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马克斯·韦伯看来,“理性化”是“我们时代的属命。”①确实,正是以人类理性觉醒相贯穿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从文化精神上启动了西方现代化的步伐,因此对于所谓“后发展”国家来说,“理性化”无疑是求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文化前提和价值目标。然而,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现实条件,对西方“理性王国”的不完满性有着自觉批判意识的中国,应该通过何种理性化之路而达于现代化目标呢?对此,韦伯将理性二分为“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观点,给我们以重要的思想启迪。一韦伯在研究人类行动的文化意义时,将社会行动划分为四种“理想类型”,即传统的行动、情感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基础教育领域始终是新旧教育并存的二元化格局。以1935年为例,官方的全国性的调查统计认为私塾规模小于新式学校;但是从全国、到省,再到县区乡的调查数据显示:越往基层,私塾的规模也越大;民间研究也认为私塾超过新式小学的数量和规模超过官方的统计。这说明民国时期私塾的能量被政府低估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主文化的理性化主要指通过民主文化的理性导向、民主文化的理性规制、民主文化人格的理性培育和民主文化的理性自觉等形成富于创新性、富于先进性、富于有序性、富于主体性、富于养成性的理性化中国民主文化.其中,民主文化的理性导向主要应该围绕民主理念、公民角色意识、民主认同、民主评价、民主效能观等方面展开;民主文化的理性规制可从民主选举的理性规制、民主决策的理性规制、民主监督的理性规制、民主管理的理性规制、民主表达的理性规制、民主合作的理性规制等方面展开;民主人格的理性培育主要围绕提高公民的主体性和加强民主文化社会化等两个方面来讨论;民主文化的理性自觉主要体现在使科学发展观更具有统领性、民主文化理论基础和学科建设更具有支撑性以及主导民主文化更具有先进性上.  相似文献   

4.
组织是嵌入于一定的社会结构之中的。作为外部导入的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特定的乡土文化背景。寻找两者的契合点,对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互惠与理性化是其基本特征。而在乡土文化中,某些传统的乡土习俗与自发性互助组织体现了良好的互惠规范;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使得乡村社会呈现理性化发展趋势。理性化互惠可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设置与乡村社会文化的契合点。今后的政策导向,是要为已有的互惠规范建立制度化基础;同时为理性化互惠拓展合作范围。  相似文献   

5.
理性精神:中国现代化的主导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是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西方哲学的不同历史时期,理性的内涵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起的作用都极为不同,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突出地表现为理性主义精神。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尽管面临着重重现实困境,但在哲学的意义上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它应体现为经济秩序理性化、公民政治的理性化及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理性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王善英 《东岳论丛》2011,32(1):59-63
韦伯悲观地认为现代社会中理性化发展会愈演愈烈,理性内在矛盾即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这导致文化统一性意义和人类自由的丧失。韦伯如此悲观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研究方法的缺陷,它片面强调理性内部之间的斗争性;同时,这种悲观也与其对知识和人性的基本看法有关。  相似文献   

7.
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贝马斯视域中的理性,既非柏拉图、康德、黑格尔意义上的先验理性,也非韦伯、卢卡奇、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所批判的工具理性,而是以对话论辩、协商沟通为旨趣的交往理性。如果说先验理性和工具理性属于意识哲学之范畴且以主客二元的对立结构为前提,那么交往理性则属于语言哲学的范畴且以主体间对称的理解关系为宗依。哈贝马斯对具有语言性、开放性、程序性与可错性等特质的交往理性的阐扬,既走出传统社会批判理论悲观主义的阴霾,又走向了一种新的批判理性主义;既在理论上推动了当代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又在实践上深刻地影响了当代社会在政治、法律、道德、文化和教育领域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创业文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文化体系中的新兴教育领域,但在基础教育领域,创业文化教育还处于萌芽甚至是空白状态,故在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中探讨如何在基础教育体系中推进创业文化教育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转变教育观念,将创业文化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整体布局之中;加强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创业文化教育本身的系统研究;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时代发展的有利条件与社会资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创业文化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9.
行政精神是技术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根据科学精神与价值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构成,可以把行政精神划分为经验性的行政精神、理性化的行政精神及超理性的行政精神三种基本类型。经验性的行政精神既不体现出人们共享的社会价值及政治价值,也没有科学的行政方法及途径,它立足于个人经验来处理社会事务。在这种初级形式的行政精神中,一切都处于混沌未分的状态,行政精神的理性化及价值性都还以潜在的形式存在。在事实与价值二分基础上产生的理性化行政精神,把行政当作一种科学及技术而得以片面发展,并且在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技术化的过程中孕育出公共行政的科学精神、专业精神,理性化的行政精神由此得到充分展开。超理性的行政精神适应服务行政的历史性要求,是价值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并且在行政实践中得到充分呈现。  相似文献   

