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资本论》第二卷第44页)本文试图就社会主义生产中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特点,作一些初步探讨。一、劳动力不完全的个人所有分析社会主义生产二因素结合的特点,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作为生产的条件是如何分配的。马克思说:“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的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按生产要素所有权分配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任何社会生产必须具有的两个基本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劳动力属于人的因素,生产资料属于物的因素,这两个要素是人们进行物质生产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科学技术也是要素内容之一,它是体现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上面,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标志着科学技术进步程度,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增强了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素质,又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提高的结果。生产要素所有权是指一定的社会小,生产要素归谁所…  相似文献   

3.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农业是决定的生产部门。因此,判明劳动生产者的性质,对于社会形态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我们不能把劳动者孤立起来进行考察,必须考虑到:“不论生产的社会形态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代”。显然,生产方式就是判明社会经济形态的依据,而生产方式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也就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如果我们仅从一方面来立论,就难免以偏概全了。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是社会生产力中的能动因素,是任何社会生产都不可缺少的主体部分。但是,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下,劳动力在生产中的地位,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以及社会对劳动力的使用,则有很大的不同。本文旨在探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对劳动力的安排、使用和培养、保护等方面所具有的特点,从而说明社会主义较之资本主义在劳动制度上的优越性。一、劳动分配的计划性和灵活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实现了一切重要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使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起了根本变化。劳动力已经不再是商品。劳动者在社会生产中就不仅仅是被作为劳动力来使用,而且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他们就有权运用公有的生产资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分社会历史阶段的标志是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的实现形式。决定生产方式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水平 ,而不是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归属。传统政治经济学错误地认为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及其发展要求 ,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只能是资本的生产方式 ,资本的生产方式在运行层次上就表现为市场经济 ,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范畴就是资本的生产方式。资本的生产方式并不是永恒的 ,资本的生产方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产生并将不断地产生否定资本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马克思认为,社会经济形式即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决定的,他说:“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资本论》第2卷,第44页)这个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形式也是适用的。因此,要弄清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必须研究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7.
论分配不公     
所谓分配不公,主要是就生产成果或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而言的。当前的分配不公是指收入差距过大或过小,超过人们主观上所能承受的程度。分配虽是一个经济范畴,但分配中体现着人们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分配不公会使劳动者积极性下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马克思曾经说过,“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3页)这就是说,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特殊方式,表现为生产方式的性质,并决定着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及分配方式。由此可见,研究分配的公与不公问题,必须联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和分  相似文献   

8.
杨承训 《中州学刊》2006,1(4):26-31
恩格斯在论述生产方式的同时总是一起讲“交换方式”,含有社会主义新的交换方式的寓意,丰富了历史唯物论。历史表明,在社会化日益提升的条件下,没有交换方式,整个社会再生产就无法进行。商品———市场经济是交换方式的载体,它既有生产力属性,又有与一定生产关系结合形成的社会属性。商品———市场经济与生产社会化分不开,而社会化包括社会分工与社会联系两个方面,市场经济是社会联系的一种主要经济形式。社会化生产关系要与社会化生产力耦合得紧密,必须有一个发达的交换方式充当中介,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应当包含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辩证关系。如果仅仅用“市场化”取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容易模糊和改变社会主义交换方式的内涵,导致私有化和“市场原教旨主义”。  相似文献   

9.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不论在何种社会,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两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两者结合起来。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从一方面看,在不同经济时期的社会结构中,是很不相同的。例如,在资本主义经济时期,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以两者的分离为既定的出发点。它们是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指挥下,为着资本家的利益而结合的,这种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与平均主义毫无共同之点在让会主义历史阶段,对个人消费品必须实行按劳分配。这绝不是人们的主观臆造,而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生产条件的分配主要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决定了资本主义分配方式是剥削雇佣劳动的分配制度。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从而占有社会产品,并按照资本的大小瓜分剩余价值。而丧失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存,他所得到的只是劳动力的价格。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一直是奴隶主、地主和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劳动者由于丧失生产资料过着饥寒交迫、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只是到了全国解放以  相似文献   

11.
<正> 关于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原因已有很多文章作了分析,原因很多,但我们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因素的结合处于不良状况。(一) 生产力是一种既得的物质力量。它是在生产过程中,由各种既得的物质,即生产力各种要素,进行各个层次、各个侧面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产物。“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44页)。正是这种结合及其不断发展,才使生产要素形成现实的生产力,才使生产力的质和量不断地变化、  相似文献   

