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对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思想进行了探析 ,提出了“重建个人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 ,它是个人所有与社会所有的统一 ,是社会个人所有制。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对我国所有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由人联合体”和“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两个重要命题。试图对这两个命题的深刻涵义进行比较准确地把握,在论证《资本论》中“自由人联合体”主要是指未来社会理想的经济组织形态和“重建个人所有制”是“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然要求的基础上,进而论证我国一度兴起的“股份—合作制”是通向理想的“自由人联合体”的过渡形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即马克思要“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分别是指“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的“人人皆有的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些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事实上,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应该是生产资料,而不是消费资料或者生活资料;重新建立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单一的公有制,是对私有制的扬弃。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也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4.
理论和历史实践表明股份制是“个人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个人所有制”特征在股份制这种经济组织形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个人所有制”理论既解释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诸多社会主义因素的现象,也为我国现阶段的股份制改造指明了方向。随着股份制在西方和东方的普遍建立,马克思要“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科学预言正在冲破传统观念束缚而变为现实,并逐渐显示出其划时代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建个人所有制问题”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问题 ,仅仅从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角度去理解是不够的。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状态的三大阶段理论到“重建个人所有制”具有逻辑必然性和内在统一性。“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内涵是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实现以自由劳动为基础的自由个性  相似文献   

6.
“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一个长期争论而未达到共识的一个难题。这种状况为私有化鼓吹者提供了歪曲马克思原意而将私有化黑货塞入其中的一个机会。本文依据马恩的有关论述,对其科学涵义作了新的界定,并对公有制“超前”论观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的经典构想。前苏联与前南斯拉夫对这一理论都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并且确立了各具特色的所有制模式,然而实践中两种探索都最终走向了失败。当前,在“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视野下对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和研究,对我国所有制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通过深入发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重建个人所有制”,以及资本主义股份制的论述,从理论上加深对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一重要观点的理解,以求把握其精神实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涉及的是公有制条件下个人与公共生产资料或联合体的关系。本文试图在比较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表述的基础上,对这一理论的内容和实践形式给予一新的阐明。一、马克思的两种不同表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解释,一直是主张“重建的个人所有制是消费资料所有制”的同志的重要依据。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引用了马克思的这样一句话:“在自由劳动者的协作和在他们的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然后解释说:“对任何一个懂德语的人来说,这就是,公有制包括土地和其  相似文献   

10.
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结论放在《资本论》的整体论述中看,似乎不是为了指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一种单纯的归属关系。而是为了指出在未来社会中个人自由与个性全面发展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1.
what及 what从句是英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一般说来 ,what可以用作代词、连词、副词和形容词等。因此 ,what可以充当主语、宾语、表语和定语等句子成分 ,而 what从句则可用作让步或方式等状语从句。对 what及 what从句可采用增词、语用引申、语言单位推移和省略等手法翻译 ,而 what及 what从句的三种特殊结构 ,即“what… is to…”方式状语从句 ,“whatwith… and…”或“whatwith… and whatwith…”短语和含有 what的成语或固定词组则应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诗歌理论发展史上存在着许多分歧 ,彼此互相攻诘 ,相持不下。如何评价不同观点和理论流派之间的斗争 ,是研究我国诗歌理论发展史时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联系诗歌艺术的创作过程 ,认为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都可归入“教人作诗的理论”和“教人作什么诗的理论” ,进而指出相互分歧的理论事实上并不矛盾 ,而是相辅相成的 ;同时 ,本文还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理论体系的构成 ,发表看法 ,力求能更好地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乐钧是乾嘉时期诗、词和小说都有所建树的作家,而文言小说集《耳食录》则足以代表乐钧的最高文学成就。《耳食录》讲述了近两百个大小不等的故事,从文体学的角度来看,其中既有传奇小说又有笔记小说。从题材的角度入手,采用文本研究的方法,对《耳食录》的思想内容作一探析,归纳出批判类、劝惩类和爱情类三种。  相似文献   

14.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毫无疑问,忍耐是有道德限度的。弄清可忍与不可忍的道德是非,关键是确立可忍与不可忍的标准:是否跨越"善"的界限是其根本标准;是否有"义"于他者和是否愧对于"良心"是其具体标准。过度忍耐也会产生消极后果,其对主体的消极影响表现为扼杀主体进取精神、导致自我价值迷失、贬损主体人格尊严等;对客体的消极影响体现为纵容他者恶行和败坏社会道德。  相似文献   

15.
法的有效性是法理学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法是什么和什么是法是法理学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是我们理解法的有效性的出发点。法为什么有效对理解法的有效性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新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探索,进而对法的有效性和法的效力的关系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16.
以河北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了对每种期刊利用率的研究方法,并分析了本馆内部分类别的期刊的利用率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最新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是我国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法规性依据,与原来的办法相比,它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绩效考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绩效考评一直是企业关注的问题。为此结合通信企业的特点 ,就考评内容、考评工作执行者、考评的分类、绩效评估项目和权重比例、评估等级和控制比例 ,以及有效落实绩效考核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给出了几类常见函数间断点及一般实函数第一类间断点的某些特性,并指出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对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的密切关注,使青年马克思不断地深入到历史的迷宫之中去探索真相,而这种探索又是以应有和现有的矛盾为线索展开的.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一般性地确立了新世界观的基本原则,即实践("感性--对象性活动")的原则;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产及生产方式的科学阐述则使实践的原则得到本质的提升,它一方面妥善地解决了应有和现有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完成了奠定在存在论根基上的历史生成论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