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本文通过讨论才子佳人小说故事结局的设置,试图揭示它所隐含的一种个人享乐主义观念.本文认为,小说通过才子"辞官归隐"的结局处理,在淡化文人的社会责任、强化个人享乐之价值观念的同时,挑战了传统儒家文人的道德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2.
才子与佳人是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他们在小说中地位的重要,从这类小说由当时的“佳话”被今人冠以“才子佳人”之名这一现象即可看出端倪。鲁迅先生说,才子佳人小说所述“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在这类小说中,才子与佳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对于婚姻,功名的追求和美好结局,是作者寄托幻想,发泄其黄粱事业的极好题材。因此,准确把握才子  相似文献   

3.
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团圆结局体现在婚姻美满和科举得意两个方面 ,它象征着封建士子的最高人生理想。才子拥双艳家庭中没有嫡庶之分 ,因而家庭内相安无事、感情融洽 ,实质上是封建文人追求感性享受的写照。科举入仕是才子爱情成功的前提条件。封建文人对科举具有依附性。  相似文献   

4.
对《西厢记》的思想性评价,历来针对其第五本的大团圆结局而颇多微词,甚至直接影响了对其整个思想性的全面准确评价。本文联系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从《西厢记》主题的发展演变、才子佳人戏剧的社会心理基础和封建文人的情爱心理以及元代文人的特殊心态等方面的分析中,指出《西厢记》大团圆的结局超出了一般才子佳人戏的俗套,包蕴了丰厚的社会思想内容,从而对这一结局和第五本作出了不同于前人的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塑造了大批才女形象,通过歌颂女性的智慧表达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主流意识的反叛。然而,赞扬佳人的才华并不意味着男性真正重视女子的文学才能,佳人的"才"只是衡量男性价值的尺度与砝码。佳人慧眼识英雄,全身心倾慕文人士子的风华才情和艺术趣味,赏识他们的独特价值,让他们捡回了在现实中失落的生命价值与风流自赏的自尊。  相似文献   

6.
才子佳人小说"千部一套"、"千人一面"模式的形成,除了与作家怀才不遇借机表达理想和"心学"的影响有关,还有三方面的原因:明清之际受商业利益的驱动,一部分文人的写作开始面向市场,从而使得小说的创作呈现了批量化生产;传统通俗文化的崛起使得小说内容也真正走向了通俗化和模式化;才子佳人小说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境况的真实描写。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是人类文化模式的一个缩影,不应过分指责。  相似文献   

7.
才子佳人小说的产生及其结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才子佳人小说的产生及其结构特点李劲松才子佳人小说是一批由明末清初文人创作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当时最盛行的一个小说流派。其特点,鲁迅先生的归纳甚为精辟:“至所叙述,则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始或乖违,终多如意,故当时或亦称...  相似文献   

8.
在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中,才子佳人们的爱情故事实际上是封建社会下层文人的风流梦幻,但这类作品在高度理想化的同时,也明显地存在着不满现实、注重贞节、向往隐逸的思想倾向,本文拟从文化传统、社会思潮和作者的创作心态等方面入手,对这类作品中的贞节、讽世和隐逸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比较全面深入地把握才子佳人小说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三言"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市井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趋向。在文人参与到小说创作中之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明显地具有了文人的叙事意向和审美趣味;但是多变的人物命运,曲折的故事情节又是"三言"中的女性形象深受市井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大团圆的结局既迎合了市民的审美趣味,又张扬了惩恶扬善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0.
洪昇的《四婵娟》文本意在敷演四位著名才女的历史典故,重温古代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通过洪昇对历史文献所做的为己所用的"技术处理",可以看出洪氏对于文人婚姻家庭的价值选择。明末清初,通俗文学作家反复叙写日新月异的家庭灾难和欲罢不能的绝望心态,由此形成近乎痴人说梦却得到广泛认同的"才子佳人情结"。将《四婵娟》置入这个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并与其他作家的深切感受和调整思路进行比较,不难窥见当时知识阶层为摆脱婚姻困境所选择的"突围"方向。  相似文献   

