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由于派系矛盾出现了权力斗争;地方军阀,借“独立”为名,拥兵自重。帝国主义为了要把旧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趁机在幕后操纵,使南北军阀的割据、混战愈益加剧。控制北京政权的北洋军阀为了维护它们的封建独裁统治,废除约法,取消国会,甘心做帝国主义的走狗。孙中山先生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举起护法的旗帜,为恢复《临时约法》而斗争。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前后两次。第一次,从一九一七年八月号召护法、回广州建立护法军政府,到一九一八年五月被西南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政权,废除临时约法,孙中山先生发动了护法运动。这是护法期间,孙中山先生给邓宝珊的一封信。当时,邓宝珊在陕西靖国军中任职。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临时约法》是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为主要蓝本,同时根据当时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特殊需要加以改造而成.《临时约法》之所以选择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为主要蓝本,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出于“以法制袁”的考虑;二是受法国宪政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中国近代史进行研究已经为人们所熟悉.然而,用文化研究的观点着力于分析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在我国着实是做得很不够的.因此,本文试图对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行一次文化意义上的剖析.一、《临时约法》的内容和精神1912年3月11日,也就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孙中山以民国第一届临时大总统的身份向全国公布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共7章56条,初步奠定了中华民国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基础,孙中山也正是这样来理解和寄希望于它的:"故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约法》总纲共4条,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1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2条)."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一种“扬袁抑孙”的观点,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看作“是搞糟了”,认为孙中山制订的《临时约法》和确定的责任内阁制,“是造成民初社会动乱、阁潮迭起、府院之争”的重要原因;把袁世凯从清末到民初施行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说成是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对这种观点,我是不敢苟同的.  相似文献   

6.
自一九一七年南京临时约法被北洋军阀蹂躏之后,孙中山为了和北洋军阀斗争,继续进行中国革命事业,曾经和西南军阀桂系陆荣延滇系唐继尧合作,进行护法运动。一九一七年,他会从上海赴广州和桂系陆荣廷合作,召集了在北京被北洋军阀所解散了的日国会议员,重开国会。孙被举为大元  相似文献   

7.
在民初政局的大变动中 ,章太炎积极推进共和政体的建立 ,力行实业建设 ,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与帝制复辟 ,保护《临时约法》 ,其政治立场与行动的主导面是积极的。虽然在武昌起义后 ,章太炎亦曾拥护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 ,主张定都北京 ,甚至在汉冶萍公司抵押等问题上反对孙中山 ,但对这些问题 ,均应具体分析 ,不能轻易论定民初的章太炎就已完全转向反动势力一边。  相似文献   

8.
一九一九年的南北议和,集中地反映了民国前期,尤其自护法战争以来,中国大地上变幻莫测的政治军事形势和各种力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南北议和从酝酿到举行和平会议这一具体过程的再探讨,说明从护法以来的南北对峙到南北“合流”这一事态发展的必然性。一袁世凯复辟帝制败亡以后,中国形成更加混乱的军阀割据局面。一九一七年夏,段棋瑞以讨逆为名,驱逐张勋,取消复辟,把自己装扮成“再造民国”的功臣,旋即以国务总理身份总揽大权,发布对德宣战令,乘机扩充属于他的“参战军”,拒绝恢复约法和国会,想以武力控制全国。这种情况,对皖系以外的军阀势力无异于是一种严重的威胁。长期“拥兵自固”而又野心勃勃的西南军阀对此尤抱反感。因此,当孙中山南下揭起护法旗帜时,西南实力人物遂纷纷表示支持他与北洋军阀对抗。孙中山其所以要组织护法运动,是鉴于“叛督称兵,约法失败,国会毁弃,民意无  相似文献   

9.
在民国初年的民主宪政实践过程中,临时政府的政体从总统制改为内阁制,其基本的法理依据是由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制定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和临时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并不是孙中山为限制袁世凯专权而对人立法。孙中山在极力宣扬民生主义的同时,其实并没有忘情于政治。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意在建立大政党,参与国会选举,以国会多数党组织政党内阁;孙中山因主要关注点和工作重心在民生主义与实业建设,对此虽不甚热衷,但亦深表赞同和支持,正说明其宪政思想也有与时代相契合的一面。然而,民初宪政实践的失败与孙中山的理想形成巨大反差,最终使其难免失望与无奈。  相似文献   

10.
<正> 距今76年前,即1917年7月17日,在当年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广东,翻腾起再次震撼全国政坛的革命激浪.这天下午4时,孙中山等国民党人乘坐一艘军舰抵达广州黄埔,呼吁当时统治广东的桂系当局履行拥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诺言,欢迎海军舰队来粤,在粤召集国会,组织政府,讨伐独裁专制的北洋军阀.8月初,宣布参加护法讨逆的民国海军第一舰队的10艘军舰先后进泊粤海省河.孙中山等国民党人因此掀起持续六年多的护法运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不久前发现的一九一九年北洋直系军阀吴佩孚与西南军阀签订的军事秘约,以及一九二○年西南军阀的“联直制皖”策略两个实例,说明南北军阀本质是相同的。一袁世凯死后,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了北京政权。孙中山愤于皖系军阀的飞扬拔扈、倒行逆施,决心维护临时约法和国会,从一九一七年下半年起揭起了护法运动的旗帜,宣布出师北伐。段祺瑞北京政府决定派兵南下,与护法军作战,于是爆发了护法战争。其时,南方护法军组成了粤、湘、桂三省联军,以广西督军谭浩明为联军总司令。而北方则是直系军阀吴佩孚打先锋。湖南成为南北双方争夺的主要地区,护法战争集中在湖南衡山、宝庆、长沙一带进行。护法军先胜后败,延至一九一七年十二月,直系吴佩孚先后攻占长沙、衡阳等地。在战争进程中,南北双方的内部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在北洋军阀内部,皖系和直系的矛盾表面化了。段祺瑞欲以直系力量实行其“武力统一”政策,直系冯国璋等人则不甘心为皖系卖命,却在宣扬愿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南争端。其次,南方各省,滇、桂等系军阀表面虽然“拥护”护法,而骨子里却在为自己扩张地盘打算,给孙中山为首的护法军政府制造了种种困难。直系军阀一鼓吹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南争端,即得到以桂  相似文献   