10.
高建平 《学术月刊》2022,(3):183-192
“积淀说”在当代中国美学和哲学中影响巨大,但这一理论有着严重缺陷。首先,这种理论所持的理性积淀为感性的思路,造成美学的过度理性化;其次,内容积淀为形式忽视了形式有着自身独特的、不依赖内容的起源;再次,对“实践”也不能理解为依照理性来实施行动,而应该理解为“感性活动”。最后,“新感性”要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它既不能变成“理性的感性呈现”,也不能看成是原始本能的激情迸发。“新感性”是感性经验的积累,感性生命力的焕发,也是感性与理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书院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奇葩。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中国的书院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教育制度在明清之际传入日本,尤其是《白鹿洞书院学规》对日本私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日本私塾咸宜园是江户时代最大的汉学塾,虽然它不具备书院祭祀、藏书等功能,但深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影响。无论是中国的书院还是日本的私塾都实行开放政策,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注重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并且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刻苦钻研学问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2.
郑东升 《学术探索》2008,2(2):98-101
北洋时期的宗教学校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全国教育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整个宗教学校教育来看,教育体系日趋完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从幼稚园到大学的宗教学校教育体系,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宗教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世俗化的人才,活跃在当时中国的政府部门、工商业、文教事业等各个领域。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诸领域都发生急剧的变动。作为历史存在——宗教学校教育也给予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于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行为规范,是任何时代、任何文化中都备受褒扬的美德。为了继承优良传统,培养青年学子的感恩美德,加强感恩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为此,要认识感恩教育的复杂性,坚持感恩教育的科学性,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解决现代社会精神迷失,道德失范的一剂良药;是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必要举措;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崇德向善的道德追求和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应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重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氛围。  相似文献   

15.
先秦诸子平均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均或均平,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中的基本范畴.先秦诸子,关于平均思想有丰富的论述,是中国古代平均思想的源头.研究先秦诸子的平均思想,对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启发意义.先秦诸子的平均思想,主要表现在主张经济平均、政治平均和社会平均三个方面.社会平均的核心是社会公平.先秦诸子在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上,分为不同的学派,但在平均思想上却没有明确的思想分野,这是一种文化共生现象;它更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6.
构建高校心理和谐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的心理和谐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心理和谐教育对构建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与柏拉图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伟大教育家,尽管他们的教育目的都是为了培养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人才,但同时也扩大了教育对象,面向平民,自创学堂,打破了当时官方独统教育的局面。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东、西方两大教育体系上各提出了朴素的终身教育观,对中西方教育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是我国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的重要课题。在社会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以及意识形态建设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关系自觉意识。在社会思想文化建设中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必须走出传统与现代、激进与保守的对立局面。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言必须在把马克思主义转化成为人民群众自觉追求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而又超越传统文化,进而引导人们投身于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而言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更新自身发展,进而成为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9.
在对人的心智培养上,古代和今天有着很大差别.从教育目标看,中国古代教育注重“根本智”的培养,而今天的教育更强调外用的学问,即只注重“差别智”的培养.从教育方式看,中国古代教育要求先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再读文学和小说,今天的教育则一开始就让学生广学多闻.这些差异导致了古今教育在对人心智培养效果上的不同,这也是当今学术大家没有民国时候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中华传统文化审美心理传承的载体,是实现文化自觉的有效手段。美育对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价值。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语文课程实施美育要合理定位课程与教学目标,精心巧妙地开发与整合语文校本课程,从而实现美育为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