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无论从投入服务化还是产出服务化来看,中国制造业已出现明显的服务化趋势,但整体服务化程度并不高,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影响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的因素存在差异:市场竞争强度越大、服务经济水平越高,投入服务化程度越高;资源依赖性越强、国有及国有控股比重越大,投入服务化程度越低。企业规模越大、企业上市时间越长、服务业务盈利能力越强,产出服务化程度越高。从地理位置和行业属性来看,东部地区的服务化趋势更明显,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程度更高。要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必须优化竞争环境、完善政策制度、降低对资源的依赖、推动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计量模型对广东省2000-2011年30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FDI技术溢出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与之前研究不同,广东省制造业数据被按照资本劳动密集度、技术密集度和污染密集度三种标准进行了细致分类,并且在模型中增加了行业利润与工资成本的比较优势对FDI形成的吸引力等新控制变量。结果表明,FDI对广东省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相较于其他影响因素,FDI技术溢出效应在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等行业中最显著,其中对资本密集型和重度污染行业产业发展的贡献显著高于其对整个行业贡献的平均水平,高技术行业中FDI的产值贡献明显高于低技术行业。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服务化是当下中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重要途径.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是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制造业服务化和生产性服务业FDI渗透率指标,可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FDI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从细分行业来看,金融、交通运输和商务服务对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因此,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应提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程度,持续大力推动服务业开放,充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服务化的持续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进口多样化程度上升会提高其生产率。首先利用UNCOMTRADE数据测算2001—2014年我国25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进口多样化程度,发现制造业总体进口多样化程度先下降后上升,呈现阶段性波动;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的进口多样化程度存在差异,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进口多样化程度最高、资源密集型制造业最低。其次提出制造业进口多样化可以通过横向竞争效应、横向学习效应和纵向溢出效应提高其生产率,集中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上升。最后采用系统GMM方法估计动态面板数据,证实我国制造业进口多样化程度上升的确存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效应,但是这种效应在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中存在差别,进口多样化程度上升显著促进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不够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数据,系统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是否促进了中国制造业服务化,以及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是否促进了中国攀升全球价值链。研究发现,不但中国国内生产性服务的中间投入占总投入之比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而且进口生产性服务的中间投入额占总投入之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制造业对农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外商直接投资、制造业服务化既能够显著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也能够提高中国全球价值链的前向参与度;同时,资本报酬与劳动报酬之比也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提高。因此,应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业企业想要转型升级,首先需要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是制造业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不同服务行业开放对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运输服务、金融服务、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其他商业服务对中国整体制造业生产率有正向促进作用,保险服务、通讯邮电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对整体制造业生产率有负向影响。将制造业按投入要素密集度不同划分后,发现运输服务对技术密集型企业、金融服务对劳动密集型企业、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正向影响最大,保险服务和咨询服务对劳动密集型企业、通讯邮电服务和计算机信息服务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的负向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使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考察了2006—2019年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通过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民营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底层技术和应用技术的数字化转型都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因此,为充分发挥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引导和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制定相关政策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制造业分行业数据归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WIOD2016数据库,分别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修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对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进行测算并加以比较,明晰中国制造业行业贸易竞争力的现实特征.研究发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行业存在被高估和被低估的行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行业大多被低估,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行业大多被高估;这种高估或低估的差距整体呈现缩小趋势,与中国制造业更多的采用国产中间产品投入生产的转型升级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层面剖析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及其异质性与调节机理,并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年至2020年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优化内部环境、提高风险管控水平、强化内部控制活动执行力度和提高信息沟通效率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效应大于非制造业企业,且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显著但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影响不显著。同时,企业规模和股权集中度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遗传算法分析了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价值活动网络演化过程,仿真实验发现: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网络规模与总价值创造量呈现出增长—震荡—稳定的演化趋势,且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网络总价值创造量的提升空间高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网络规模与总价值创造量呈现出震荡—稳定的演化趋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价值活动与活动集初始平均价值创造量最大,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活动及活动集平均价值创造量提升程度最大,三者生产性服务价值活动与活动集平均价值创造量均呈现提升—稳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服务化是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综合利用一系列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在影响微观企业实际工资水平中的作用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企业服务化过程中带来的集约效应与扩展效应可以直接提升企业的实际工资水平;(2)服务化短时间内可以通过提升生产率、降低产品价格(加成率)的方式强化出口企业“薄利多销”的优势,进而提升实际工资水平,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却不明显;(3)不同领域的服务投入对企业工资水平所带来的影响差异很大,其影响力度由高到低排序为分销、交通、金融、信息。