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中国佬》是汤亭亭继《女勇士》之后的又一部传记体小说,展现了华裔男性在美国创业的艰难历程。小说中,汤亭亭将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自传、中外传说和神话、法律等各种文本,与想象的历史文本并置,构建了一个相互交织的符号系统,打破了真实与想象、历史与现实的界限,用诗性的语言再现了以汤家为代表的华人移民成长史。  相似文献   

2.
汤亭亭离散作家的独特文化视角,决定了作品中的中国形象有其独特性。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研究《女勇士》,在东方主义、混杂理论与第三空间理论下,通过分析作品中"模拟"的、重构的、改编的中国形象,可以看到汤亭亭在解构东方主义话语、利用传统文化来创新文化意向和处理中国文化与"世界小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所做的努力,为以文学为中介向欧美国家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汤亭亭在作品中大量误读了中国神话传奇和西方经典故事,构成其写作的一大特色。而正确理解和评价汤亭亭作品中的误读是深入理解汤亭亭本人及其作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借助误读理论透视汤亭亭作品中对中西方神话的改编和移植,认为汤亭亭在其三部主要作品中的误读事实上是其实现文化认同的一种书写策略,这一策略体现了她文化融通的书写动机和超越时立的创作美学。  相似文献   

4.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弥漫着强烈的互文意识。在其多部小说中,汤亭亭通过后现代互文意义上的拼接,解构中国经典著作,再造华裔美国文学新传统,把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创作出独具特色的美国华裔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明显的中国情结,她的小说《中国佬》就是例证。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在实现“美国梦”后产生的空幻感印证了当代华裔文学叙述中的文化悖论现象,即身份认同的困惑和生存状态的悖反现象。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6,(4):122-123
<正>提到华裔美国文学,作家汤亭亭及其代表作《女勇士》总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第二代华裔美国人,汤亭亭虽然在美国出生、长大,但是从父辈那里接触的中国故事和中国传统文化依然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许多作品中,她把中国的移民和他们的后代作为描述对象,通过塑造不同时期、类型各异的华人女性形象,展现了二代华裔美国人的困惑、挣扎与经历,其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出美国视野下的中国故事。《女勇士》在1976年获得"国家图书批评界奖"非小说类最佳图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比较文学研究的角度出发,以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汤亭亭的作品为例,将"中国文化"为主轴,论述华裔作家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因素在被美国文化所接受的同时,也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改写,重构,甚至误读,使得中国文化在美国这块土地上衍生发展,创造出了全新的美国华裔文化。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的华裔小说家汤亭亭对整个美国的华裔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在其代表作《女勇士》中她大规模移植和重塑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赋予该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无限的想象空间和艺术张力。在中美两种文化的冲击和锤炼下,汤亭亭以其独特的飞散姿态将二者完美结合,编织出完全属于自己的文化之梦,充分体现了其飞散的特性和优势,以此完成在美国主流文化中华裔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汤亭亭的《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三部小说分别从华裔神话、英雄史诗与族群寓言三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化身份的诉求: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华裔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创造出华裔自己的文化,要求真正成为美国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一分子。汤亭亭的文化身份观在整个华裔文学史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汤亭亭在《中国佬》中描写了华裔在美国经历种族主义对华裔各种权利的阉割以及他们对权利阉割的反抗。分别从阉割和反抗性阉割,言语阉割和反抗言语阉割、职业阉割三方面来论述了《中国佬》的反抗种族主义主题,阐述了《中国佬》的反抗主题是民权运动的一种反映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1.
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广为流传,但汤亭亭笔下的“花木兰”虽然借鉴了很多中国传统的东西,却和中国传统的花木兰迥然不同。结合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通过对《女勇士》中“花木兰”故事文本的解读,进一步分析汤亭亭的故事与传统故事所存在的契合与差异,旨在为当代女性面临多种价值观念冲击时的女性观念重塑和自我人生价值展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裔文学作为多元文化的独特产物,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和汤亭亭一直在进行一场论战,就是人们所说的“赵汤之战”,这场论战已经成为探讨当代美国华裔文学书写无法回避的话题。赵、汤之战的实质是华裔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中国文化,如何书写中国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彩画应扩展题材,力求在题材选择上达到合理状态,加大人物题材在中国水彩画中的比重,敢于选择重大题材;还要提高制作材料质量,为中国水彩的稳步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小说中神话原型重述的特点,以及汤亭亭提出的“世界小说”概念,对其后现代性和非后现代性进行研究,揭示汤亭亭小说在后现代语境之下,具有重构华裔文学新模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彩画应扩展题材,力求在题材选择上达到合理状态,加大人物题材在中国水彩画中的比重,敢于选择重大题材;还要提高制作材料质量,为中国水彩的稳步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6.
汤亭亭是 2 0世纪末美国华裔文学繁荣发展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 ,她的三部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确立了她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她的文学作品既根植于中国文学 ,又深受美国文学的影响 ,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在其文学创作活动中 ,汤亭亭有一种积极为美籍华人说话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家赛珍珠的中国农村题材小说是中国文化的产物。这位美国作家不同于东西方作者的独特写作视有,赋予了她中国农村题材作品特殊的魅力。不仅如此,赛珍珠的中国农村题材作品中表现的一贯主题“恋土”,在东西方文化中都能找到相应的神话原则,展示了她中国题材小说世界性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当代著名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的《中国佬》描写了四代华人移居美国的经历。小说中的中国神话和传说对于揭示华裔美国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反思华裔美国人的群体意识和文化处境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值得关注。应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小说中“鬼伴”和“论死亡”两个中国神话传说所包含的仙女/鬼女和牺牲两种原型意象能够揭示《中国佬》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芥川中国题材作品看成一个有机体进行整体观照,分析了它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内涵,指出芥川借中国题材作品进行古典中国想象,并不是出自对中国的好感.他只不过借此题材抒写他的人生理想而已.作品中表现出的某些心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日本人对中国的总体态度.  相似文献   

20.
从早期的《女勇士》《中国佬》到最近的《第五和平之书》,沉默一直在汤亭亭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汤亭亭沉默主题的演变经历了被动压抑的沉默到积极的积蓄力量的沉默,体现出她的创作从具体的族裔问题转向更普遍的和平问题,从反抗外部霸权转向对内心生命力量的关注,从权力话语转向了自我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