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今后,凡在我国境内的企业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协议,都适用这个办法。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形式、收入水平进行平等协商,并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订立集体合同的,工资协议与集体合同具有同等效力。工资协议对企业和职工具有同等约束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工资协议。《办法》规定,工资集体协商一般包括工资协议的期限,工资  相似文献   

2.
何薇 《小康生活》2005,(12):61-61
编辑同志: 今年4月,我与某服装厂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双方对工资标准并未约定。一个月试用期的工资为1500元。之后每月工资为1800元。到了9月份,厂方却将我的工资调整到1400元。请问厂方能否任意减少职工的工资吗?  相似文献   

3.
《社区》2008,(15):27-27
广州一位读者咨询:我是一家装饰公司的老板,吴某系我公司的销售业务员,负责签订销售合同以及回款。2007年12月,吴某在为公司收取贷款时,将收到的货款55000元以抵作公司所拖欠他的工资为由,擅自占为已有后并不辞而别。事实上,他的销售业绩并不是很好,公司对销售人员的工资制度是底薪加提成,提成工资是半年发一次,我公司从未拖欠他的工资,而且吴某应当领取的半年提成工资只有2万元。请问,对于吴某的行为,我应当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4.
集体合同制度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利益,维护和谐劳动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职工个人与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我国集体合同制度起步较晚,在实践中还有诸多不完善的方面,应从立法、集体合同的签订主体、集体合同的适用范围、集体合同的具体内容及集体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等若干方面加以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案例】小李技校毕业后在郊区某私营企业当技术工人,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约定每月工资2200元。但该企业一直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后经职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后,企业开始缴费,同时也要求每个员工开始自行缴纳其个人承担部分。到了劳动合同期满时,人事主管对员工们说:“如果你们要续签合同的话,今后公司就不替你们缴纳社会保险费了,因为你们工资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9,(28):57-57
上海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我原为某公司的软件部负责人,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是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公司自2008年后半年开始拖欠我的工资,后来虽然陆陆续续发了一部分,但已经拖欠我4个月的工资近6万元,我于是向公司提出离职,并准备向公司索要拖欠我的工资。目前有一个问题是,  相似文献   

7.
隋伟 《成才与就业》2009,(13):108-118
案例1:他能否获得应有的赔偿 小王从学校毕业后,于2006年1月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为期3年动合同,在合同中双方对工资支付形了约定:小王年薪总额10万元。公司支付小王工资3000元,其余部分在每的劳式作每月年年终一次性结清。2006、2007年年底公司都未与小王结清年薪。2008年12月,双方劳动合同到期,小王表示不想续签合同了,  相似文献   

8.
数字     
《社区》2005,(8):5-5
1.6万元 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2004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6024元,比上年增加了近2000元。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为20.92天,职工的日工资按此进行折算,即:职工日平均工资=年平均工资÷12个月÷平均每月工作天数。按照这一办法折算,去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日平均工资为63.83元。  相似文献   

9.
【案例】2006年8月,刚从学校毕业的王雯通过人才招聘会与某私营公司达成工作意向。公司决定聘请王雯担任部门经理助理,约定试用三个月,试用期内工资1000元,试用合格后正式工资为1300元……可公司的这些承诺都是口头的,他们并未与王雯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两个月后,到了"十一"黄金周。长假后的第一天工作日(10日8日),王雯与部门经理联系、称自己因突发急病要动手术,需要请10天病假。当日下午,公司人事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同企业(机关、单位)之间签订的协议。按照这种协议,劳动者应当根据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责完成工作,并应遵守内部的劳动规则;而企业(机关、单位)应当支付给劳动者工资,并保证提供劳动法、集体合同及  相似文献   

11.
李沅  傅晓俊 《金陵瞭望》2005,(11):25-26
“上一个袖子3.7分钟,0.178元;拷边,6分钟,0.288元……”5月31日,南京市第一份以协商工时、工价定额指导标准的集体合同,在新成立的六合区服装行业工会首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诞生。它标志着南京市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在全省率先形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协商并举;工资分配制度协商、劳动定额并重的格局,从而在推进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建制工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李南 《小康生活》2005,(4):66-66
我是一个农村木工,自1990年起我在某市一家建筑公司打工,因为踏实认真且业务熟练,公司至今都没有将我辞退,我和公司一年一次的签订临时工合同。现在我已在公司连续工作十多年了,我希望能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而公司经理却说我是农民工,不能签订。请问:我真的不可以与单位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吗?  相似文献   

