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在基层实际工作中,重点要用法律和制度管住领导的想法、看法和做法,让依法行政、按制度办事成为铁律。一要管住空穴来风的想法。有的领导干部爱突发奇想、虚幻构想,并以召开会议等形式仓促决策,把个人的想法强加于班子成员和下属部门,让下属违心接受。  相似文献   

2.
袁茂华 《领导科学》2012,(18):29-30
干部犯错误在所难免,领导干部及时对下属进行批评,既是推动工作的需要,更是干部克服缺点、加快成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当今有少数领导干部面对诱惑把持不住,栽了跟头,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管住自己。因此,领导干部要在管住自己上下功夫。管住自己,就要看好"总开关"。世界观是"总开关",领导干部必须把改造世界观作为终生要求,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思想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守住洁身自爱的道德防线,守住循规蹈矩的法纪防线。管住自己,就要守住"第一次"。要克服"仅此一次"的侥幸心理,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一旦迈出"第一步",就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的行为遭到上级领导或下属的非议是正常的。有非议的领导干部未必不是好干部,有非议的行为未必不是正确的。当然,非议也会使领导者心理上的压力加大,使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领导干部如何才能避开这些尴尬局面,正确对待非……  相似文献   

5.
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只要在做事,就总免不了犯错误。下属有错不纠、不惩,有可能宽纵不负责、不尽心的行为;但如果不分性质、情节、动机和不可抗拒因素等特殊情况一概严惩,又可能会抑制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剥夺下属成长锻炼的机会,甚至因小错而失大才。处置犯错误的下属,远远不是一般的"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赏罚分明"那么简单,历史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秦穆公宽恕孟明视的故事告诉我们,领导者要具有坚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正>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其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关系着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党风政风民风。只有时刻约束自身言行,保持清醒,勤于修身,才能始终管住自己,把住小节,真正做到"挡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领导干部生活作风和理想信念是紧密相  相似文献   

7.
正有的领导干部总是能得到同级、下属和群众、舆论的肯定、欣赏和褒奖,甚至上级领导、组织部门和竞争对手都高度评价、不吝赞美;与之相反的是,有的领导干部虽然官居要职,旁人见到他也会礼让三分、客客气气,但明显是基于官场的惯例"做样子",并不是真的对其"竖大拇指",而是在心底里充满了不屑和鄙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这都源于前者身上体现出了让人尊敬、钦佩、艳羡的"霸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格魅力,而后者却只显示出了令人生厌的"官气"。那么,怎么才能培  相似文献   

8.
<正>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是组织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领导干部除了要做让上级放心的好下属之外,还要成为使下属称赞的好领导,因为领导干部履行好职责、实现有效领导,需要有追随者,离不开良好的干部群众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下属心目中的好领导呢?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下属犯了错误,作为领导肯定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否则,只会让下属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既不利于下属的成长和成才,也不利于组织的和谐发展。然而,现实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只善于奖励下属而拙于惩罚下属,还有的领导干部没有充分意识到恰当的惩罚比奖励更能激励下属。惩罚下属也要讲求智慧和艺术,一旦处罚不当,不但起不到对下属的规范作用,反而会招致下属的忌恨。笔者认为,要使惩罚下属真正取得实效,领导干部应  相似文献   

10.
<正>"脸色",是指脸上的表情。当下,有些领导干部在管理下属的过程中,仅仅注重言语上的沟通,这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够的。在工作中,对于有些事情,领导干部一旦讲出来,会有损于下属的面子,不利于与下属进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可以通过摆"脸色",即利用脸上表情的变化来批评或者激励下属,使下属主动、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整,达到言语沟通无法企及的一种效果。这就是一种领导艺术。通常情况下,领导干部给下属摆"脸色",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周正勇 《决策》2013,(1):82-83
在面对下属错误的问题上,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三个基本原则:第一,要允许下属犯错误;第二,要宽容下属的错误;第三要清楚什么错误是不允许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错误,不知道如何应对错误,不知道如何改正错误. 允许下属犯错 人人都会犯错,包括我们自己.如果你说你不会犯错,那么你就不会是一个好职员.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从来没有犯过错误,也从来没有过失……这种人绝不可以信任,他或者是一个弄虚作假者,或者只做稳妥可靠的琐事."  相似文献   

