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8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两次遭谗被逐,是李白怀乡情结表现最突出的时候;李白怀乡来自于离乡后的孤独体验;形成李白怀乡情结有类似“成人恐惧”的心理、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农耕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李白怀乡,充分体现了人类渴求恬静生活又不安于如此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2.
自从杜牧之作《李昌谷诗序》,有“牛鬼蛇神”之说,《麈史》卷中记宋景文论李贺有“鬼才”之目,遂使后来的说诗者,谈到李贺,便以为他的胸腹中如有鬼胎一般.所谓“鬼”者,无非是说李贺诗的意象不为常人所理解,它所体现的思维方式亦与常理不合,故光怪陆离、虚幻荒诞之处,使按常态方式解诗的人感到它如鬼一般阴冷而飘忽无定,不可捉摸,以至使评注诸家,众说纷纭.我们觉得,要认识李贺笔下的“鬼诗”,就必须遵循抒情诗“特有的内容就是心灵本身,单纯的主体性格,重点不在当前的对象,而发生在情感的灵魂”的原则,就必须认识李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感知方式.因此,我们不妨借助精神分析学的方法,从诗人变态心理的角度来透视其诗歌创作的表象,追寻诗人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他所表现的对象,他又在何种情态下得到启示,又在何种程度上作出想象和创造,尤其是了解诗人想象力产生的根源和土壤,或许是一种不无益处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作品的悲剧意识及其有限消解丁光清,孟修祥柳宗元作品的悲剧意识源于他的现实人生悲剧。自“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从政治中心贬入南荒僻州。《新唐书》本传说他在那里“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因而,他被贬南荒以后所有诗文创作是我们认识柳宗元...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中有关“月亮”的原型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几乎所有的文学家都对月亮这一宇宙天体表示出特有的青睐,从而使月亮意象成了中国文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种意象之一。《诗》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面对皎月佼人,诗中蕴含了一份撩人的渴望,美丽的忧伤。雄才大略的曹操在慨叹“人生几何”时,也禁不住吟诵出“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诗句。苏东坡又以其独特的情怀,显示出一份难得的旷达,认为“天地之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现代作家老舍带着对现实的无穷感慨来看月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审视了李白诗中所有女性形象后,认为这些写女性形像的作品既倾注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也包含有文化思想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抹煞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从而否定了王安石言李白“品识污下”的臆断。  相似文献   
6.
屈原与贾谊都具有强烈的功业意识和英雄意识,他们作为富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和具有前瞻眼光的政治家,都能够敏感而清醒地认识现实并预见未来.在赋体文的创作上,贾谊直接承继了屈原的艺术精神,重抒写情志,语言瑰丽,情感激切,构思亦与屈骚一致.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中,美丽的花朵是丰富多采千姿百态的.故《爱莲说》开篇即云:“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但是不同的人对不同的花朵的喜爱又往往很不一致。“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周敦颐却与陶渊明、与世人所爱有异,他明确表白:“予独爱莲”。各爱之所爱,这是可以理解的,它反映了人们的不同审美要求与审美情趣。陶渊明爱菊,爱的是它有一种傲霜的气骨,有一种幽淡的韵致;世人爱牡  相似文献   
8.
汉赋“受命于诗人 ,拓宇于《楚辞》。”汉大赋铺张扬厉、结构宏大、语言华丽、句式工整 ,这种审美情趣和特点直接受楚辞的影响 ,故有“楚艳汉侈”之说 ;抒情赋以《楚辞》为模仿对象 ,具有抒情述志 ,注重音韵节奏而篇幅不长等特点 ,它直接脱胎于《离骚》、《九章》。一方面是因为统治者需要歌功颂德 ,文人以辞赋创作作为进仕的手段 ;另一方面文人生活的困顿与挫折 ,诸多悲剧性的人生遭际 ,需要以辞赋写志抒情 ,楚辞也始终在赋家创作中起影响作用。以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为代表的以描写皇宫帝苑和帝王巡狩游宴为主要内容的汉大赋得楚辞之形 ,以贾谊《吊屈原赋》为代表的以抒写个人情志为主的抒情赋得楚辞之神 ,二者对楚辞各取所需而面目各异  相似文献   
9.
论杜甫之狂、逸与礼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甫是狂人,然而与魏晋狂士阮籍相比,杜甫的狂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狂傲,阮籍的狂则多表现为“痴”,即对礼的亵渎.二者的形成均有其社会原因.杜甫亦具有闲逸情调.与陶渊明相比,陶选择闲适的田园生活是选择生命的永恒价值,而杜甫则为关心政治之余的闲适生活体验.另外,杜甫还信佛,但是他并没有把自己真正交付给佛教.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屈原、杜甫有相同的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 ,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反差 ,甚至在现实中根本就找不到理想实现的途径 ,结果 ,依前圣的准则所确立的理想和信念并为之献身的生命根基成了一种虚无的存在。屈原因怀疑社会、历史和宇宙自然而著《天问》 ,最后以结束生命的形式来结束无法得到回答的思考和疑问。杜甫没有产生屈原似的彻底的怀疑精神 ,那些“止于忠孝”、“一饭未忘君”的作品却获得了爱国的意义 ,这是杜甫的一种必然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