13.
正案例:2013年7月,刚从学校毕业的小王进入某公司工作,公司告知小王将与他签订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两个月。可直到两个月后,即2013年9月,公司才与小王正式签订了劳动合同,并为其办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手续。蒙在鼓里的小王还不知道,事实上,他已经损失了两个月的社会保险费。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小吴是沪上某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毕业之后他进入一家培训学校担任英语老师。进校时,校方承诺每个月的工资为2500元,待遇从优。可一个月后,小吴只领到了1500元工资。为此,小吴找校方理论,没想到对方给出的理由是:小吴尚在试用期,按学校规定试用期工资为1500元/月,2500元的工资待遇是针对试用期满后的正式员工的。对于校方的这种说法,小吴虽然将信将疑,但也找不出什么反驳的理由,因为合同上并没有约定试用期工资。难道试用期工资只能由企业说了算?  相似文献   

15.
邢江峰 《社区》2012,(21):50
四川省成都市读者童某来信咨询:2011年4月,我入职于成都某公司工作,入职后公司一直未与我签订劳动合同。最近,公司才提出给我补、续签去年和今年的劳动合同,签约期限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为期两年,工资照旧。我查询了《劳动合同法》,其中规定,公司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目前我在公司的工作时间已经超过了一年,公司在我入职一年内未依法与我签订劳动合同,应当支付双倍的工资,但现在公司  相似文献   

16.
2005年6月1,威尔斯(原告)受聘担任法国A集团设立于中国的外商独资某汽车制造公司(被告)的总经理职务,与该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一份。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威尔斯的工作内容、工作制度、工资、奖金、补贴以及违约责任、合同解除等内容。对于法律适用,合同第6条约定:“双方在履行本合同中发生的争议,由美国怀俄明州法院管辖并适用美国怀俄明州的法律处理”。合同签订后,因威尔斯不尽职守,严重违反工作制度,该公司于2005年10月10日通知威尔斯离开公司,又于10月30日发出了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2006年1月10日,原告向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因超过仲裁申请期限,仲裁委员会于2006年2月2日作出《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2月10日,原告起诉至人民法院,要求被告赔偿其工资、奖金、保险等损失5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463万元)。  相似文献   

17.
毛朝敬 《社区》2005,(1):32-33
2004年4月,四川一房地产公司与一名具有财务专业知识技能的求职者签订劳动合同,公司聘他担任财务部经理职务。聘用合同限定:聘用时间从2002年4月1日至2007年3月31日,每月月薪3000元。合同还约定:公司送给他一套面积80平方米的商品住房。合同中还特别限定,如果公司违约,违约金则按他剩余的合同月数以每月3000元计算,并无条件提供约定的商品住房。  相似文献   

18.
《社区》2009,(4):54-54
北京一位读者咨询:我是一家日资公司的员工从2002年4月起入职该公司,公司每年年底都与我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期限为1年,约定我从事采购工作。2008年的劳动合同是在2008年1月4日签订的。2008年12月21日,公司通知我,劳动合同到期后将不再与我续签劳动合同,并向我支付两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可是我还想在公司继续工作。请问:公司向我支付的劳动补偿金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9.
《社区》2008,(19):35-35
北京一位读者来信咨询:我在莱公司做市场工作已经5年,工资是8500元,该公司于2008年1月根据新的《劳动合同法》同我签订了4年的劳动合同。可是,2008年4月初,公司要求与我解除劳动合同,理由是我不适合公司的发展需要。我认为公司提出的理由完全没有依据,这可以以我这些年在公司的工作业绩为证。  相似文献   

20.
高校个人所得税的纳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高校个人所得税涉及个人所得种类较多的特点,本文对高校在职职工个人所得;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外聘教师、专家、临时工及在校学生的个人所得,进行了个人所得税纳税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