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楚文化不仅有着昔日的辉煌,更有着永恒的魅力。楚人并不像齐鲁人那样有着三代深厚的文化积累,却能创造与齐备文化并驾齐驱的楚文化,这是楚人所特有的创造性。楚人之所以有这种创造性,是因为火神精神照耀的结果。楚人作为祝融的后裔,在崇拜火神的同时也熟谙了火的特性和规律,并将这种特性和规律运用于社会生活,使之成_为发奋图强的有力武器,从而取得骄人业绩,并形成与火相关的文化特质。因此,火神精神也就是楚文化的精魂所在。  相似文献   

2.
楚文化不仅有着昔日的辉煌,更有着永恒的魅力。楚人并不像齐鲁人那样有着三代深厚的文化积累,却能创造与齐鲁文化并驾齐驱的楚文化,这是楚人所特有的创造性。楚人之所以有这种创造性,是因为火神精神照耀的结果。楚人作为祝融的后裔,在崇拜火神的同时也熟谙了火的特性和规律,并将这种特性和规律运用于社会生活,使之成为发奋图强的有力武器,从而取得骄人业绩,并形成与火相关的文化特质。因此,火神精神也就是楚文化的精魂所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上古楚人的官书,楚金文的出现是楚人以自己地域文化的审美眼光对宗周金文进行“楚化”的结果。金文的“楚化”不仅表现在用笔、结体及构字法的变化上,而且还表现在楚人对大篆字体的变形、草化和装饰美化方面。“楚化”使金文具有了鲜明的地域性、装饰性、抒情性等特点,也强化了书法的书写意趣和笔致韵味,极大地丰富了金文的表现形态和审美趣味,为汉字走上艺术化道路迈开了决定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史上楚人缔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楚文化,楚人创造历史经历了其发展的特殊道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巨大的社会压力下,自强自立,不屈不挠,独立创建了楚国,因而形成了优良的爱国传统。最为突出和集中体现楚人爱国传统的楚文学作品,当属楚辞。楚辞是屈原爱国主义思想的文化载体,其具体内容主要是屈原的"美政"理想,楚人的爱国传统和楚辞的爱国精神,至今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楚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楚人创造了具有浓郁悲剧性的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相对照,它是居于从属地位的边缘文化,偏僻的地域造成了楚人的自卑心理,柔弱是楚人的哲学要义、悲剧人生的起点,楚人从困境中奋起,与中原抗衡,形成了独特的悲剧性格.与华夏文化重理性的主流观念不同,楚文化是重意气、好冲动的酒神型文化,在歌乐和神话的激荡之下,楚人舍生忘死,用行动展示出自己的人格力量,显得尤为悲壮、感人.与北方已经世俗化的社会相比较,楚文化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神秘文化,神灵是楚人崇拜的偶像,祝融的神火曾给楚人带来无穷的力量,随着楚国的强大,信仰的不合理性暴露出来,楚人愈顽强,楚国的崩溃愈迅速,楚文化的衰落更具悲剧性.  相似文献   

