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黑格尔的伦理国家概念源于人类自由-权利辩证发展的历史产物,即人类寻求自身自然、道德和理性三种根本自由本性及其权利全面发展和实现的历史实践与创造。这意味着伦理国家的实践建构,必须以精神和道德的自由与平等概念为根本价值准则,使所有公民个体获得生命生存和财产安全及幸福自足的物质生活,发展以公民自治的社会共同体为基础的伦理教育和民主政治,建立与公民普遍利益及其理性自我意识相一致的伦理政治秩序,使人们在普遍享有其自然和道德方面应有的尊严与财富的基础上,回归自身精神和道德的自由本质。  相似文献   

2.
儒家的德性伦理与现代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儒家伦理是一种德性伦理,但具有“共时性”特征及普遍理性精神。德性不是客观化的知识系统,也不是纯粹经验的集合,而是人的生命存在及其自觉(即反思理性)。德性的实现不仅体现了历史的目的性,而且体现了自然的目的性。德性伦理的核心是仁德,其表现形态则是境界。儒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可以融入竞争时代并在新的竞争中形成新的和谐,从而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人的社会角色是历史的、变化的,但人作为德性主体生活在世界上,并以此为基础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点是永远不能改变的。完成德性,提高境界,这就是真正的人生。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3.
神话与宗教:希腊城邦公民文化的深层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瑞英 《学术界》2004,(3):227-236
神话与宗教作为民族精神文化的发祥地 ,对希腊城邦公民社会与政治文化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一方面从神话与城邦的同一性阐明城邦公民文化的法律意识、价值认同以及自由、平等、正义理念渊源于神话 ,并使公民文化中的神话思维具有拟人化、形象化和叙事性的特征 ;另一方面不仅从宗教生活在城邦公民文化中所占有的崇高地位来论述宗教祭祀活动是公民文化的特有内涵 ,而且戏剧、体育、美术与艺术作为公民文化活动的表现形式也与宗教仪式紧密联系的。而宗教生活社会化使公民在拥有共同的神话心理与宗教思维的同时 ,一种政治秩序、社会价值取向被认同 ,一种思想观念体系逐渐形成。这使城邦公民文化表现出独特的思想与精神品性 ,即对自由、平等、正义、法治的崇尚与追求。  相似文献   

4.
健全生态社会的生态伦理是体现自然理性而又尊重自然权的生活规范.其内在的价值立场在自由、民主、宽容、平等与正义的维度,体现为在人与自然界的交往行为中,既捍卫公民作为自然人的一般属性,又保障自然界成员在社会生活中享有自身的权利.生态伦理的价值立场支撑起生态系统中一个充分的普遍的道德世界.这种道德世界体现了彼此相连的共生观念与有效交往的平等观念为核心建构的公共生活规范.  相似文献   

5.
制度伦理及其价值诉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度伦理具有制度伦理化与伦理制度化双重涵义。制度伦理化是指制度本身所蕴含的伦理追求和道德价值理想,强调制度的合伦理性与合道德性;伦理制度化是指人们把一定社会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提升、规定为制度,并强调伦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与法律化。制度伦理具有制度公正、制度自由、制度平等、制度民主的价值诉求。研究制度伦理价值的目的,在于建构制度的伦理秩序,在社会现实中,使得人们能够从合理的制度系统中汲取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意识,进而促进社会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代道德文明建构应该以规范伦理为中心还是以德性伦理为中心?对此学界有较大的分歧.德性伦理和规范伦理各有优劣缺失,同时它们产生的社会现实基础也有较大差别.尽管规范伦理有缺陷,但它比德性伦理更适合现代社会生活对道德的要求,因此,当代伦理学应该以规范伦理为中心,辅之以德性伦理的开掘,形成现代的道德文明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7.
自然伦理与人文伦理:老子与孔子思想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道论哲学以回归存在之道为根本,认为人类生命之德体现道的本源存在,它须回归于道才能真正实现;孔子为仁之学主张人类生命乃天生具有内在德性的存在,对仁的追求同时也是人类德性的实现。老子的伦理向度为自然伦理,孔子的伦理向度为人文论理。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世界决定了采用规范伦理的形式更符合人的实践,更具有普遍意义。然而,人的自由本性则促使人们崇尚完美、追求对现实的超越,在此意义下,德性伦理必将具有引导意义,它是人类追寻的道德目标。因此,在自由、平等、民主的环境下,通过实践交流和对话,在不断融合中形成有生命力的伦理学,这种伦理学应该有规范的底线,亦应体现出德性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生命和伦理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生命是伦理的自然存在根据,伦理是生命对其自身价值的确证。就是说,生命并非盲无目的的存在,而是具有明确价值目的的存在。恶的本质决定了恶不可能成为生命目的,善的本质决定了生命应当以善为目的。因此,生命不是以恶为价值目的的存在,而是以善为价值目的的存在。以善为目的的生命就是伦理生命,它是祛除内在恶和外在恶,追求内在善和外在善的自由存在。相对于自然生命而言,伦理生命既确证了生命的存在意义,又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品位。  相似文献   

