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11,(1):8-8
研究证明,和人类一样,许多动物也主要凭借视觉来观察世界,但同时,它们还拥有某些比我们人类更敏锐,或者我们人类不具备的感知世界的器官,以此来“看”世界。  相似文献   

2.
视觉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的共通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语言与其他艺术语言之间存在着某种共通性,它们可以互相转化;视觉语言能唤起观众视觉以外其他知觉器官的共鸣。关注它们的共通性,能够让我们的知觉器官融会贯通,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其他艺术形式的精髓和内涵,激发灵感,为设计所用,更能提高我们的综合感知和整体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3.
视幻觉     
《阅读与作文》2007,(11):F0002-F0002
眼见未必为实。 “宇宙中充满了神奇的事物,正耐心地等待我们更加睿智地去认知它们。”我们对视觉这回事总是想当然,但正是错觉和幻觉揭示了人类视觉的神奇之处及其局限性.所以它们在人类视觉研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13,(12):47-47
我们不仅能用耳朵听,也能用我们的皮肤感知声音的世界——基于给受试者所一些音节,同时感受皮肤上气流的冲击,研究者证明,大脑能够整合来自多个感觉通道的信息,构建一幅完整的听觉“画面”。这个研究可谓颠覆了人们对如何感知世界的传统认识。以往我们认为,我们要用眼睛来鉴赏视觉世界的传统认识。  相似文献   

5.
视幻觉     
《阅读与作文》2007,(8):F0002-F0002
眼见未必为实。“宇宙中充满了神奇的事物正耐心地等待我们更加睿智地去认知它们。”我们对视党这回事总是想当然,但正是错觉和幻觉揭示了人类视觉的神奇之处及其局限性,所以它们在人类视觉研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错觉和幻觉是在却我们的感官做游戏,  相似文献   

6.
基于Talmy的运动事件理论框架,以“V across”结构为例分别自建英汉语料库来分析英汉语在路径表达上的差异,解读感知路径背后的认知机制。结果发现:第一,英汉语感知运动主要以视觉运动为主,听觉运动居于次位,其他感官的运动较少,且听觉运动与视觉运动相融合,形成通感隐喻;第二,英语视觉与听觉感知运动路径的编码均以矢量义为主,而汉语在编码视觉运动路径时主要以构形义为主,但汉语在编码听觉运动时,其矢量义使用比例则高于构形义。因此汉语在表征视觉路径时更凸显焦点与背景的相对位置;第三,感知虚构运动是由于体验者发挥主观想象力进行动态模拟和识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动物的眼泪     
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时,我几乎被那泪珠惊呆了,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所专有。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只是它们因为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为之感到惊愕。直到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原来更有一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 我第二次看到动物的泪,那是一头老牛的泪。我们家在农村有一户远亲,每年寒假、暑假,母亲都要把我送到这家远亲那里去住。那里有我许多的小弟兄,更有一种温暖的乡情,那里有我在城市里得不到的真诚的欢乐。 …  相似文献   