12.
<正> 就业问题是与人类社会长期共存,还是与一定的历史条件相联系?传统观点的答案是后者。笔者认为答案应当是前者。所谓就业问题,实质上就是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问题。具体地说,它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能否实现的问题。第二,微观上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在质上是否相互适应,在量上是否合乎比例。第三,宏观上劳动者在社会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亦即劳动者与用于不同产业部门的生产资料的结合比例)是否符合社会需求的结构。根据对就业问题的以上理解,来分析就业问题的历史命运,就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就业问题将与人类社会长期共存。  相似文献   

13.
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内涵、属性的剖析要阐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阐明它的重要意义,首先就要对构成这一规律的基本要素、这一规律的内涵、属性等进行一些剖析。(一) 对构成这一规律的两个基本要素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认识。所谓生产力,就是社会的人们控制与征服自然的能力。它是由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几个要素所构成的。生产力表示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第一个基本要素。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而劳动者则是生产力的首要的和决定的因素。所谓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是一个总体,它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交换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等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是这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所有制问题,现在有四种观点:雨田同志认为是个人所有制;薛暮桥同志认为是部分个人所有制;蒋家俊同志认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蒋学模同志认为只有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离的情况下,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了,因而也就不发生劳动力所有制问题。这些观点都值得商榷。这里我提出第五种观点:(1)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制,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历史上也不存在;(2)对于劳动力来说,只存在它与生产资料如何结合,即劳动者在怎样的条件下,通过什么方式和为谁的利益而使用自己的劳动力问题;(3)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以及由此引起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  相似文献   

15.
关于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流行的观点通常只满足于这样一种解释:它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我认为,这种理解带有片面性.全面地、正确地认识生产力中的人的因素,应当把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包括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富有活力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人不仅要支出一定的体力和智力,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而且还要有起动和发挥这种体力和智力、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生产积极性.只有将生产资料同具有生产积极性的劳动力相结合,才能点燃沉睡于生产资料中的活力,形成现实的生产过程.实践证明,任何形式的生产,都无不渗透着或体现着劳动者的生产积  相似文献   

16.
股份合作制是在改革过程中由劳动者创造的一种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在这种新的企业组织推式中,建立公平合理的内部分配关系,对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调动集劳动力资源所有者与资产所有者于一体的职工的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一、确定股份合作制企业分配方式的依据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①在这里,物质条件的分配就是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按照马克思的本意,在新的社会形态下,随着“剥夺者”的被剥夺,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直接所有者,…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的疑问和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曾提出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在宏观层面如何认识这个原理;二是对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如何解释.生产方式有多种类别.一定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可以和生产方式作为同义词来使用.对资源配置的概念使用要有区分,广义上称资源配置,狭义上不妨称要素配置.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是两个概念,既存在"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关系"这个关系式;又存在"管理方式→生产关系→生产力"这个关系式.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需要修正,结论为:科技生产力(硬技术、既定、静态)→生产方式(抽象)→生产关系(抽象)→管理方式(具体)→生产关系(具体)→合力生产力(动态).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水平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 事物总是存在质和量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生产力是生产率的质的规定,而生产率是生产力的数量表现。但是,生产率在表现生产力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在组织和使用既定生产力系统生产使用价值时,存在着种种不同的选择方式,使得某一个或几个生产力因素的功能没有得到完全的实现,或各个因素间的结构不尽合理,或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没有得到完全的利用,因而同一水平的生产力可以存在多个生产率的数量值。现实的社会生产中,人们常常发现,生产资料和劳动者之质和量大体相同的企业,其生产率往往会相差甚远。可见,虽然生产率是生产力的数量表现,但决不是准确对等的。其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它是劳动者、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的有机的具体的结合。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不仅标志着人类社会控制和征服自然界的程度,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借以建立和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以社会生产方式的性质来区别的。社会生产方式又是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生产力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各个社会形态的共有规律。因而,考察生产力的性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对于什么是生产力的性质、什么决定生产力的性质等问题,还有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打算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指教。  相似文献   

20.
一、应当积极而科学地对待就业工作 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的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资本论》第2卷第44页)就业问题的实质,在于充分实现这种结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就业,也可以看做是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贡献给社会,然后根据这种贡献的大小取得社会报酬。怎样才能科学地组织就业,并达到较快地发展生产这个目的,这需要我们做充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