12.
温贤美 《天府新论》1998,(4):79-84,92
1917年夏,控制北京政府的北洋军阀段棋瑞、冯国湾、张勋等,互相勾结,沉捷一气,解散国会,复辟帝制,危害民国。时已失去军政权力,寓居上海而仍坚持进行革命斗争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同,毅然反对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率领支持他的海军舰队,从上海南下广州,联络时任两广巡阅使的桂系军阀陆荣廷,开展旨在拥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拯救民国的护法运动。陆与孙一度团结护法,取得巨大胜利;但陆与孙也有激烈的矛盾斗争,终致破坏了护法运动。不少论著在谈到护法运动中的陆荣廷与孙中山时,往往未能全面如实的反映历史事实,只说陆破坏护…  相似文献   

13.
张苹  张磊 《广东社会科学》2003,1(3):105-109
19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郑观应同孙中山有过颇为密切的交往。他们之间无论在家庭、教育、经历乃至年龄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是,他们都诞生于商品经济发达与对外开放的珠江三角洲,较早地从故乡走向中国和世界。他们都满怀爱国救亡的热忱,中法战争及其失败给予两人以极大的刺激和策励。这种差别和相同,决定了他们之间只能是短暂的友谊。郑观应称赞孙中山“少年英俊”,积极支持他北上投书李鸿章以实现改革救国的抱负。孙中山与时俱进,使他与未能同现存政权决裂的郑观应分道扬镳。他们后来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只是郑观应晚年曾经斥责袁世凯以御用的《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可算是其友谊在20年后的唯一回声。  相似文献   

14.
熊维琳 《天府新论》2004,(Z1):232-233
在1917年至1922年的护法运动中,孙中山领导着四川革命,关注着四川局势的演化.这主要体现在四川护法战争及其胜利后围绕四川政权的斗争、倒熊战争、讨贼战役中.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孙中山尽力使四川成为护法革命基地.  相似文献   

15.
丁以德 《理论界》2006,2(12):179-181
根据《临时约法》规定,民初国会召开后,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草拟宪法。由于受当时政治斗争影响,委员会希望利用制宪制约袁世凯。他们在制度设计时将权力集中于国会,致使《天坛宪法草案》违反了分权与制衡的宪政原则,袁世凯也难以接受这种制度安排。在国会拒绝袁世凯修改宪草要求后,袁通过取消国民党籍议员资格的方法阻止国会开会,《天坛宪法草案》未能通过。  相似文献   

16.
《临时约法》是南京临时政府在国家政权建设方面的最大贡献 ,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变化的必然结果 ,也是对近代民主政治理念和实践的仓促总结。《临时约法》的失败 ,不仅是革命党及其革命理想的失败 ,更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但《临时约法》在中国宪政史上的贡献 ,却是难以磨灭的。  相似文献   

17.
往对护法战争的研究,涉及到护法海军的一些活动,但也只是提到程壁光的活动,对整个护法海军的活动,没有全面论及。海军护法舰队是护法战争时期从北洋海军中分裂出来的一支民主精神较浓厚的武装力量,它是在1917年国会解散之后,响应孙中山护法号召由程壁光率舰队南下护法的。海军拥护共和给护法享政府以极大支持。孙中山能够在广东建立护法革命政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得到护法舰队的支持。护法斗争的整个历程是战火纷飞的场面不多,政海惊涛却起伏汹涌,而护法舰队的斗争历程则是既有闽粤、《桂激战,又有曲折的政海沉浮。由此看来,修一…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近代史、法制史、宪政史研究中 ,人们多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阐幽发微 ,论析详明。而对比其早近四个月的《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以下简称《鄂州约法》或《约法》)则鲜有论及。即有论者 ,也是一笔带过 ,人们常常以“带有宪法性质的重要的文件”、“不过是一纸空文”作为通行的历史评断。言下之意 ,其算不得真正意义的宪法 ,因而也无足深述。详读《鄂州约法》 ,揆诸史实 ,笔者认为此说过于轻谩。故不揣浅陋 ,略加探讨 ,权充引玉之砖。一“宪法者 ,一国之根本法 ,又人民权利之保障也。”① 以此为标准 ,《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堪…  相似文献   

19.
民初的张振武案所引发的反袁舆论风潮曾喧嚣一时,但终未能使袁世凯、黎元洪等受到约法的制裁,这与反袁舆论阵线的迅即瓦解有关。面对强大的舆论风潮,袁世凯采取了分化策略,使同盟会分化为稳健与激进两派,其中稳健派的代表人物孙中山被其表面行为所蒙蔽,采取保袁反黎的错误立场,对民主共和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 1923年2月下旬,孙中山在经历了陈炯明的叛变之后,带着刻骨铭心的教训,也满怀着复兴革命事业的希望,由上海经香港,重返广东民主斗争的战场.3月1日,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在广州正式成立,孙中山复位大元帅.这是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孙中山三临广州主政,确实不同以往.他在总结两次护法运动的教训基础上,公开放弃了护法的旗帜,并且在苏俄代表以及共产党人的推动下,开始放弃了对外国列强的幻想,初步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迈出了他晚年最有意义的一步.广州革命政府截留粤海关关余的斗争,正是发生在孙中山思想的这种激烈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