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道主义文学主题在工业题材创作中的表现,经历了从现代文坛到当代文坛的多重变化。这其中有两种走向值得关注:一是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的变迁,往往影响着人道主义主题的文学诠释;二是随着“文学即人学”的创作深化,随着工业环境变革中人的问题的凸现,人道主义文学主题的开掘,会不断地以日益丰富而独立的表现形态,逐步走向创作的自觉。  相似文献   

2.
初期新文学,即"人的文学"的理论与创作活动,是五四现代人道主义社会改造整体思潮运动的关键性部分。现代人道主义者对理想的"人"的发现,成为初期新文学的一个核心主题,并在周氏兄弟引领下,引发"人间性的发现"创作热潮。理想的"人"的发现包括四个层面,五四"人的文学"家均做出了新的文学表现:首先将人看作人,却又发现当今国人均非人道主义理想所要求之"人",不过,人道主义人性观认定"非人"皆可改造成为理想之"人",于是五四"人的文学"家着重表现了在人类爱的感召下个体精神"觉醒"的"爱的奇迹",鲁迅、周作人、叶绍钧、谢冰心、王统照、许地山等均做出成功的文学表现,并创造出新的文学主题与形态。  相似文献   

3.
鲍里斯·叶基莫夫是俄罗斯文坛从事农村题材创作的著名作家之一,是农村题材文学的继承者和开拓者。以叶基莫夫小说《治疗之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论证了在农村题材作品中,作家善于以小见大,借助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表现核心主题的创作方法。同时,剖析了作家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对社会生活中道德问题的个人思考。  相似文献   

4.
美国亚裔文学的话语地位和话语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百年前滥觞的美国亚裔文学在最近半个世纪日益走向成熟,在美国文坛逐步确立了话语地位。在不同时期对亚裔美国人作为美国历史书写之话语主体的建构中,美国亚裔文学不断重新制定话语策略,重新聚焦创作主题,经历了视界不断扩大、主题不断多元化的话语书写历程。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人学”。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学,普遍注意和重视了对人的探索和表现。许多文章,不仅把过去已经展开的讨论引向了深入,而且以极大的理论勇气触及了新时期文艺实践中许多新的问题;不少作品积极反映人的生活命运,人的理想追求和人的感情世界,一扫“四人帮”阴谋文艺写神不写人的恶劣空气,促进了现实主义创作进一步走向深化,整个文坛,生机勃勃,空前兴旺。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这个领域里,确实存在着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有的同志,为西方思潮所左右,背离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在理论上或在创作上,大肆张扬抽象的人道主义,产生了不良的政治影响,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相当严重的混乱。与这种错误的宣传划清界限,借以清除污染,端正视听,使大家的思想都统一到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来,是我们每一个理论工作者的战斗任务。  相似文献   

6.
无产阶级文学要不要表现人性和人道主义?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 一种说:人性和人道主义思想是资产阶级的专利武器,是同共产主义思想水火不相容的,所以,无产阶级文学不但不应该表现而且必须彻底批判人性和人道主义。这是过去长期流行的古统治地位的意见,现在也还有不少人坚持这种观点。 另一种意见认为:人性和人道主义并不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概念,它的内容是随着时代和历史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人性和人道主义也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武器,既有资产阶级的人性和人道主义,也有无产阶级的人性和人道主义。无产阶级文学当然不能宣扬资产阶级的人性和人道主义,但却应表现无产阶级的人性和人道主义。我是赞成这种意见的。 无产阶级要彻底批判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但并不是要一般地否定和反对人性和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既承认人性和人道主义,又揭示了人的阶级性,揭示了阶级斗争的规  相似文献   

7.
早期中国新文学的若干思潮脉络在1949年后的祖国大陆断绝或暂时中断了,却在台湾文坛得到延续.20世纪50至70年代台湾文坛主要的思潮脉络有:三民主义文学、自由人文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乡土文学,等等.当代台湾小说随着文学主潮的变迁而呈现丰富多样的题材、主题和艺术表现,形塑了有别于祖国大陆文学的若干特色,是对当代中国文学的重要补充和丰富.  相似文献   

8.
乔治·梅瑞底斯是与狄更斯同时代的重要作家之一,在十九世纪的英国文坛交战中,曾一度以与畅销书作家竞争的姿态而活跃于文坛。百年来,批评家对他的创作思想未形成明确的共识。但是倘若对他的作品深入考察,可以发现,其创作主题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流变性。他由一个在创作初期致力于女性解放的现实主义作家,转向中期以进化论和教育观念完善社会的理想主义者,再过渡到后期创作的现代主义风格。梅瑞迪斯创作主题的嬗变,是维多利亚时期文坛格局中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9.
五四平民文学观念引导下的乡土小说的崛起,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蔚为壮观的创作现象。它在时代洪流中的发展与分化,形成了人道主义的文学和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农民翻身文学两种走向。这两种社会思潮性质的创作使农村社会问题成为重要的社会舆论,推动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张资平是“五四”新文学草创之初影响深远的小说家。受日本自然主义的影响,张资平形成了自已的自然主义文学观:重视科学的描写、暗面描写,强调人的“自然性”。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在文学观和创作手法上对张资平恋爱小说的创作有着深刻影响。张资平不仅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性爱描写的高峰,其露骨的描写也震撼了中国文坛。名利欲影响了张资平文学创作的每个阶段,也是最终导致张资平恋爱小说走向滑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