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坚守与突变:试论鲁迅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意译"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迅乃翻译界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 "宁信而不顺"的硬译主张,因译文生涩饱受争议.笔者认为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他采取了与其一贯坚持的"直译"相异的"意译"法.本文主要从儿童心理、爱好、审美情趣入手,结合翻译作品的题材、语言等,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鲁迅儿童文学翻译采用"意译"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2.
儿童文学翻译标准是文学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衡量儿童文学翻译作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但是较之于市场上儿童文学作品的数量和种类,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衡量标准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以佐哈尔·沙维特提出的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的两条原则为指导,在此基础上阐发、细化、构建出更加具体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儿童文学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学作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外来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大量译介的同时,应当注意译本的质量。从儿童读者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以及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的传输等三方面看来,有必要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引入译者主体性。从《格林童话》的几个中译本中的语言使用、翻译选材以及文化传输等三方面来考证,译者主体性在儿童文学翻译中是确实存在的,并且有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学翻译标准是文学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衡量儿童文学翻译作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但是较之于市场上儿童文学作品的数量和种类,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衡量标准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以佐哈尔·沙维特提出的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的两条原则为指导,在此基础上阐发、细化、构建出更加具体的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儿童文学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几部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翻译实例,并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归化法在英语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具体运用,指出由于目标读者的特殊性,在处理语言文字信息时,归化法可做为英语儿童文学的主要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现象学是研究意义意向与意义现实之间的关系,彻底打破传统哲学关于主客对立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儿童文学及其翻译有不同于成人文学的特点和要求,现象学的意向性原则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理论指导.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应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  相似文献   

7.
鲁迅一生热爱儿童,在五四之初与其他人一起提出了“儿童本位论”。他不但以实际行动翻译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还在个体创作中为儿童带来许多儿童视角和儿童题材的作品,留下宝贵的财富。探索鲁迅的儿童文学观和译介的儿童文学作品时,重点发掘不为人们所注意的早期小诗和散文诗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鸦片战争以后到五四运动以前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的萌芽期,其中翻译文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林纾一生翻译的一百多部文学作品中,有十四部是儿童文学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尤其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林纾当时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其与现在不同的儿童观、翻译观和文学观.  相似文献   

9.
生态翻译学从生态学的视角阐释翻译现象,依据特定的具体交际语境和交际对象,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考究鲁迅对域外儿童文学作品的译介活动,指出鲁迅翻译域外儿童文学作品的取材适应了当时中国"救救孩子"的特定翻译生态环境,翻译策略的取向适应了汉语世界儿童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文学可以被归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因为它拥有一群特殊的阅读群体,即儿童读者。儿童作品不同于成人的文学作品,儿童拥有自己特殊的品味和鉴赏能力。为了帮助读者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并且满足他们的要求,任溶溶的翻译作品不仅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同时使得文学作品达到"形神兼备"。本文主要以《小飞侠彼得·潘》为例,从语言和文化角度研究任溶溶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所采用的策略,以此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文学作品与成人文学作品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五四前后的外国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前后的翻译文学经历了从中国文学系统的边缘走向中心的一个特殊过程。五四前(1898年~1919年),文学翻译的目的往往是借鉴外国的思想和文明,“思想启蒙”和“消遣娱乐”成为当时文学翻译的选择规范,形成了保守的翻译文学形式库和静态经典性;五四后(1919年~1927年),西方各种思潮涌入中国,“文学改革”和“反映现实”的文学作品成为翻译选择的主流,译作竭力充分表现原文,形成了改革的翻译文学形式库和动态经典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东方杂志》对外国文学作品译介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现状,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东方杂志》创刊20年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分析发现:该杂志对外国文学作品译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且以作家为中心集中译介作家的作品,还特别关注对国别文学作品的译介,同时还译介了大量外国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13.
晚清,在西方科学小说的东渐史上,大量经由日本输入的科学小说如何被移植是中日近代翻译史研究中不应回避的问题。从影响研究的视角,通过对凡尔纳作品的日汉译本对比,考察科学小说在日本明治及中国晚清时期的接受背景及接受态度,分析日本在晚清中国接受西方文学过程中起到的中介作用。并通过考察中文译本的取舍特点,找出中日不同文本内含的多元特征以及各个“文本”的文学性差异,探索凡尔纳在明治和晚清的传播、影响轨迹。  相似文献   

14.
诗歌的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这是诗歌创作和译诗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把握中诗西诗的异同点有助于译诗时再现原作的风格。文学译品的风格由原作的风格、译者本人的文风、译者本国语言的特征、译者所处的时代所决定  相似文献   

15.
口一叶是日本明治时期最杰出的浪漫主义女作家,她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浪漫主义的小说创作却为日本文坛写下重重的一笔。她的作品犹如一颗彗星,在明治文坛的天空划出一道光芒,被誉为明治文学的最高峰之一。她以虚构人生和想象人生的方式从事写作,她的作品表现了日本明治初期女性的苦闷与忧郁以及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6.
“案本而传冶“义理明析、文字允正冶的零度翻译是科技文献术语汉译的基本准则.以颇具代表性的农机具日源术语为例,通过分析其汉译适应化发展过程、特点及理据,提出“译者与文本对话冶的解释学对等翻译观、注重“整体性冶与“共时性冶规范之美的结构论对等翻译原则,尊重源语文化特征的“文化再现冶翻译观等零度翻译理据,阐明了农科术语汉译必须遵循零度翻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与外国文学的译入相比,中国文学的译出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从外国文学作品的译入和传播,反观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名人推荐、影视剧作、大众传媒和非翻译方式推动中国文学在域外的传播。影响传播的因素包括译入语国家对外来信息需求的迫切程度,译入语国家对于外来文化的开放心态和敏感程度,译入语国家对源语国家信息的熟悉程度以及读者的阅读期待。中国文学的译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产出不同难度、不同形式的译本,加快中国文学在域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文体翻译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近年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为例对其在中国内地和台湾的两个汉译本进行分析,得出将文体翻译与儿童文学翻译相结合的思考,最后论述在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如何实现文体翻译的浅显易懂、幽默风趣、富有美感等。  相似文献   

19.
林纾以180多部“林译小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国人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域外艺术园地,第一次实现了中外文学大规模交流,而且以其译作的序、跋等形式,阐发自己在西方文学启发下所形成的新的文学观念,成为五四文学革命的先声。本文试图通过对他的具体小说理论分析,阐述他的文学业绩对我国五四新文学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