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2009年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网络空间相关文件,构建了未来美国网络空间发展的基本框架。奥巴马网络新政的出台缘于美国上下对互联网的高度依赖、对网络安全隐忧的高度重视、对以往网络安全战略的超越与拓展,以及对网络霸权的追逐。与小布什政府相比,奥巴马网络新政更加灵活,更加"外向"。它在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深刻影响的同时,也对中国的网络安全利益提出挑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关乎中国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2.
邬光照 《社科纵横》2011,26(1):45-47,7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视传媒已逐渐构建具有政治功能的公共领域,成为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良性互动的重要平台,有助于达成"理解"与"共识",培养公民政治理性和国家政治理性,推进社会和谐、社会改革和政治文明,从而成为权力机构的隐形延伸,体现了电视传媒生存的政治意义。作为传统强势媒体,电视传媒应提升自身的政治理性,积极有效地建设公共领域,提高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艺术,更好地参与和建构社会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5):48-54
网络空间安全既事关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更事关国家政治军事的安定和平。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有效维护我国网络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总结当前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基本态势的基础上,分析网络安全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必要性,探讨美英等国在建设军民结合的网络安全体系上的经验举措,并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协同发展提出对策性建议。与此同时,深入理解网络安全军民融合的基本特性,也为其他战略新领域的安全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虞崇胜  张星 《创新》2010,4(1):11-14
"群众参与"模式是建立在国家与社会高度统一、国家对资源的高度控制和垄断基础上。"群众参与"往往是出于国家政权建设的需要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的需要。而在社会转型期,国家与社会逐步分离、市场经济唤醒了民众的利益意识和权利意识、"单位人"开始向"社区人"转化。在实行社区自治,建设基层民主的背景下,政治、社会、经济的诸多变化要求社区参与模式的"革命性"变革,即从"群众参与"走向"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志宏 《创新》2010,4(4):126-128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从最初的孝亲意识逐渐演化为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乃至化为国家的治国方略,在历史上曾发挥过塑造封建社会理想人格、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移孝为忠、崇尚老年本位、维护封建统治等一些非理性、非人性的因素。当前,要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孝道,就必须采用辩证的态度对孝文化进行分析,使孝道回归家庭伦理范围,并且与时俱进地赋予孝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6.
杜敏  常新 《社科纵横》2009,24(3):157-159
"国学热"这种现象表现了中国国力日强,国民民族自信心的提升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但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改革期内在的文化信仰的缺失。社会在转型,文化信仰缺失的人们迷茫、浮躁、唯利是图。在国学热的契机下,以国学思想的精华来充实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素质,维护社会安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国外互联网管理的近期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互联网的成功源于它的开放性 ,而正是它的开放性为非法活动提供了新的土壤 ,从而使互联网的安全与管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当前互联网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不同国家管理互联网采取的不同方针和主要措施 ,其中包括立法和执法、行业自律、开发应对网上问题的技术、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和开展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并进,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应对全市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满足老年群体的福利服务要求,维护重庆社会的稳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谭宇生 《社科纵横》2011,26(4):82-84,96
罗尔斯以"人民"为基点构建了所谓"万民法"的国际法哲学。"人民"具有一种道德禀性。罗尔斯把"自由人民"置于万民法的中心地位,而"合宜等级人民"和"良序社会"之外的"法外国家"和"重负社会",在万民法中都不同程度地处于边缘地位。万民法缺乏正义和可行性,最终只能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土地开发、征地纠纷等引发的农民维权现象较为普遍,有些甚至升级为重大群体性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面对这些冲突,农民维权方式先后经历了"日常抵抗"、"依法抗争"和"以法抗争"三种行为模式的演变。作为转型期农民维权的新方式,"以舆抗争"有其自己独特的产生原因和维权步骤,也有自身其正、负两方面的社会效应,需要全面把握。"以舆抗争"的出现并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维权方式,而是会在特定的维权情境中以最优的效果和其他维权方式进行组合,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越来越常见的维权方式,更加有力地表达农民的权利诉求,实现权利的维护。  相似文献   