6.
简说三峡宜昌地域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楚国自然村落的分布,楚国各阶层墓地的布置,楚国城市及都城的设置以及楚文物遗层中凸现出鲜明的文化光彩,反映了楚人在沿袭周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有新的突破,富有时代和生活气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与居于北方黄河流域的中原人相比,居于南方长江中游的楚人具有特殊的文化心理:楚文化在初兴之时,居于从属地位,是处于外围的边缘文化,楚人被称为"楚蛮"、"蛮夷",这使楚人从不以中华正统自居,也从来没有文化优越感和排他性,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和民族间的相互学习,在开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在融合中保持了自己的生机;世居两湖、江汉地区的自然环境为楚文化的浪漫主义精神提供了汩汩源泉,由此也造就了楚人狂傲冲动的心理特征;荆楚神秘巫祀文化,使楚人从神灵信仰中获得了力量,并由此形成了达观的文化心理.这些文化心理,至今仍然顽强地保存在湖北人身上,体现出楚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荆楚巫术信仰剪纸在中国剪纸艺术中源远流长,具有最为神秘奇特的生存空间。林世柏剪纸艺术创作继承荆楚剪纸艺术传统,以其个性鲜明的艺术世界彰显着荆楚剪纸艺术的文化意蕴,折射楚图腾信仰和儒道思想,反映三国历史,展示荆楚传统民俗,表达楚人对自然美与人文美的追求,蕴含吉祥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9.
楚艺术造型符号体系不仅是上古楚人的文化创造行为 ,而且还是楚人的视觉体验与审美心态的映射。楚人的视感与审美心态有如下特征 :对运动美的神往 ;对整体造型的把握和对特征部分的敏感 ;对色彩美的感悟 ;对空间境界的拓展。上述特征是上古楚人视觉与心理选择的结果 ,它们共同构成楚艺术造型符号的特殊旨趣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楚人擅琴,如今却又为何刮起楚人尚钟之风?究其实质,即阶级意识在楚音乐文化中的顽强表现,本文通过侃琴说钟,为客观上被冷落和淡漠的古琴艺术,恢复其在整个楚音乐文化中所应具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楚美术是我国上古时期具有南方文化品格的艺术事象。作为上古时期楚人奇异而丰富的美术创造 ,它以其卓尔不群的创造姿态和原始浪漫主义精神开创了世界上古美学的新视界。本文试图将这一重要美术现象放在上古世界文化视野中去观照 ,从本土艺术的南北分流的考察和上古艺术的东西对比研究中 ,发绎其独创一格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2.
楚国科技与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国辉煌的科技成就 ,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促进了楚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直接影响到楚文化的各个层面。楚国科技成果体现出华夏民族文化中被两千多年的历史沉积物所掩盖的一种文化传统 ,这就是楚人积极进取 ,兼融并蓄 ,锐意创新 ,充满生命活力的文化精神。楚人的科学理论思维充满了玄虚的色彩 ,天人合一、万物同构同感是其对自然认识的基本出发点。这对于当今的我们和谐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仍不失其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是楚艺术的重要形式特征。就线条类型而言,有平面展开的线和立体构成的线。前者主要以漆画、丝绸图案和帛画为代表;后者则体现在各种雕刻(青铜雕刻、木雕和角雕等)艺术样式上。形成楚艺术线性特征的文化基因在于:楚国特殊的社会形态以及由此决定的尚巫好祀的风俗;楚人的民族性格;老、庄“道”学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线性造型是楚艺术的地域特色和民族色彩的体现,它确立了中国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的传统和主要艺术语言,并作为一种民族特色与西方绘画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4.
清嘉庆年间 ,岳麓书院创建屈子祠 ,改变省城无屈原专祠的局面 ,使“湖南乃屈贾之乡”得以名实相符。此举的文化意义有二。一是将湖湘忠诤爱国的优良传统由北宋上溯于楚国与西汉。二是将岳麓学术由朱熹、张木式向上溯于周敦颐 ,最终确立了湖南学术道统  相似文献   

15.
“郑声”是有别于雅乐的流行音乐的通称,其旋律繁杂,节奏明快,抒情细腻,并常与女乐相配合,追求情感与感官的快适,极富魅力,极具娱乐性,故而被斥为“淫声”。“郑声”之“淫”与郑国的社会现实有关。具体说来,春秋时郑国的政治军事较为强盛,处于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导致其商业发达,受殷商文化的影响而巫风盛行,加上周礼的衰落等都对“郑声”之“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宋卫齐楚也有“淫声”,但这些国家有其特殊性。郑因与周天子同宗等原因,郑声更反映了礼崩乐坏的现实而为孔子所恶。  相似文献   

16.
从红光村发掘的彩绘石磬看纪南城南郊祭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年,在距纪南城2公里处的红光村发现了一批绘有凤纹的石磬,通过对石磬和凤纹的研究,我们发现这批石磬与楚人的祭祀有着密切的联系,纪南城南郊有用于祭祀的祭坛。南郊祭祀对象是一个以祭祀至上神太一为主体,并包括其它诸神在内的"百神"祭祀系统。2004年公布的《上博(四).柬大王泊旱》可以作为楚人南郊祭祀的明证。  相似文献   

17.
客家山歌文化渊源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关于客家山歌文化渊源的探讨,主流的观点是从中国文化中原中心论出发,片面强调客家山歌直接继承《诗经》的文化传统,根在中原。但是大量的材料表明,客家山歌主要有两个渊源: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吴、楚文化的传统,另一是百越和武陵蛮等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而后者的作用更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客家山歌根不在中原,而在赣闽粤客地。  相似文献   

18.
楚国始都郢及初迁时间、地理位置,至今仍是悬而未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参考一些方家的论述,认为楚文王始都郢在今宜城楚皇城,而楚成王二十四年郢已在江陵纪南城,成王二年到成王二十三年为迁都时间范围.  相似文献   

19.
《二泉映月》是中国传统乐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而储望华先生的钢琴改编曲《二泉映月》则为它成功地拓宽了传播与发展的空间,并以其多声性而在中国钢琴音乐文献中占据一重要地位。本文以这首改编曲为研究对象,探析改编曲在传统乐曲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表现,其中涉及到原作产生时代文化背景及音乐艺术创作的审美特征等内容,试以论述中西方音乐结合的成功之处,从而得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楚国是南方的民族融合中心,楚国音乐亦表现出了民族性和融合性的特点。楚国音乐文化接受、吸纳华夏民族的礼乐文化,与中原地区、东南和西南地区以及东南亚乃至于欧洲国家都有密切的联系,促进了北方中原文化与南方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与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