8.
语言不对称性现象普遍存在,对称是相对的,不对称是绝对的。相同词类的句法结构虽然存在不对称性,但它们在语义概念结构上呈现出很大程度的语言理据性或象似性。语言不对称性结构与人类的经验感知具有一种内在的关联,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经验感知影响着语言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全世界的岩画研究 ,揭示出在岩画中有一些经常出现的东西 ,不管在哪个大陆 ,都有这种东西。诸如所使用的简单的技术和色彩 ;某些经常出现的主题 ;用相同的方法去组织不同的因素 ;相同的逻辑性 ;反复出现的符号性的表意文字。特别是那些组合的方式 ,不管是图画型、表意型、感情型的都是如此。更有甚者 ,它们的创作可能有着相同的结构基础 ,相同的逻辑的基础 ,以及相同的观念上的动力。这就是这里所的对世界岩画的一个普通的概念。我们不能忘记岩画是一种艺术 ,一种视觉艺术 ,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感知媒介主要是视觉 ,岩画被人所感知的时候 ,一般通过视觉的渠道。岩画是人类原始时代自我表达的艺术形式 ,虽然它们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幼稚和粗糙的痕迹 ,但却表现出一种生动的、朴素的和富于幻想的特色 ,而且这种特色具有不可为后世任何卓越的艺术品所代替的独特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视觉景观评估有助于考察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将视觉景观评估纳入一个更加宽广的城市化景观的语境中能够支持可持续发展规划。美国林务局视觉管理系统、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的视觉评估方法以及威尔士乡村委员会评估公众景观感知的“土地图”方法等能够为景观评估提供详细的原理和观念,对三者的综合有助于我们构建景观评估的理论框架。这种扩展性的规划过程框架旨在将视觉景观评估合并进来,使之作为评估一个区域自然与人建/文化维度的基本成分,从而使之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先决条件。可持续发展规划框架中的视觉景观评估需要包括公众的景观感知,考虑公众如何感受某些景观特征和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11.
视幻觉八     
眼见未必为实。“宇宙中充满了神奇的事物,正耐心地等待我们更加睿智地去认知它们。“我们对视觉这回事总是想当然,但正是错觉和幻觉揭示了人类视觉的神奇之处及其局限性,所以它们在人类视觉研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错觉和幻觉是在和我们的感官做游戏,它常常引起我们的注意,令我们感觉奇怪、有趣且倍感吃惊。这是不是表明我们因为喜欢探究神秘而愿意沉溺于幻觉之中呢?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对世界的感知中,视觉信息占了很大比重。古往今来各民族丰富的视觉文化,为视觉人类学考察提供了广阔的“田野”;人类学自身的跨学科优势,也为视觉人类学研究给予了深厚的学理支持。视觉人类学不仅可以与人类学母体的主要分支学科有机结合,对文物、艺术史、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研究,也可以对语言人类学中的可视性符号、体质(医学)人类学中的“内景反观”异视现象进行探讨;而视觉人类学以影视拍摄为主要方法的影视民族志表达,已经成为人类学书写的一个重要方面。21世纪以来网络和数字媒体开启的视觉新时代,为视觉人类学的学科建设,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真正共同体是载着教育使命的概念,因为它接受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我们所归属的现实、我们渴望了解的现实,远远超越了人类彼此间的互动.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我们人类也与非人类形式的事物互动,它们与人类同等重要、一样强大,有时甚至比人类更重要、更强大.这个共同体并不只是借着我们个人思想和感觉的力量结合在一起,亦因"伟大事物的魅力"而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真正共同体是载着教育使命的概念,因为它接受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我们所归属的现实、我们渴望了解的现实,远远超越了人类彼此间的互动。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我们人类也与非人类形式的事物互动,它们与人类同等重要、一样强大,有时甚至比人类更重要、更强大。这个共同体并不只是借着我们个人思想和感觉的力量结合在一起,亦因“伟大事物的美丽”而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在诗歌的艺术世界中找寻对身体的叙事时,发现同样面对“身体”,不同的诗人给予了不同的诠释。这里主要是比较在邵洵美与穆旦的诗歌中的身体叙事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的审美形象.即在邵洵美的颓荡肉感诗歌中身体是以可感知的视觉画面的形式出现的,而在穆旦的诗歌中,身体则抽离出了视觉的感知画面,变为了一种抽象的理念化的语言符号。但不管怎样,他们诗歌中对身体的叙事都对当今的对身体的欲望化亵渎有着纠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作文》2014,(11):21-21
喜欢造塔的白蚁:大马力推土机 白蚁是一种令人惊叹的动物。蚁后比普通的兵蚁和工蚁大30倍,为了确保家族繁盛,蚁后平均每分钟产下30个卵。可是,比起它们建筑的奇观,这不算什么。白蚁造出了动物界最大的建筑结构。白蚁的体长约1厘米,但它们建造的蚁穴重达数百吨,最高可达约122米,这个数字相当于人类造出约1402米的大楼!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122米只是地面部分,它们还能在地下挖出686米深的洞穴。  相似文献   

17.
读图时代是视觉信息猛增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视觉元素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对图像信息的解读、运用成为新世纪年轻一代必要的素养。教育技术学专业与视觉素养更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通过视觉素养的培养提高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视觉感知、视觉理解和视觉表达能力,使其成为媒体资源的开发者。  相似文献   

18.
动物不仅是人类的好朋友,而且是人类的好帮手。更可贵的是,它们在帮助人类的时候并不索取任何回报。鸽子搜救员美国海岸警卫队驯养的鸽子,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彩色图像识别问题中的边缘检测问题进行了数学建模研究。主要从人类的视觉特性出发,分析了人类视觉系统的亮度感知门限函数,利用色度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数学建模方法给出人类视觉系统对彩色图像边缘所能识别的最小彩色差函数,提出了一种新的彩色图像识别边缘检测方法。实验证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数学理论的严谨性。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08,(29):54-55
1857年,英国小说家乔治·埃利奥特(George Eliot)写道:“动物是多好的伙伴啊!它们从不提要求,更不会批评我们。”因此,对于动物有可能在疾病治疗中提供帮助,我们丝毫不感到惊讶。不管是作为宠物还是“治疗者”,动物真的对我们的心理或生理健康有好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