11.
于光平  刘志永 《创新》2007,1(1):90-96
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既是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根本上说还不完善,影响了社会保障的公平性。我们党提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结合国外经验,笔者认为我国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包括: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大社会保障对收入调节力度;加强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工业能源消耗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降低南宁市工业能源消耗是实现南宁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南宁市工业能源消耗应从机制建设、结构调整、技术提升、法制建设等方面寻求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孙歌 《日本学刊》2022,(1):141-158
日本战败之后,经历战争的一代知识分子曾经为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而致力于思想与知识生产,但随着世代更迭,战争记忆的传承在思想史上经历了一个断裂时期,而日本的学院体制也妨碍了其中国观的建设性发展。竹内好在这个时期敏锐地察觉到,日本社会对中国日益失去探求心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危险,即在日本,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未知国度”。中日之间为了真正消除战争,相互理解并不能仅仅停留在友好的层面,竹内好设想的“内在于日本的中国”至今对我们仍具有认识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全面调整阿富汗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富汗战争已历时十年之久,美国因深陷阿战国力严重消耗,其振兴国内经济的目标也未实现.鉴于此,奥巴马政府再度大幅调整阿富汗政策,在阿战略重点由“反恐至上”转为“地缘优先”,并出台“新丝绸之路”计划,采取措施推进中亚、南亚一体化,召开多轮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加速阿富汗重建进程.在美国推动下,阿富汗形势面临重大拐点,并将对该地区安全及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连芬  刘德伟 《创新》2010,4(5):38-41
1950~1960年代,福利国家在西欧和北欧得到了充分地发展。其中,瑞典以其福利最广泛和最优厚而闻名于世,获得了"福利国家橱窗"的称号。1970年代后期,以瑞典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出现了过度福利的问题,相继进入"福利国家危机时代"。经过一系列的改革,瑞典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我国国情与瑞典不同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建立一个完全瑞典模式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瑞典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对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构北京市大福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现代福利制度体系建立在狭义的社会福利观上,这种小福利观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建设的需要,急需调整。要建构面向全球化、面向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必须打破将社会福利等同于民政福利的观念,建设面向全体公民的大福利体制。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仁春 《创新》2009,3(2):30-33
在现代民主社会,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政府的运行需要依靠纳税人缴纳的税收维持,因此政府理应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型政府以公民为本位,以满足公共需求为基本取向,以向公民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为宗旨,因此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在中国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建构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政府转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云庆  赵丽 《唐都学刊》2011,27(4):25-29
"章表奏议,经国之枢机"。文书形态和运作机制的变迁,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长性变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封事是一种直达御前、"不使人知"的机密文书,其内容涉及外戚关系、皇帝得失、国家政治和大汉安危等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普通章奏相比,封事的传递、运转过程绕过了尚书台的拆封和审阅处理,直达皇帝,由皇帝亲自批阅,传递过程简单、直接,中间只有少数几个人员和机构参与封事的传递,略去了审阅和处理环节。  相似文献   

19.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of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have traditionally rejected social insurance in favour of a means-tested categorical safety net approach that provides considerable scope for targeting. The experience of both countries provides many examples of how targeting can be used to constrain social security spending, and these have attracted interest in other countries keen to contain the growth in their social security budgets. However,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systems, there are also many differences and these have become greater as targeting has gathered momentum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This paper analyses how targeting has been used in each country as a way of illustrating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adopted.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how the retirement income systems of the two countries illustrate an increasing policy divergence, with the planned Australian transition to a "multi-pillar" approach in contrast to the constant (and continuing) reform of New Zealand superannuation. Household data on the pattern of receipt of transfer income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re then used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argeting since the early 1980s. This analysis suggests that, in practice, targeting has had a far smaller impact on income inequality in both countries than is often claimed.  相似文献   

20.
吴佩芬 《社会工作》2009,(16):56-57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而日本作为一个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国家,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的法律制度、多层次的保障体系等,对我国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