11.
明木清初以天花藏主人为代表的小说创作,推动了才子佳人故事的发展,也引领了才子佳人小说流派的出现。天花藏主人的才子佳人小说虽然贡献很大,但在思想观念、小说体制、故事情节等方面却是在前代“才子佳人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从“言情”小说这一角度来看,天花藏主人接受和发展了以往“才子佳人故事”中的“才”、“情”观念;从章回小说体制来看,他的小说接受和发展了明“中篇传奇”的特点;从情节的变化来看,他的小说对才子佳人戏曲故事中的“阻碍”情节进行了模仿和新编。同时天花藏主人才子佳人小说的变化,也是通俗文学发展与大众文化、作家独创、文艺思潮变化等因素相互交融的结果。这种小说文体的演变和题材的完善拓宽了通俗小说的发展领域和空间,直接开辟了从文言传奇到白话章回小说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多是不得志的下层文人,他们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一个理想世界,实现了他们在生活中 没有实现的东西,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得以补偿与平衡,使他们的怨愤得以宣泄。  相似文献   

13.
中古时期,伴随着文学的觉醒和独立,谐谑文学为文人所关注,谐谑小说大量涌现,并走向独立。从小说观的发展轨迹看,正是在中古小说观的"内容上的浅薄鄙陋"、"形式上的丛残小语"、"功能上的游心寓目"三者的规定性中,孕育着"谐谑"这一小说类型。中古小说观实为"谐谑小说"类型产生之温床。  相似文献   

14.
鸳鸯蝴蝶派小说在叙事方法上也是有很多积极的方面的。最明显的就是它在作品结局上的悲剧性安排,就不同于传统的"大团圆结局",这与中国人传统的惯于"曲终奏雅"的欣赏模式和崇尚"中庸之美"的社会哲学是极为矛盾的。虽然鸳蝴派作家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创作的手段,但他们在创作方法上的认知以及这种独特的结构处理方法却推动了悲剧意识在中国小说创作中的确立,意味中国小说在审美意识上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上海的"洋场化"使得妓女成为受都市化、商业化影响最深,观念转变最为突出的女性群体。女性主角的变化使得古典青楼小说所设立的"女卑男强"、"才子佳人"的男女关系模式被打破,海派狭邪小说中,妓女俨然已成男性狎客之"梦魇"。  相似文献   

16.
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小说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它继承了<金瓶梅>开创的文人自创和人情小说的传统,是<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中介,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和低估.其妇女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小说特别是<红楼梦>有显著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才子佳人小说作者大多是一些不得志的中下层封建文人,借乌有先生发泄其黄粱事业,抒写其牢骚抑郁之慨,是他们写作小说的主要出发点。他们用传奇手法表现想象和愿望中的理想婚姻,把有缺陷的现实完美化、理想化。他们追求小说情节的曲折离奇,从而使小说产生惊世骇俗、惊异快心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韩寿偷香"的典故自晋代以来广为传播,被历代文人化用在诗词戏曲小说中。明传奇《怀香记》以之为题材,以贾午韩寿二人的爱情故事贯串全剧,将国家大事作为剧情开展的时代背景,把简单的小说故事演绎成了一部长篇才子佳人传奇剧。  相似文献   

19.
古代爱情婚姻剧尤其才子佳人戏的大团圆结局是科举制度的派生物。作为封建社会遴选人才的主要方式,科举制开始于隋唐、完善于宋代,它为中下层文人介入社会、施展政治抱负提供了平等竞争机会,在科学技术还没有成为专门职业的农业国度里,靠科举步入仕途则成了文人实现个人价值的最主要途径。但同时,王朝对  相似文献   

20.
清初江南文坛风尚与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在江南盛行,该类型的小说创作多注重小说的叙事结构,这与当时江南文坛受八股制艺影响,热衷于探讨作品艺术结构的风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