12.
<正>无论在哪个单位,领导干部与下属间的谈话都不可避免,但是谈话的方式有很多,效果也各不相同。个人认为,领导干部与下属的谈话如果做到"五宜五忌",基本上就掌握了谈话艺术的要点,可以收到较好的成效。一宜平心静气,忌大发雷霆。作为一名下属,所做的事情,难免有达不到领导要求的地方,有时候甚至与领导意图相违背。这时候,领导很容易不满意甚至生气,在与下属谈话的时候,就可能充满情绪甚至大发雷霆,把小事化大,大事激化,这不仅不利于工作的推进,还可能会伤及同事间的感情,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作为领导干部,这时如果能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平心静气地与下属谈话,坦诚地指出下属做得不好的地方、做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民为本,着力在"强化民主"、"纯洁民风"、"改善民生"等方面下功夫,使人民群众真正能够"决策自己的事"、"管住自己的为"、"化解自己的怨",找准了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信访工作的最佳对接点,切实治理和消化了很多信访源头。目前,农村信访形势和秩序大为好转,上访人次逐年下降,有60%的村实现了"零信访"目标,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在领导活动中,上级给予下属一定的权力之后,实施监督、检查和指导,教育下属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帮助下属学会按职权办事,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要的.做下属的,也希望自己能够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大胆泼辣地开展工作,做出成绩来.  相似文献   

15.
就一般情况而言,出色的下属是指现实工作和生活中一些具备良好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具有一定专长的人才和工作人员。出色的下属作为被领导者,在工作中如果能赢得上级领导的赏识,一般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才干,有所作为,真正干出一番业绩来。对出色的下属如何赢得上级领导的赏识,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谦虚谨慎蓄好势。所谓出色,是相对于一个部门或单位,或者说是相对于一个固定的群体和局部,以及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而言的,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名下属是绝对优秀的。因此,出色的下属要想赢得领导的赏识,一是不能因为自己的某一件事情或某一项工作干得出色…  相似文献   

16.
<正>穆军全在《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生成逻辑与治理路径》一文中指出,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生成逻辑,本质上就是在缺乏制度规范和有效监督的情况下,领导干部与其下属之间、领导干部之间、领导干部与社会上的其他主体之间的一种利益交换过程。它暗合了公权力利益化和资本化的"游戏规则",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系统过程。领导干部特权现象形成的内在动力是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普遍重视和加强了对干部的监督,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告诉我们,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可以使领导干部少犯错误;领导干部自觉养成在监督下工作生活的习惯,可以使自己不犯错误.  相似文献   

18.
谏术三议     
<正>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能够成为领导的人,当然有其过人之处,但领导毕竟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误。领导层次越高,其错误的社会危害性也就越大。下级领导的错误行为,上级可以直接纠正,但上级领导的错误,下级不能直接纠正,只能通过进谏的方式来促使上  相似文献   

19.
袁芙蓉 《领导科学》2012,(27):24-25
本文的"告状"是指极少数下属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信息,依据自己的判断,向上级领导和上级机关反映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主要领导违纪违规违法"事实"的一种行为.具体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一把手确实存在违纪违规违法现象,下属出于公道正派而具名告状;另一种是极个别下属为了达到个人升迁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等目的,出于对一把手不满而报复,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编造事实而匿名告状.对于具名告状,上级领导和上级机关需要通过纪检监察部门进行调查处理,而对于匿名告状则需要一把手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智慧妥善应对,破解难题,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0.
在潜意识里,我们都会认为,犯错误和有过失是可耻的,而且一旦犯了某些错误或有了某些过失,就会被打上很重的烙印,在很长时间内都很难有翻身的机会。在一个单位,如果下属被领导进行这种意识的灌输,产生惧怕错误和过失的思想,就会产生比犯错误和有过失更严重的后果。假如某一个地方失火了,作为身在现场的下属,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救火,但如果下属惧怕犯错误,他们首先想到的就不会是救火,而是首先想到自己在这起事故中有没有责任、如何推卸责任,甚至逃离火灾现场。这样,比下属犯错误更可怕和更为严重的,就不是犯错误本身,而是竭力掩盖甚至推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