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小时候,我们打过赌,他说:“姐,我不想读书了。”我气势汹汹地大声对他喊:“不读书,没出息。”他噘着小嘴不服气:“哼,我将来赚的钱肯定比你多。”中专毕业后,他就去了广东,而我去了北方念大学。路是自己选的,后果得自己承担。我念大学后,他还给家里寄过几次钱,信誓旦旦地在电话里说:“姐,等我混好了,让你过有钱人的日子,你等着哈。”  相似文献   

2.
门风与涵养     
于丹 《人才瞭望》2016,(3):82-82
最近我刚从台湾回来,我感受很深的是他们的教养。
  在台北一家小店,我看中了一套非常漂亮的茶具,合人民币两百多元。店主是一个胖胖的男孩,他骄傲地告诉我,这是他的团队自己设计的,获过台湾最高设计金奖。我请他给我包起来,他却认真地从里面抠出一个小茶杯说,这个杯子当摆设,设计感很强,但用来喝水会很烫,您考虑一下要不要。我遗憾地放弃了,又看中一个不到一百元的小茶海。他提醒我说,这不是台湾设计,他让我很惶惑,我说你还要不要卖东西?他说正因为我要卖东西,才要说清楚,否则我卖的东西烫了人,人家会说我不诚信,生意也不会长久,我是要开百年老店的。最后,我买了一把柴烧壶。我很高兴,因为我买到的是台湾最好的产品。  相似文献   

3.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面临着许多选择。而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钱伟长一生所作的选择,却非同寻常。“三钱”的称呼是争论出来的一切从国家的需要出发,这一理念贯穿了钱伟长的一生。毛主席曾夸钱伟长课讲得不错;周总理曾亲切的关怀过他,让他穿着自己的鞋子出访四国;邓小平在谈到他时曾说:“这个人的任命,可以不受年龄的限制”。有人曾戏称他是“万能科学家”,而他自己却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他是一位杰出的国家领导人,也是目前我国在位的最年长的大学校长。当年,周总理把他和钱学森、钱三强统称为“三钱”。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三钱”又一次不期而遇,虽然他们  相似文献   

4.
许多推广普及国学和读经的学者,都强调孩子只用背诵,不需要解释,因为古人就是这么教的。古人也经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这个看法,我原来也认同,但后来,却不断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5.
作家贾平凹说一位高僧传授给他八个大字的成功秘诀,那就是:心系一处,守口如瓶。贾平凹因为不会说普通话,一口浓重的陕西口音,外人很难懂,所以在很多人稠的场合,他基本都是静静地听,静静地点头、微笑,他曾经为此自卑过、丧气过,但自从听了高僧的点拨之后,  相似文献   

6.
魔鬼与农夫     
从前有个老魔鬼,他觉得人.们过得太幸福了,就说:“我们要去扰乱一下,要不然魔鬼就不存在了。”他先派了一个小魔鬼去扰乱一个农夫。因为他看到那个农夫每天辛勤地工作,所得却少得可怜,但他还是那么快乐,非常知足。  相似文献   

7.
交浅不言深     
我常遇见这样两类人。一类是你才和他见两次面,没说过几次话,彼此一点都不了解,他却和你开很过分的玩笑,说一些在他看来很搞笑实则庸俗无比的话。这种人口才其实并不好,可非要当众展示一下自己所谓的幽默,他不了解你却开你的玩笑,不管你爱不爱听。  相似文献   

8.
看到这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便可想象到里面住的是什么样的人,摆设的是什么样的家具。他们太普通了,普通得像中国农民,但却没有一般中国农民的奢华;他们太简朴了,简朴到让你不敢相信,眼前的他们就是两位令人尊敬、在华养了近SO年奶牛的美籍专家。那男的叫阳早,他得知我的来意后操着一口浓重陕西腔:“没什嘛事儿值得说的!”阳早,这个农民的儿子,他不喜欢多说,只是在想他的奶牛。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梦想拥有自己的奶牛场,再养许多许多的奶牛,牛产许多许多的奶,然后让许多许多的穷人都能喝上牛奶。他长大以后,知道的东西多了,…  相似文献   

9.
人的差异     
一个城郊的居民区住着三户人家,他们的平房紧紧相邻着,三个男人都从农村招工进了一家炼铁厂。 厂里工作辛苦,工资又不高。下班了,三个人都有自己的活。一个到城里去踩三轮车,一个在街边摆了一个修车摊,还有一个在家里看书,写点文字。蹬三轮车的人钱赚得最多,高过工资。修车的也不错,能对付柴米油盐的开支。看书写字的那位虽没有收入,但也活得从容。 有一天,三个人说起自己的愿望。蹬三轮车的人说,我以后天天有车蹬就很满足了。修车的说,我希望有一天能在城里开一间修车铺。喜欢看书写字的那个想了很久才说,我以后要离开炼铁厂…  相似文献   

10.
刘军  宋进 《人才瞭望》2009,(8):74-74
李兵存谈起他刚开始创业时,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也曾迷茫和徘徊过,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更不知道该如何创业。但军人身上那股不畏艰难、勇敢进取的劲头却始终在支撑着他。他利用3个多月的时间跑遍了开封所有的商品经营市场,考察了房地产、养殖、装修、电器销售等行业,也曾到省内外找老战友试图共同投资创业,但他感到每一个行业都非常难做,也都不适合自己做。  相似文献   

