗序》的比较,可见《诗论》与《毛诗序》旨趣迥异,其文艺价值远胜于《毛诗序》,同时《诗论》也可能对《毛诗序》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文章还指出,《诗论》能为审视《毛诗序》历史公案提供若干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诗经·郑风·将仲子》篇的诗旨历来多有争论,汉儒谓之为“刺庄公”之作,宋儒以“淫诗”视之,当代学者则多以“人民性”解读此诗。上博简《诗论》17号简对于此诗的评析,证实了《将仲子》篇关于“郑伯克段于鄢”史事的影射,简文中的“言”即指庄公之言,“不可不畏”表明孔子对于庄公这种心口不一的“巧言”的畏惧。《诗论》所评代表了孔子时代的道德评判取向,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博简《诗论》“《小旻多疑》”论其意旨的两句话似须重加标点,作为重文的“(?)”字当读若疑,并且其一字为句,其下之语是对于它的说明。这样句读的理由在于《小旻》一诗所涉及的“疑”有多种意蕴,并且“疑”字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多种用法,所以《诗论》作者将其意义限定而予以特指,以准确说明《小旻》诗的主旨。  相似文献   

11.
关于秦汉时期的刍、高禾 税制度 ,现存秦汉史籍记载奇缺 ;自云梦秦简出土 ,始知秦时刍、高禾 税制度之梗概 ;后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简牍的出土 ,又使人得知刍、高禾 税制度在文景时期的巨大变化 ;今张家山汉简的出土 ,又填补了秦至西汉初刍、高禾 税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汉赋载体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的文献载体主要有简牍、缣帛、玉石、纸张等,其中简牍是汉代最基本的文献载体形式,也是汉赋最主要的载体形式,汉赋的载体多为"木简之薄小者".在用简牍有长尊短卑观念的汉代,汉赋在文献中所处地位不高.再之,简牍在汉代对于多数人来讲,并不是一件易得的东西,而汉赋相对于其他文体又是耗费简牍较多的.因此大大地限制了汉赋的生产、传播与消费,对散体大赋的传播消费限制尤甚.  相似文献   

13.
《性自命出》简文昭示着儒家思想在孔门之后新的开拓与发展,而其叙述风格和行文模式颇合道家思维,战国中后期儒道等各学派初步合流淡化了简篇所反映的学派性质,使得简文的解读与定位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对此时期的主要的理论范畴及哲学命题进行全方位考察,不难发现学术思想的渐进化及相互渗透性使简文的主体精神与儒家思孟学说契合,进而导引出"人性论"的深刻思考以及由此形成的论辩艺术,事实上已成为孔孟之间学术传承的津梁.儒家外"礼"内"仁"的处世哲学通贯于简文的全篇,而心性观念到礼乐教化的内外互修,深化了其仁义思想在道德修养中的情感因素,最终于哲学视阈下形成"性""命""道""情"论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4.
南宋嘉定间本《天竺灵签》是现存最早的插图灵签善本。此书主要由模式固定的签头、五言四句可多解的签诗、物象寓意丰富的签图及侧重功名仕途的签解等四部分组成。《天竺灵签》不仅反映了灵签与诗歌、谶纬等的关系,还暗示了文士阶层对世俗文化的控制和引导,更展示了儒家为主、佛教为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试论是宋代科举取士的主要文体之一,在科举导向下出现了大量的试论文章。其中著名理学家陈傅良的试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文学技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可以称得上是试论这种科场文体的典范,在南宋产生了很大影响,可惜此前很少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其试论进行个案研究,希望起抛砖引玉之效,以丰富对南宋散文和科举文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第十简有“《关雎》之改”句,关于“改”,各家释说不一,李学勤释为“改”,学者们多从之。本文在儒家诗教的前提下,对《诗论》关于《关雎》的评说和汉以来“三家诗”关于《关雎》的评说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该字释为“改”,完全符合“三家诗”对《关雎》的理解,从而对李学勤的释说,又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即已逐步展开度量衡制统一,并非等到统一六国以后才开始统一度量衡制。里耶秦简简8-109+8-386既是秦统一衡制的重要物证,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度量衡发展史的重要历史文物,该简反映了秦在统一六国过程中,在新占领地即已开始统一衡制的史实。里耶秦简简8-109+8-386还为我们更加全面了解秦朝推行度量衡制统一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反映了秦地方机构如何具体开展衡制统一,即由官府传送度量衡标准器,逐县厘定。  相似文献   

18.
定简《论语》虽已残损,但它是目前所见最早《论语》版本,以之与其他版本《论语》作语气词异文比较研究,可以揭示《论语》语气词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分布特点,并修正相关研究结论。从定简到其他版本,《论语》部分语气词发生了从单音节到复音节的明显变化。究其原因,除了传抄、方言、时代等因素,吟诵是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结合扬雄《方言》及古籍相关训诂材料,释证战国楚简文字中的古方言词语二则:将《曹沫之陈》的“散果”释为“散敫”,为同义并列复合词,意指击伐;将包山楚简的容器名“算”释读为“戺”,是一种长颈大腹的陶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