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年困难时期农村饥荒与农村人口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年困难时期,由于粮食和副食品严重短缺而直接导致了全国性、普遍性的大饥荒,加之国家对城镇地区实行较为倾斜的社会政策,这些对农村人口的生育、死亡及发展都产生了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饥荒使人口结婚率下降;大饥荒使育龄妇女的生育率下降;大饥荒使人口总量呈现出减少的趋势。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这些影响一直延续到1970年代中期以后。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的"大饥荒",是全国"大饥荒"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由于缺粮和饥饿而导致的"非正常死亡",在1958年冬天开始发生,接着大规模蔓延,直到1961年上半年基本停止,其中,1959到1961年的三年特别严重。酿成江苏省大饥荒的根本原因,是农村社会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而其根本原因,则来源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极"左"思想、路线、政策的恶劣作用。中共江苏省委虽然无法抵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全局形势,但是省委班子的内部团结、稳健务实作风、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的态度,对大饥荒危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相反,部分县委负责人的极"左"浮夸和相当广泛的基层干部的违法乱纪,则是造成严重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点,是江苏和安徽、河南、四川等问题特别严重省份的一个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3.
19世纪40年代中期,爱尔兰爆发了一场因马铃薯歉收而引发的大饥荒.大饥荒造成社会经济的全面崩溃,致使土地占有形式由小农庄占多数向中型、大型农庄占主导转变,经济结构也随之由种植业向畜牧业逐步转移,同时导致爱尔兰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与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无论诉诸于农民退社权的剥夺、公共食堂,还是从政府救济能力、城市偏向的供应制度,这些单个因素或视角的解释不能让人信服地理解大饥荒发生的真正机制与根源。将解释大饥荒的各种因素纳入到一个能够包容各种假说在内的系统的政治经济学模型,增加了一些被现有文献所忽视的因素如家庭储备与社区共济机制失灵等因素。对大饥荒研究存在的两个重要争论是可以得到消解的,显然,关于大饥荒发生的解释应该同时侧重于粮食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而关于Sen的粮食获取权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对非市场经济的大饥荒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起初主要靠攻陷城池接收官库、剥夺官绅浮财以及绅民进贡来筹措军饷,定都年余后确定“照旧交粮纳税”政策,以田赋作为固定饷源,并推行轻徭薄赋以争取民心.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轻徭薄赋政策在后期未能切实持久推行,为近乎竭泽而渔式的强制征敛所取代.筹饷问题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战略思想的片面性,尤其是在乡村治理上的失策,以及其内部存在的腐化享乐意识膨胀、拥兵自重、人心涣散等严重问题,对战局走势影响甚巨.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农业社会的专制政治结构中,饥荒常常袭击耕作土地的农民,三年大饥荒时期造成了大量人口的非正常死亡,这与僵化的政治结构密切相关。大饥荒事实上成为农民公民权缺失综合症的总爆发。  相似文献   

7.
咸丰初,太平军席卷十余省,清王朝几尽全国兵力,围追堵截,仍无济于事,而财政上却已捉襟见肘.军兴仅三载,耗饷已三千万两,但各路军营、用兵省份的请饷奏折、咨文仍如雪片般飞来.户部开始尚勉强筹措,催解款,拨协济,罗掘饷需;继而各省先后都陷入战火之中,自顾不遑,户部的催解、调拨百无一应.户部又以空文指拨相搪塞,久之空文亦无可指了.咸丰四年,清廷索性把筹措饷项的任务推给各地方自行解  相似文献   

8.
普雷沃对18世纪法国"饥荒阴谋"说的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1768年,他因揭发《饥荒协定》锒铛入狱,形成了关于"饥荒阴谋"说的一套完整的看法。大革命爆发后,普雷沃走出监狱,在革命文化的熏陶下,他对"饥荒阴谋"说进行加工、再造。此外,他还锲而不舍地向革命政府申请经济补偿,并将前任财政总监拉韦尔迪送上断头台,促使"饥荒阴谋"说得到最高革命权威的认可。普雷沃在"饥荒阴谋"说建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表明,小人物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发挥时代"酵母"的作用,在时代大叙事和人生小故事的交融中推动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认为,饥荒的本质不是粮食短缺,而是权利的失败。民主可以预防饥荒,权威政体引发饥荒。饥荒与政体无必然联系,而与政体对公共政策的选择直接相关。要免于饥荒,无论何种政体,都必须追求公平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1959—1961年中国发生了现代人类史上最为惨重的饥荒,导致了人口大量非正常死亡。本文对大饥荒成因、终结和分布差异原因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评述,指出现有研究的解释力度不足,存在诸多可疑之处。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个能融合多个观点的解释性框架,构建了一个中央决策层、地方政府实施层和农民反馈层互动博弈圈,分析了信息流交换异常与否对饥荒蔓延、缓解和终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