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时代的封闭半封闭模式,固然与毛泽东的中国观和世界观有关,但从毛泽东的本意来说,在建国前后,是要使新中国对世界开放的,尤其是对美国等西方世界开放。这种开放的战略基点就是他欲使中国“桥梁”于美苏及两大阵营的思想。之所以未能遂“桥梁”之愿而被迫抉择“一边倒”,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战争与革命的历史条件,尤其是美国政府顽固的扶蒋反共政策和反苏反共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民众中普遍存在疑苏反苏情绪,主要体现在1946年春的全国反苏运动和中共对苏政策“一边倒”的异议。中俄两国的历史积怨,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特别是苏军在东北的不义之举,国民党、日本和美国的挑拨以及中国民众特殊的民族自尊心和受辱的“敏感”是其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为了消除民众疑苏反苏情绪,执意推行“一边倒”政策,遂发起成立了中苏友好协会。  相似文献   

3.
再论“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历史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它是美苏冷战、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的国际大背景下的产物 ,是中共对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坚持扶蒋反共和敌视中国革命的对华政策所作出的必然回应 ,也是中共全面总结近代中外关系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但这决不意味着仅仅是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中共对中华民族最高利益和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现实考虑。但“一边倒”外交政策毕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新中国从 5 0年代起就逐渐改变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积极提倡各国人民在五项原则基础上实行和平共处 ,最终摆脱了美苏两极的制约和影响 ,成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一支重要力量而活跃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一边倒”对外战略,是当时特殊历史下的特殊战略选择。新中国在实行“一边倒”对外战略中,仍然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立场,维护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因此,“一边倒”对外战略在当时对于巩固新中国政权、挫败美国对新中国实施的战略包围与封锁、维护世界和平等,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国研究系2002级硕士研究生何申权在《对于“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反思》来稿中指出:“一边倒”不是健康的外交战略。1949年6月30日,中共建党28周年前一天,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在这篇文章中,毛以他特有的风格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战略:“一边倒”,表示共产党的外交将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奠定了新中国近十年的外交战略,对新中国的外交产生了重大影响。尼克松访华之后,在美国学术界掀起了一场是否在中国失去了机会的争论,相应地,在中国国内也出现了对“一边倒”战略的反思。“一边倒”战略并不…  相似文献   

6.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把意识形态、政治、权力等影响翻译活动的外部因素纳入研究范围,指出翻译活动绝不可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也反映着某一社会历史时期的政治状况。20世纪50年代由于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政治上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在文学翻译上同样实行亲苏的政策,在苏联英美文学选择倾向的巨大影响下,同时为了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统治地位,英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受到了当时我国译入语语境的青睐。  相似文献   

7.
“一边倒”是毛泽东在建国前夕对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立场的形象表达。本文拟重点考察毛泽东在制定“一边倒”外交政策过程中的国家利益考量,认为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和外交利益是“一边倒”外交政策形成过程中毛泽东所重点考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一边倒”作为新中国诞生伊始的第一个外交战略,为新中国的成长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外交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已进入了一个“全方位和平共处”的全新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一边倒”战略反思的结果。以历史的、唯物辩证的观点重新反思一下“一边倒”战略的背景及其实施后果,对于认识和发展中国外交,将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提出的联苏抗美"一边倒"外交战略,内容深刻,决定性地影响了建国初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中国对外关系,使新中国在国际惊涛骇浪中站稳了脚跟,取得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研制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 在二战后冷战激烈的年代里,核战争的阴云笼罩着人类生活的这个地球。核武器成为帝国主义进行战争威胁的法宝,50年代,美国多次向中国发出核打击的叫嚣。 严峻的国际形势,迫使中国领导人作出研制核武器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11.
曾担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将自己定位为大英帝国的守护者,在其对外政治思想中也是以此来作为立足点的。在二战前,他反对绥靖政策,战时与美国结成特殊关系,战后又在意识形态领域反苏反共,并设计了“三环外交”。其对外政策对英国外交政策产生了延续至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而意识形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过程表明 :美国意识形态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并不单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 ,要用意识形态来号召西方国家团结在它的阵营中 ,但为在对抗中取得优势 ,又与意识形态不同的中国合作。冷战结束后 ,为遏制中国的崛起对美形成挑战 ,美国又举起意识形态的旗帜 ,拿“人权”大棒打压和妖魔化中国。可见 ,意识形态在美国的对华政策中不过是一件工具 ,要视各个时期国家利益的需要 ,来决定其在对外政策中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以人民为本位是新中国领导人文艺思想的核心。毛泽东“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思想,邓小平的“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的思想、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思想和胡锦涛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思想,共同构建了文艺与大众关系的开放体系,深化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  相似文献   

14.
中美关系自二战之后经历对抗到缓和的过程,不仅在经济和军事领域,而且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始终进行着激烈的明争暗斗。认清美国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的霸道行径,对防止“西化”和分化,维护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战后美国对华反共政策逐步升级,是服从于美国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全球战略需要。美国为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对华政策总体上是以扶蒋反共为核心和基调的,美国反华政策不断升级,是新中国决定实行“一边倒”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共“一边倒”的战略,是根据当时的国际格局和中国历史的现状作出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6.
从“一边倒”到走自己的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前夕,在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关头,毛泽东提出了“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宏伟目标。但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还没有经验。在当时的情况下,毛泽东根据民主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一边倒”的方针。他说:“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一边倒”,既是指的在外交政策上倒向社会主义国家,又是指在经济建设上学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实行了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的独立自主原则在新中国外交工作上的第一次伟大实践,是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的结盟,其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新中国的国家利益。尽管最后这一政策因多方面的原因而改变,但是对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依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例如在国际责任和地区安全合作等方面仍然有着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某些历史教材与著作把“中东路事件”称为“南京国民政府的亲帝反苏外交”内容之一,是不确切的。中东路事件是国民政府和东北地方政府为收回中东路主权,派军队以武力接管中东路,同苏联发生的对抗冲突事件,也是十月革命后苏联“侵害中国的事情”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建立初期“一边倒”政策与印度建国初期不结盟政策存在许多相同点,这些相同点既揭示了新生中国和印度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共同特点,亦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广大亚非拉落后国家建国后在外交政策方面的一般特征。中国建国初期“一边倒”政策与印度建国初期不结盟政策亦存在一些不同点,这些不同点既反映了新生中国和印度外交政策的各自特色,亦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亚非拉落后国家建国后在外交政策方面的差异性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一战”结束后 ,邱吉尔的外交思想表现为容德反苏。 1933年至 1942年 ,德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对英国重新构成威胁 ,邱吉尔由容德反苏转为联苏抗德。“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 ,邱吉尔又极力主张限苏容德 ,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均衡。邱吉尔以变求得不变 ,以对外的变达到对内的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