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金色年华》2014,(8):69-71
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的波动性,让每个年代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群体特征。对于各年龄层的特征,王朔有一个很直白的评论:“50后,基本穷鬼,晃悠着;60后,政治年代,多数当宫了;70后,赶上改革开放吹满地,发了;80后,多数sO后穷鬼的子女,苦了;90后和00后,60后和70后的子女,除了富二代就是官二代。  相似文献   

2.
时代构思考     
常听人说:“90后这一代生活在一个集体浮躁的时代。” 思来踱去,何尝不是这一代人的自我浮躁铸就了这个时代的浮躁。承然,我们的时代和生活,不只是90后,而是更多的80后、70后、60后、50后,甚至40后,30后大杂居在一起。一代人与一代人的交错演绎着一个繁纷繁复杂来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明签 《老人天地》2010,(4):20-21
朱明瑛是地道的北京人,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她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了舞蹈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东方歌舞团。参加工作后,朱明瑛结了婚,婚后第二年,他们的儿子王珏出生了。  相似文献   

4.
《职业》2011,(34)
80后渐渐成长起来了,他们说85后不好用,现在又说90后不好用。事实上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还是开放地来接受,不把他们当做一种名词来对待,应该是一种态度。实际上不管90后怎么样,他们都有一种主见,我们还是根据企业文化来选择90后。比如我们在选择80后的时候,要选择有创意的孩子,每个企业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自己的策略来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木子  高乃明 《职业》2011,(34):29-33
80后渐渐成长起来了,他们说85后不好用,现在又说90后不好用。事实上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还是开放地来接受,不把他们当做一种名词来对待,应该是一种态度。实际上不管90后怎么样,他们都有一种主见,我们还是根据企业文化来选择90后。比如我们在选择80后的时候,要选择有创意的孩子,每个企业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针对自己的策略来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沈惠光 《老年世界》2010,(13):15-16
母亲为女儿出资购房 田雯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2006年,经人介绍,她认识了周健,两人见面后感觉很投缘。 相恋一年后,田雯和周健的感情进入平稳期,购房结婚之事提上了日程。一套价值110万元的房子,两人看后颇为动心,但要支付这笔购房款,对于两个年轻人来说有些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7.
魏启高  马世华 《职业》2013,(31):40-41
80后土家族女孩张鑫格,艺校毕业后曾赴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当歌手,做过时装模特,开过奇石店。后因婚姻受挫,她带着一颗伤痛的心回到鄂西南土家山寨养猪,用智慧和辛劳,推开了财富之门,  相似文献   

8.
巧剥栗子皮     
小北 《老年世界》2014,(19):41-41
热水浸泡法:生栗子洗净后放入器皿中,加精盐少许,用滚沸的开水浸没,盖锅盖。5分钟后,取出栗子切开,栗皮即随栗子壳一起脱落,此法去除栗子皮省时、省力。筷子搅拌法:将栗子一切两瓣,去壳后放入盆内,加开水浸泡一会儿后,用筷子搅拌,栗子的皮就会与栗肉脱离。浸泡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将会影响栗子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9.
灾后重建经历艰难,也见证奇迹。对我来说,在国家级心理研究机构运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手法回应灾后心理重建需求,实为奇妙的经验。2008年6月2日,汶川地震后第三周,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委派我带领团队,进驻北川中学提供心理援助,投身于灾后校园重建。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7日,上海市团市委发布《2009上海青年发展报告》显示,上海青年对于自己目前的生活比较满意,为7.18分,比2008年的7.17分略高。“70后”、“80后”、“90后”三代人相比,“90后”的幸福感最强。  相似文献   

11.
“怒后不可便食,食后不可发怒”,此话出自清代文学家梁章矩的《退庵随笔》,意思是说吃饭前后动怒有损健康。  相似文献   

12.
炒熟的蔬菜,其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很容易流失,应该炒好后立即食用。试验证明:烹调后的蔬菜放置15分钟,维生素损失25%,70分钟后则损失35%。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社会适应与社会不适应为切入点,从社会心理学视角,结合“80后”产生的社会背景,对部分“80后”心理品质进行了逻辑演绎和事实分析。文章从“80后”、“80后现象”引入,联系有关社会分工、分化、异质性理论,着重分析了部分“80后”的社会适应与社会不适应问题及表现,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5·12地震后,广州社工是国内第一批进入灾区介入灾后救助和重建的队伍之一。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以务实的态度参与灾后救援和重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赢得了服务对象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胡学萃 《职业》2009,(8):12-13
近来,一本名为《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的书火爆异常,而现阶段应届毕业生的另一个符号就是“80后”,职场新兴力量的主体也是80后于是非80后和80后的新一轮口水战又拉开了序幕。隔岸观火总觉得不过瘾,于是本期《职业》深入职场,收集到了五位80后与80前主管、老板的精彩对话。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都江堰市紧紧抓住上海对口援建契机,借助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的专业服务和技能优势,围绕国家、四川省、成都市有关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灾后重建和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实际,以惠民利民为奋斗目标,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工作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入访谈,对19名“80后”青少年对“80后”现象的看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与以往一些学者研究中社会媒体和家长、老师对“80后”青少年更多持负面、否定评价相比,“80后”青少年对自身评价更为积极明朗,他们对社会及一些媒体对“80后”青少年的看法表示否定。对“80后”青少年持积极肯定态度。他们对“80后”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认为“80后”可以分为“85前”和“85后”。“85前”与上一代价值观念更为趋同,而“85后”更符合社会和媒体所描述的青少年特点。“80后”既有突出的优点,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点;改革开放特定的时代环境造就了“80后”的一代,他们既有相对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生活方式,也存在着特有的精神的困惑和心理的压力。“80后”绝对不是垮掉的一代,而且时代的发展也不是一代不如一代,“80后”是有希望的一代。  相似文献   

18.
第一题 小安,男,26岁,大学三年级时因精神疾病退学。退学后,小安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4周治疗后出院。小安的母亲提前退休后全身心地照顾他,但是小安的某些社会机能仍在慢慢退化。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小安备受情绪困扰,  相似文献   

19.
晓茹 《金色年华》2010,(11):13-16
15年前,她是土得掉渣、满口方言的农村小姑娘,15年后,她操着流利的美式英语主持大型节目;15年前,她是意外入选一夜成名的“谋女郎”,l5年后,她从摄像机前的业余演员变成了监视器后喊“停”的人。  相似文献   

20.
李子园 《老年人》2008,(11):10-11
1980年代初,一家杂志刊登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则“征婚启事”后,一位女大学生千里迢迢应征,和那位征婚的河南冯营煤矿工人结为秦晋之好。当时,国内媒体称其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征婚第一人”。20多年过去了,他们现在的生活如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