11.
萍水相逢     
好像一瞬间,刚刚过了23岁生日的她,走进了生命的最低谷——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因为一次小的失误就丢掉了;用心谈了三年的男友,毫无征兆地忽然失踪了;母亲打电话来,父亲的病有加重的征兆,问她能否寄些钱回家……这一切,都让她觉得万分疲倦,只想睡下去,永远地不再醒。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都认为中国是世界产品工厂,因为很多产品背后都写着中国制造。也许过不多久,中国又会变成外语输出“工厂”了,他的产品就是十多亿名能说洋文的中国人。这话听起来有点幽默,但是一点也不夸张。想当年,外国人来咱中国因为不会汉语而找不到厕所,可如今这类事情再也不会发生了。一句中国话不会说的老外,也能在中国畅行无阻,因为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学外语,从出租司机到白领丽人都能说洋文。  相似文献   

13.
认识刘震云可以说是10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刚从大学毕业只身一人到北京工作。出于热心,我的一位姑表从南方来信给我开了一份清单,全是他那些在北京工作的大学同学的联系地址。其中就有刘震云。信中还特意说,刘震云是写小说的,已小有成绩。我的这位姑表让我必要时跟他的那些同学联系,因为我在新闻单位、他并列的那些同学也都在新闻单位,都是同行,总会有打交道的时候。我当然很感激姑表的古肠热心,也乐于与他的那些同学建立联系。但我与刘震云的认识,却不是因为工作上的交道,而是完全出于对,1、说的喜好。大约是1985年初,我偶然…  相似文献   

14.
一位朋友很郑重地对我说:“我计算过了,我们所居住的地方,生活水准可以算是一流的。”脸上不由洋溢出幸福感。 幸福是模糊概念,有时甚至只是一种感觉,可他居然能将它计算出来,真是很新鲜。他说他有自己的计算方法,完全撇开恩格尔系数、工资与物价涨幅、社会福利设施之类经济学家的标准,但算过以后,却也让人找到自己的心理取向,成为知足者常乐队伍中的一员。 我想起有一次在成都开往陕西安康的火车上,遇见的几位教授。他们是去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后顺道旅游的。大家无意中聊起了东西部经济的差异和互补。复旦大学的教授说,东部沿…  相似文献   

15.
有朋友从美国回来。 大概有十多年,他没有吃过正宗的家乡菜。于是找饭店为他接风,相谈甚洽,宾主尽兴。但是到了结账的时候,闹得却有些不愉快。他拿出了钱,非要AA制,当着他妻子和孩子的面。我感觉他是给了我一个狠狠的耳光,当然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相似文献   

16.
他们是教授;但他们同时也属中国最富有的阶层。 像袁隆平.李卫武、周开达这样富有的教授,在中国为数很多。比如联想的柳传志.海星的荣海。 李卫武有些像柳传志,路虽然不同,但都是一个很优秀的学者兼很优秀的商人。袁隆平和周开达并不渴望商业游戏,但是他们掌握了商业和资本领域最核心的技术和产品;由此富甲天下。袁隆平:我不在乎我有多少钱 袁隆平又叫 0998。 袁隆平说“都是别人说我很有钱,我根本不在乎我有多少钱。’ “我不懂资本市场,只懂水稻。水稻和股票完全是两码事。”袁隆平说,我只知道股票只是个形象,上市对杂交…  相似文献   

17.
汪择 《人才瞭望》2003,(5):45-45
行动是承诺的语言,它比辞令更有力。我们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些人说了要做某件事,可又没有做。销售部经理答应打电话给你,可又没打;服务部经理允诺来检查你汽车变速箱的故障,却又不见人影;雇员关系专家答应给你一份标准雇用合同,但却没有给。有的管理人员总是对你说,这是其他人的过错,生产经理会告诉你:“我不懂调度,你最好还是去看一下计划。”而优秀经理注重行动,他会允诺替你作出计划。如果优秀经理说要给你寄一份雇用合同,他会采取行动派个人来。当优秀经理决定帮助你时,他会承诺采取行动。如果你有麻烦找他帮忙,他会接受你的要求。他…  相似文献   

18.
尽孝     
语文课时,老师教我们尽孝,向父母嘘寒问暖,问他们一天工作顺不顺利、累不累等问题。第二天老师要同学报告父母的反应。一位同学说:“我的父母说:‘你缺多少钱,就说吧!’”另一位同学说:“我更倒霉!我父母问我:‘是不是今天发成绩单了?’”  相似文献   

19.
在毛泽东同志的一生中,他所做和经历的许多事情都被蒙上了神秘的光环。其实,生活中的毛泽东也是一个平常人,在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习惯和嗜好。这里摘录的是他在生活中不爱做的一些事情。生活中从不摸钱毛泽东一生最不爱摸钱,在延安时期不摸钱,进城后更不去摸钱。5...  相似文献   

20.
面试注意言行举止 面试时,应该注意坐姿,坐姿不当,也可能失去到手的机会。记者日前在招聘会上采访了解到,一些求职者因为不注意这方面的行为,结果让面试官十分反感。 一家公司的人事部经理对记者说,他就面试过一个求职者,从技能方面来说,这位求职者都十分出色,但是他的求职态度却令人非常恼怒:“当时我正端正地坐着,他却把椅子一斜,半躺着,脚一跷,还晃啊晃啊,这令自己一下子全没了面试的兴趣。想想这样的人,将来他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