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个人类自由发展的历史脉络体现了西方文化中人的主体性和宗教性两种精神,斯宾诺莎在融合这两种精神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的认知能力,传承了理性主义传统,却又不抛弃虔诚和爱的精神。以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为中心线索的伦理学是其哲学世界观与认识论的基础,整个思想的核心就是通过对人类自由的不断追求,最终达到人生圆满境界的实现,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自由向人本性回归的必然历程。  相似文献   

2.
斯宾诺莎认为哲学的宗旨是引导人们寻求幸福。在主张自我保存是幸福基础的前提下,他把理性主义贯穿于其幸福学说中,力图倡导一种“放弃迷乱人心的财富、荣誉、感官快乐”,追求自然永恒的必然性知识,以求得心灵与自然融合的理性主义幸福学说。  相似文献   

3.
现有研究未对道家的真乐和俗乐加以区分,导致得出道家否定人生幸福的错误结论,故有必要厘清真乐和俗乐两者的区别和联系。道家真乐是指依靠内在精神自我激发而引起的快乐,俗乐是指由外部的物质或精神因素刺激而产生的快乐,两者构成价值上的对立,但在现实中共存。以真乐为人生目标能促使人的物质欲望提升为精神追求,最终达到与道合一的至乐境界,这是一个使人生趋于圆满、社会趋于和谐的精神修养过程。因此道家认为真乐优于俗乐,是具有真正价值的人生快乐。  相似文献   

4.
人是近代西方哲学阐释的主题,而从理性视角确立个体性原则是近代西方哲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笛卡尔从主体入手,以倡导理性为主,开启了人们对个体性问题认识的端绪;斯宾诺莎以人之自然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为目标,彰显了个体自由重要性;菜布尼茨把人视为独立单子,以自我和谐视为个体性主要特征.三位哲人从不同视域展示了近代西方哲学个体性之特征,个体性的觉醒与高扬为人类深刻认识自我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无疑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文化、生态等多维度协调统一,共同发展。其中,推动科学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科学创新将充分发挥其在建立人与世界和谐关系中的作用。科学创新创造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自由全面关系。  相似文献   

6.
人己关系不应简单理解为身心关系。以本体论的视角来看,它形成于人与自然的分化与统一,体现于人与自然特有的对象性关系,具体表现为主体自我与客体自我之间的认知、改造、价值以及审美等关系。当前,影响人己关系和谐的因素越来越具有“社会化”特征,人己关系和谐问题不仅表现为客体自我能否和如何满足主体自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更表现为社会如何为之创造条件。人工自然有生态性存在的一面。人工自然生态既是反映人己关系和谐状况的物质载体,又是促进人己关系和谐的现实路径与平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和谐”这一概念的历史考察和意义解读,指出就人类目前的现实处境而言,“和谐”的范畴更多地指向社会构建的理想或者观念,其含义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的内心与外在行为之间的关系得到和谐。但是,这种解释的出发点是“自我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的固定思维模式,因而造成对宇宙间其他物种、其他生命存在的忽视,使得“和谐世界”的构想不尽圆满。佛教较早和较全面地确认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存在,形成了以“众生平等”、“不杀生”和“众生即佛”等为核心的众生观,对目前构建“和谐世界”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兵 《学术探索》2014,(1):13-17
没有哲学的人生是贫乏的人生,没有人生的哲学是空疏的哲学。然而,现实中哲学与人生的疏离几乎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它导致了人生和哲学的双重伤害。如果说人是哲学的奥秘,那么哲学就是人的隐喻。哲学是本质意义上的人学,它不仅最关切人的存在,而且始终致力于人生意义的探究。深刻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有利于克服人的自我分裂和哲学的自我放逐。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文化的根本在于和谐、和平、合一。中国"和"文化奠基的中国人的生命伦理观在于:生命的发展是阴阳和合的产物,生命的成长、发展与壮盛必须合自然的规律与发展之道;天地自然的生之道即善之道,人秉天地之道,必然要将仁、善之性加以宏发;人生的终极追求在于生命圆满的状态,这种圆满是合一的,是人的生命自有、本有、永有的本质呈现。"和"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与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10.
对自我和谐的认识需要按照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点,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中,在正确揭示自我和谐本身所包涵的人文主义、自然主义、理性主义、现实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多样性存在等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斯宾诺莎是十七世纪荷兰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杰出的无神论者。他的哲学思想产生于荷兰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经济上升、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他反对残余的,顽固的封建传统和宗教势力对人的禁锢和束缚。他主张人的自由,但反对人的绝对自由。他努力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探寻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斯宾诺莎关于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的思想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道家思想对于女性创作和女性人生具有许多积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和谐意识,为女性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包括女人与男人)的和谐以及女性自我身心的和谐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也对当下女性创作的偏颇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同时,女作家也通过自己的创作反过来阐释、丰富了道家文化的内涵,赋予道家思想与时俱进的现代意义,显示了道家文化与本土女性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以实体、神的概念为基础,以"对神的理智的爱"为终极目的,这种学说无疑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对于这种宗教性,长期以来存在着各种争议。那么,斯宾诺莎自己是怎样看待其伦理学中的宗教性呢?而且,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又应如何把握这种宗教性乃至其伦理学的本质呢?对于斯宾诺莎的伦理学,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其伦理学的本质就是新教伦理,只能说这种宗教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教精神,甚至说这种宗教性与新教的理念最为契合,是既符合理论,又切合斯宾诺莎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的。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的确立 ,要靠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人生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生发展研究旨在使人生发展达到最优化水平 ,使个人得到健康的发展。人生的自我发展是走向整合、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生的自由发展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关键是要找到主客体关系的最佳结合点。人生的全面发展不是抹杀个性的单一模式的发展 ,其内容包括身体与心理的发展、情感与道德的发展、认知与智力的发展。促进人生发展的现实条件主要有营养、环境与交往 ,科学、教育与职业 ,经济、政治与文化。  相似文献   