10.
时统君 《东岳论丛》2004,25(1):173-176
法律的伦理和伦理的法律是法律伦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关于法律的伦理,研究法律蕴涵的伦理精神及对法律的伦理评判;关于伦理的法律,探讨内含伦理精神的法律的伦理功能、伦理关怀和作用方式,并以此来整合社会大众的德性。伦理精神向法律实体化的转化应是我国当前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1.
在古希腊城邦生活的背景下,亚里士多德建立了一个逻辑自洽的美德论伦理思想体系。亚里士多德美德伦理作为西方的古老伦理传统,其极力倡导和诠释的各种伦理规范,虽然历经了几千年历史的荡涤与洗礼,但蕴含其中的丰富美德精神,对现阶段社会背景下见义勇为付出了沉重代价并逐渐失去它本身该有的公道困境,无疑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道德引领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永祥 《河北学刊》2006,26(3):50-53
“和”之为德,乃是常识,但在现今的伦理思想史或伦理学说史中,却较少系统论及,而对于“和”德在伦理规范体系中的地位,就更是未见有人提及。本文对中国古代有关“和”德的思想作了较系统地梳理;同时,依据历代、尤其董仲舒“德莫大于和”及把“和”视作“天德”的思想,提出了“和”为中国古代伦理观的“总念”的观点,并作了相应论述。  相似文献   

13.
超血亲伦理是基督教最重要的本质特征之一,但由于多种原因,无论神学或人文学科均未对此特征作专题充分研究.有关耶稣颠覆家庭的言行被回避并纳入传统伦理解释.基督教超血亲伦理将地域性的古代伦理扩展为普世的平等伦理,从而成为现代性普遍公民身份渊源.现代化转型期中国公民道德建设以及相关的古今中西比较争论,均重大地涉及基督教超血亲伦理.本文以《圣经》文本为依据,围绕《旧约》到《新约》的家庭观念转变,尝试梳理并揭示超血亲伦理的起源及其构成要素,最后对其历史意义作一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伦理资源向现代性伦理资源的转化,植根于中国当代现实的伦理生活。伦理资源转化中介的基本特性包括伦理生活基础性、主体自由创造平台性、伦理资源中转性。制度伦理具有依据伦理和支持伦理两层内涵、创管者道德和成员道德两个前提、鼓励保障和限制约束两种功能、逻辑态和实践态两种形态。制度伦理的逻辑态接近实践态,现存的制度伦理接近现实的制度伦理,使制度伦理担当传统伦理资源向现代性伦理资源转化的"组织化"中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了构建一个正义的城邦的规划,目的是使得城邦和公民都获得真正的幸福。其方式是通过由低到高的心灵教育,达到正义。柏拉图的被定义为心灵和谐的正义是否具有通常的道德内涵,以及它能否保证人获得幸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这个初步的定义下的正义,确实可以使人获得幸福。但是能够使人达到真正的幸福的正义,却是从最高的善中获得的。哲学家以善自身的知识对公民进行教育和对城邦进行统治,就是为了从根本上实现正义,从而使得国家整体获得幸福。而哲学家放弃最高的幸福"回到洞穴"这个看似悖论的问题,其症结在于个人的幸福与善自身所要求的普遍幸福之间的冲突。一般公民在柏拉图的理想国家中是否真正的幸福,也获得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对话伦理的理论基础是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对话的根本作用在于使人们相互理解,它内在地具有交往合理性。对话伦理的核心是(相互)理解理论,而论证是现实生活中达成理解的主要形式。企业伦理的终极目标是使企业获得内外和谐。和谐在这里的含义是所有利益相关者自由独立地达成一致,即形成“非强制约束力”,而以论证为特质的对话是解决冲突促成和谐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关于道德法律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贤 《阴山学刊》2003,16(3):83-87
道德法律化不仅具有内在依据,同时还具有形式和外在的依据及可能性。但并非所有道德都可以转化为法律。某种道德规范是否应该法律化,关键要看其对维护社会基本秩序和正常运行,以及发展地位和影响。法律固然重要,但它不能取代道德规范。因此,在进行道德法律化的过程中要防止泛法律主义,要准确把握道德法律化的限度及分寸。  相似文献   

18.
张博颖  陈菊 《齐鲁学刊》2005,(4):134-139
经济科技全球化为普遍伦理准备了一系列基础性条件,也为普遍伦理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根据和必要支持。目前世界各国的公民道德建设都是在全球化这一共同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的,这一时代背景使各国在进行公民道德建设时都应对普遍伦理予以考虑和吸收,也使各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从而使国家间的公民道德交流成为可能。地球村落的形成必然会引起国家伦理边界的变化,但是应当看到,在世界上仍然存在不同民族和国家、不同阶级和不同利益的情况下,在强调普世伦理价值的同时,还需要对其作具体的分析。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以促成新型现代化人格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从现代叙事伦理的角度分析孙犁的<铁木前传>,这篇小说的叙事伦理存在三种形态,即时代伦理的大叙事和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和传统伦理的民间叙事.作者的叙事策略、创作风格和生活经验是形成这篇小说叙事伦理形态多重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宁养服务和医学伦理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宁养服务与治疗伦理 ,宁养服务与用药伦理 ,宁养服务与护理伦理 ,宁养服务与心理疏导。宁养服务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保证其生命的尊严 ,同时 ,也要求医护人员加强自身的修养和业务水平 ,成为一名称职的宁养服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