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律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当被反映的社会关系发生深层次的变化时,法律也必然进行相应的变动,由此基于我国民事诉讼契约制度的立法现状和实践现状,在现行民事诉讼制度中引入并深化诉讼契约理念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从改革我国民事诉讼的模式、完善诉讼契约效力的立法保障机制和加强新型民事诉讼契约的立法三个方面,对完善我国诉讼契约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境民事诉讼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民事诉讼相比,环境民事诉讼具有诉讼主体广泛、损失计算复杂、诉讼时效长等特点。美国和日本的环境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从理论到实践都比较成功。我国在环境民事诉讼方面还存在着法律规定不明确、诉讼主体范围狭窄、诉讼时效期间过短、赔偿范围小等不足。我国应当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环境民事诉讼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环境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3.
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在我国已初见端倪,但还未形成制度,就其原因主要是在实践中环境公益民事诉讼的起诉主体很难确定。我国应借鉴国外公益诉讼的模式,即由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方式,同时鼓励社会团体提起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4.
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起民事诉讼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我国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立法应予以充分肯定。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主要限于三类案件一类是侵犯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的事件;二类是公害事件;三类是涉及其他公共利益的事件。由于案件本身的特殊性,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程序应有别于普通诉讼程序,在程序的具体设计中,应注重法院职权探知与非诉法理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民事诉讼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事诉讼结构理论研究存在一些不足,我们要正确认识。民事诉讼社会性的增强、民事诉讼模式论研究的启示和我国民事司法环境现状存在的缺陷都表明,我国民事诉讼一审普通程序的诉讼结构,应当是以法院和当事人以及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协作互动为基础、以检察院专门监督为保障的放射状诉讼结构。这种诉讼结构为我们正确认识我国民事诉讼基本法律关系,推动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和我国民事检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行为要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诉讼行为问题在民事诉讼领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涉及民事诉讼的性质和原则以及程序保障等民事诉讼领域的核心问题。直至今天 ,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很少关注诉讼行为问题。有鉴于此 ,有关民事诉讼行为的一些主要问题 ,民事诉讼原则与诉讼行为的内在关系以及民事诉讼行为的瑕疵及其处理等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法律文化背景看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模式是对民事诉讼程序、制度和诉讼运行特征所作的一种宏观上的概括,法律文化背景对一国的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和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和定位,不能漠视我国法律文化背景之客观存在,因此应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并以大陆法系的诉讼模式作为基本参照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事诉讼的部分制度过于僵化,不利于当事人程序选择和程序救济的实现,也妨碍了法官行使诉讼指挥权。民事诉讼程序弹性包括程序步骤的灵活性、审理方式的灵活性和审理时限的灵活性等三个方面。在尊重程序安定的基础上保持诉讼程序适度弹性是立法技术的需要,也是弥补审判程序内在局限以及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辩证统一的需要。增强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弹性应当强化法官案件管理,促进案件适时审理;完善程序选择权和诉讼契约,保障当事人在意思自治的基础上灵活实施诉讼行为;健全诉讼程序的类型化,促进了程序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诉讼制度的本质是由诉讼价值最终决定的,仅以诉讼形态的差异作为民事诉讼本质不同的依据是不充分的。客观真实诉讼价值是我国民事诉讼构造具有交涉性的决定性因素,民事司法改革只能在诉讼价值改变的前提下实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存在三个缺陷:一是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诸多定义普遍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内容涵盖不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宜界定为:受民事诉讼法调整而在任何两个参与民事诉讼的主体之间形成的、以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这里的主体除通说认可的外,还应包括审判委员会、法官、检察官、旁听人,再修订<民事诉讼法>后审判委员会不应再包括进去.二是"诉讼参与人"和"诉讼参加人"在<民事诉讼法>中的区别不当,导致概念之间容易含混不清,这未引起足够重视.三是其他诉讼参与人同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称为争讼法律关系并不妥当,宜称为助诉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对诉讼代理人的问题,用专节作了系统的规定,在立法上建立和健全了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代理制度,使诉讼代理人参加民事诉讼活动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正确认识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代理制度及诉讼代理人的问题,在立法上、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代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诉讼模式对民事诉讼代理制度有着不同的影响。我国的诉讼模式目前正从职权主义的审问式向当事人主义的对抗式转换 ,这与我国现行的诉讼代理制度形成了冲突。这要求我国民事诉讼代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建立律师强制代理制度 ;设立其他诉讼代理为辅的特色诉讼代理制度 ;设立民事诉讼律师代理援助制度 ;扩大诉讼代理人调查取证权 ,强化法官程序控制意识 ;确立合理的代理费用及代理费用转移制度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法律地位(文中简称为诉讼地位),是建立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检察机关诉讼地位的理论发展经历了干预说、反思、学术争鸣和理论整合4个阶段。公益法律诉讼监督说是确定检察机关诉讼地位的理论基础。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以及诉讼监督权行使的自身特征是界定检察机关当事人地位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的民事诉讼模式是以强审判权为核心的,现正转向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为核心的诉讼模式。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与我国传统的民事诉讼模式相差甚远,不能归为一类,我国民事诉讼模式转换目标恰恰应以大陆法系的诉讼模式为基本参照系,而不是英美法系的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与刑事途径相比,民事诉讼在海外追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之处,可以作为我国追赃工作的另一条路径。目前,国际上已有大量运用民事诉讼成功追回外逃资产的案例,在刑民结合、原告身份、诉讼标的、国际合作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国要想提高海外追赃的成功率、深化腐败治理,就应当进一步提高民事诉讼程序的利用率,并通过完善管辖、诉求、取证等方面的诉讼策略,设计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诉讼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行政诉讼中并不具有附带诉讼的基础,即附带诉讼的效率性和关联性.有学者主张行政诉讼可以附带民事诉讼是由于把司法解释中规定的并案审理视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事实上,并案审理并不是行政附带民事诉讼.行政赔偿诉讼不是附带诉讼;行政裁判诉讼和行政处罚诉讼也不是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因此,行政诉讼不应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因其有新的《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作为主要内容,从而走向了日趋成熟和更加科学的道路。但在民事诉讼的立法、执法中仍存在一些缺陷和待完善之处,本文试就民事诉讼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一、关于“期间”立法及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期间”是诉讼期间的简称。民事诉讼期间,就是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各自完成某一诉讼行为所必须遵守的时间限制。严格遵守法定期间进行诉讼活动,对保障当事人及时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意义。民事诉讼法制定“…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在我国先后经历了证据随时提出主义、证据适时提出主义以及对证据适时提出主义的矫正三个阶段,其对于促进程序公正和程序安定、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完善民事诉讼制度体系等都有重大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举证时限制度在适用的过程中.也被发现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民事诉讼伦理,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民事诉讼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在解决民事纠纷过程中,规范各方参与者的行为和关系的评价标尺和准则。提倡民事诉讼伦理,有利于弥补法律缺失,呼应公民对司法的要求,实现司法公正从而提高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在民事诉讼中,法官、检察官、律师和诉讼参与人作为不同的参与主体有着不同的诉讼伦理规范。实现民事诉讼伦理化,还需要从思想、制度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努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是一种民事诉讼,我国立法上将其与刑事案件合并审理,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在实践中也常常难以自圆其说。应将附带民事诉讼从刑事诉讼中分离出去,归并到民事诉讼中,保证性质不同的诉讼按照各自的规律来进行,这也是现代诉讼理念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