15.
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来看,和谐个体的内涵至少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自我和谐这三个方面。人与自然的矛盾的解决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道路,人与社会的矛盾的解决,必须构建良好的社会互动机制,人的自我和谐在于培养强有力的自我。  相似文献   

16.
韩靖 《兰州学刊》2007,(5):134-137
童年自我的自性不足,孱弱无助,使得周作人一方面对于世界和他者是隔膜和拒绝的,但同时又激发起他对世俗幸福的执着.因此,追求自我与他者、与世界的和解,也是自我与自我,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的和解,从而实现一个健康圆满的现世人生,是周作人的理想自我.但是,受童年自我局限性的影响,周作人在实现自我与他者、与世界的和解时又要求双方爱的相互性,而当这个相互性被破坏时,自我便又重新回到狭隘封闭的状态中去,从而使自我实现的理想破灭,这是周作的人自我观的内在局限.该文拟从童年个体生活经验和文化影响两个方面揭示周作人的"自我观"的成因并对其内涵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蒋红 《学术探索》2004,1(4):4-8
探讨哲学和文学的关系是哲学理性以自我批判求发展的要求,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哲学与文学的关系,就是理性和人性的关系。真正的哲学应当以理性关注人性,揭示人生的真谛。当代哲学力图成为"属人"的哲学,但却与生活世界中"现实的人"相背离,实现哲学与文学的重新结合,是当代哲学证明自身生存合法性和继续发展的需要。哲学应当汲取文学对人和人生的真诚体验、想象力与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8.
人在情感中绽放自身存在,并通过情感意识到自身存在是否具有完善性。在汉语中,无论是“情”还是“感”,其含义都既具有适用于万物的普遍性,也有仅适用于生命存在,特别是人之存在的特殊性。其中,“情”着眼于存在者的具体存在状态,“感”着眼于存在者之间的交互影响。从本质上讲,情感现象涉及意识自我与他者的存在利益关系,这种关系又体现为力量性、价值性和圆满性三个方面。从现象上看,作为关系的情感现象有感觉—理解关系、感受关系和感情关系三个构成环节。感情在时间上具有三维性,它既是对积极感受的召回和不断生成,也是对消极感受的消除和不断避免。作为动能,感情不仅为意识自我确定价值方向,还促使意识自我不断采取行动。单纯的感情有可能陷入盲目性和片面性,因此需要理智介入。但理智也有“智慧”“死板”和“聪狡”之分。情感是衡量人之一切作为的意义与价值的“硬通货”。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技术进步,都应以塑造和谐良性的万物关系,创建人人都能体验到自身存在完善性的健全情感空间为旨归。  相似文献   

19.
论人生价值     
人的价值与人生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流行的人生价值概念内含着逻辑矛盾.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的社会价值,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由此就使人生价值的本质在于使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个体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肯定具有必然性,然而有盲目和自觉之区分.自觉的人生价值肯定使个体能自觉地对待人生中的痛苦和逆境.人生价值的自我否定总与盲目性联系在一起,其极端体现就是自杀.自杀是一个悖论.珍惜生命,没有任何理由把自杀上升到精神崇拜的高度.人总是由自己来选择自己的行为,决定了人总处在自我塑造之中.人生自我塑造既发生于社会又影响于社会.人生的审美境界来自人生艺术化的自我塑造.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替的日新月异,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促使人们不断开拓奋进.希望、困惑、机遇、挑战与我们相依相伴.在这一背景的前提下,除了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我们别无选择.认识自我、认识目标、量体裁衣是我们脱颖而出、出奇制胜的前提.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生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知识内化和熟练运用的程度,而人生的圆满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我认识的程度和对自我品牌的打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