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循环利用,而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是对废弃资源回收再利用.日本将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回收处理作为其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确定了废弃物回收处理的责任方;针对不同种类的废弃物质,建立了快速畅通的废弃物回收体系,保证了废弃物快速有效的回收利用.由于中国与日本在废弃物回收管理领域差距甚大,因此中国必须通过立法明确废弃物回收处理的责任者,构建完善的回收体系,实施产业倾斜政策,实现废弃物回收处理的产业化,以促进中国废弃物回收管理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面临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电子废弃物问题是伴随我国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个全新课题。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系统的概念模型。从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回收物流体系、处理设施建设、经济激励政策、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处置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户偏好设计和优化多元化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补偿政策是有效激励农户参与回收的关键。利用陕西省4个县8个乡镇106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选择实验和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分析农户对多元化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补偿政策的偏好,并且评估纳入农户偏好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补偿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愿意接受多元化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补偿政策,并且偏好补偿方式为补偿现金、更高的额外工时补偿、任意补偿依据、有精神奖励和相关技术指导的多元化补偿政策;不同农户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补偿政策内容的偏好存在显著差异;年龄越小、受教育年限越长、家庭耕地面积越少、家庭年收入越多、家庭兼业程度越高的农户更偏好于选择参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补偿政策;实施农户偏好的多元化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补偿政策后,陕西省农户的平均补偿剩余为193.19元/户·年,社会福利整体增加14.8亿元。提出未来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可以考虑与农业技术培训项目相结合;尝试多种补偿形式/依据的耦合运用,提高补偿政策的效率和降低执行成本;优先鼓励部分农户参与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产生一定示范带头作用;参考社会福利评估结果进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发展阶段与政府循环经济政策张思锋 周 华(西安交通大学)  始于 20世纪 80年代的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启动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它是针对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而提出的。我们把循环经济理解为在生产起点投入资源,在生产末端产出产品,并把排放的废弃物再投入生产过程,如此循环直至达到生产过程废弃物的零排放。我们把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划分为: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循环经济起步阶段;废弃物排放量逐步减少———循环经济发展阶段;废弃物零排放———循环经济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发展阶段与政府循环经济政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经济过程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为主要指标,把循环经济的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循环经济起步阶段;废弃物排放量逐步减少———循环经济发展阶段;废弃物零排放———循环经济成熟阶段。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在不同阶段循环经济发展的分析与介绍,分别概括出三个阶段的各自特征以及政府循环经济政策的演变进程;通过对循环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经济学分析,论证了政府循环经济政策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通过对循环经济生态系统三个操作层次的研究,提出了中国政府应该采取的循环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6.
如何处理日益增加的垃圾是中国先进城市的当务之急。越来越多先进国家已摒弃掩埋和焚化等处理废弃物管理方式,采取减少资源消耗、抑制源头废弃物产生之源头管理措施,并强调回收再利用管理,积极推动源头减量、资源回收工作之废弃物预防性策略。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国家或城市的经验,来制订一系列处理垃圾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食品回收处理问题,利用优化模型分析食品生产商与回收处理商是各自独立或者合作一体化的两种模式下回收利用率、产量和单位回收收益等相关决策。结果表明:在不同模式下食品销售价格、回收处理的成本与收益关系满足不同条件时,食品回收利用率等相关决策是不同的,但主要因素对相关决策的影响效应基本相似,并且食品回收处理的高收益、低成本对于生产与回收处理主体都具有经济激励作用。提出以对优质高价食品的回收处理进行激励与约束为示范,逐步健全食品的安全回收利用体系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论包装废弃物治理的3R原则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包装废弃物是造成城市垃圾的主要源头之一.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其有效措施不是粗放的末端处理,而是对废弃物产生的源头进行控制和管理,以及对包装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循环再利用.  相似文献   

9.
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公共政策评估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从建筑能源利用效用最大化、激励政策协同机制、激励政策公平性、激励政策效率和激励政策可接受性5方面构建我国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属性集和属性测度理论建立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0.