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服务化是新常态下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和现实选择。基于WIOD数据库2000—2014年中国投入产出数据,从行业层面考察了中国18个制造业的融资约束和市场结构对其服务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面临的内外部融资约束会显著抑制其服务化。其中,最高端的专业科技服务化和低端的运输仓储与批发零售服务化所受到的抑制作用更显著,而中高端的信息通信服务化则存在一定的“挤入效应”。市场竞争会进一步加剧外部融资约束对制造业服务化的抑制作用,但并不影响内部融资约束与制造业服务化的关系。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融资约束不利于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在促进竞争的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应兼顾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切实降低制造业外部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能力理论,从交易成本和资源能力的综合作用分析资产专用性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影响,并利用2018年1808家中国上市制造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验证。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资产专用性目前显著负向影响中国制造企业的服务化水平,而服务文化、员工素质、企业规模和上市年限等显著正向影响服务化水平。为此,政府应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强制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减轻企业负担,积极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制造企业自身要重视服务文化培育和员工素质提升,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降低服务化转型的成本,减少服务化转型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环境规制将通过成本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区位选择,进而通过前后向关联、劳动力共享和技术溢出等外部经济效应影响制造业集聚,影响大小因行业污染密度不同存在差异且具有门槛效应.选取2006-2017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21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首先将其根据平均污染密度分为高污染制造业与低污染制造业两类,然后依据门槛面板模型分别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这两类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高污染和低污染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均有显著的门槛特征,但影响方向相反,即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规制对高污染制造业的本地集聚具有正向影响,而对低污染制造业的本地集聚具有负向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环境规制对高污染制造业的本地集聚具有负向影响,而对低污染制造业的本地集聚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上市制造企业数据,探讨了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在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的提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密切相关;中介效应分析表明,该影响可以通过提高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来解释;异质性检验表明,国有企业在这个过程中的影响不显著,而民营和外资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在区域差异上,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服务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进口贸易通过利用外部资源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促进产业的技术进步。本文通过对Coe和Helpman的C-H模型的拓展,从行业的角度采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进口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表明:虽然国外和国内的R&D资本存量均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的促进作用,但通过进口的间接作用国外R&D资本存量的贡献明显大于国内R&D资本存量;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明显差异: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行业。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对2000-2011年重庆市27个制造业的全要素产率进行测算,并实证检验重庆市制造业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以及研发投入、外资直接投资和产业性质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间,重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6.7%;重庆制造产业集聚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研发投入正向调节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外商直接投资负向调节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空间集聚和信息化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本文基于2003—2018年我国省级空间面板数据,探讨信息化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省级层面,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制造业效率提升具有负向影响;考虑信息化的作用时,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情况下,信息化水平越高,则越有助于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不同密集型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要求并不相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效率提升有负向影响,而对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效率提升有正向影响.此外,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发展水平等也会对制造业效率产生正向影响.研究认为,以制造业效率提升为导向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应当权衡空间集聚与信息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及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法分析了1980-2004年我国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及变动状况,并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贡献度作了分析。研究发现,改革以来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差异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但制造业向沿海的集中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除少数产业地理集中度出现了下降外,大部分产业出现了上升,上升幅度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改革初期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贡献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到了2004年这一排列次序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分行业2001—2007年数据,对全球生产网络条件下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进行了检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生产网络从整体上显著增强了FDI技术溢出效应,但是在对行业进行分组检验后,发现在平均劳动生产率和平均研发密度较低以及内资吸收能力较弱的行业中,全球生产网络对FDI技术溢出起到了反向的弱化作用,反之全球生产网络对FDI技术溢出则起到了正向的增强作用,且上述检验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