详细介绍了荷兰以生产者联合组织为主体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制度、以消费者购买新产品时支付回收处理费的收费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荷兰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回收处理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有相当数量的汽车进入“老年期”,急需规范管理、利用、回收汽车的渠道。然而,目前我国没有相应标准和规范,废旧汽车回收利用还没有引起全社会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文章结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和回收废弃物物流的相关理论,在循环经济5R原则的指导下,通过优化汽车循环利用物流模型而提高资源的再利用率、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浪费,构建了汽车循环利用物流模型及其信息系统模型,并提出该模型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低碳技术的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回收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废弃物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其回收与利用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废弃物的资源化回收与利用必须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无害化的国际通用原则,加强源头处理,加强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建立垃圾收费制度,推行垃圾运营产业化,制定统一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标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我国城市建筑拆除产生大量废旧建筑材料,因难以回收利用而被填埋处理,也由此引发一系列诸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占用土地的危害。废旧材料循环利用可避免不必要的生产过程,从源头上降低建筑材料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目前国际前沿的建筑拆解技术可以替代建筑拆毁方式,是以最大限度回收利用材料为目标的系统化建筑拆除。通过制定细致严格的拆解计划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不断提高材料利用率,使建筑拆解获得良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而碳排放权交易的实施将相除各种障碍,为废旧建筑材料拓展一条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建筑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危害很大,建议将这些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进行收集、运输、场地堆放、分拈、归类,然后根据这些废弃物的具体情况,采用直接利用、加工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措施,进行循环再生利用;提出建筑固体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的措施和对策;通过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物质的全生命周期清洁闭环流动的结构模式,使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促使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最终建立起循环型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5.
面对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严峻的废弃物处理问题,日本以同时建立"循环型"、"低碳型"和"与自然共生型"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为目标,相继制定了第一次、第二次循环型社会基本计划。通过经济上大力扶持废弃物处理设施的改建、制定一般废弃物3R化指导方针、强化并充实产业废弃物相关制度、创设双赢项目(Co-benefit)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仅彻底贯彻落实3R和能源回收,而且废弃物填埋量大幅度递减,同时能源效率及大气污染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其政策手法值得我国城市在环境治理时借鉴。  相似文献   

16.
循环型社会以抑制自然资源消费、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负荷为目标,其中废弃物的处理回收利用是关键。日本对于构建循环型社会,除了国家的立法来规范主体的行为外,还通过环境教育,来提高国民的环保参与意识。通过企业和民众依法自觉地正确处理废弃物来保护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社会。日本对于废弃物的良好处理,值得我国很好地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子废弃物的产生量和废弃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如何有效地变废为宝及减少电子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将呼和浩特市作为一个研究案例,分析其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主要现状及影响,并尝试从环境社会学的角度提出能够促进电子废弃物合理、高效回收再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企业对各种废弃物残渣的处理不当,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要求我们要对产品的各种废弃物做好后期处理工作。文章以逆向物流为切入点,对比分析国内外绿色回收物流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发展绿色回收物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现代建筑是能源及材料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资源日益减少,保持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课题。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建筑材料资源的保护与可循环利用问题意识较早,已开展大量的研究与广泛的实践,如传统建筑材料的可循环利用、一般废弃物在建筑中的可循环利用及新型可循环建筑材料的应用等等,且大多由政府主导,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形成对建筑资源保护较一致的社会认同。目前,我国对建筑材料资源可循环利用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成绩,但仍存在技术及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不足,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还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20.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具有准公共性和不成熟性双重特征,得到了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政策作用机理及效果评价却未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引入动态可持续能力的中介作用和政策敏感度的调节作用,构建政策影响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绩效的理论模型,并利用312份来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样本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和调节回归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政策发挥作用的机制、路径和效应.研究表明:命令控制型政策对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绩效具有显著负向效应,经济激励型政策与鼓励引导型政策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动态可持续能力在鼓励引导型政策与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绩效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而在经济激励型政策与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政策敏感度在经济激励型政策、鼓励引导型政策与动态可持续能力之间产生了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这些结论揭示了不同类型政策对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对企业提升其可持续绩效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