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中国是诗画的国度。作为姊妹艺术的中国诗与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关系;诗画结合的艺术形式,是伟大的中华民族聪明智慧与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着我们民族精神文明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画上题诗,作为中国人心理意识结晶的艺术形式,应是“一部揭示人的本质、力量秘密的书”(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国绘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画上题诗始于宋代文人画崛起的时期。不过,中国的诗与画早在汉代就开始有了联系,并且相互影响沿着同一道路向前发展。诗与画的结合,经历了从单纯为诗配画,转为为画题…  相似文献   

2.
绘画与诗歌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中却日益呈现出了融合的趋势。其诗画融合的生成机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虚实相生:诗与画的相似相容;二是艺术语言的不同:诗与画的相异相吸;三是儒道互补:"天人合一"的审美观。诗画融合的艺术形式则表现为诗意画(以诗为画)、题画诗(以画为诗)、诗画合一(诗画一体)和图像诗等四类。古代画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为中国当代画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诗歌为文学(语言)艺术,有人称之为时间艺术、表现艺术、听觉艺术;绘画为造型艺术.有人称之为空间艺术、再现艺术、视觉艺术等;两者分属不同的艺术范畴.为不同的艺术形态。从各自不同的修饰语看,它们从创作过程所运用的手段和表现形式及艺术构思.到艺术品的审美特点风格特色等等,都有着分明的界限和严格的区别。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处理对象区别诗和画:“就处理对象说,诗属于精神哲学.画属于自然哲学;诗描绘心灵的活动,绘画研究身体运动对心灵的影响。”(《笔记》)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人们更断然区别诗和画,德国的莱辛从创作角度区别诗和画:“只有那些搞不清诗、画两者界限的诗人们、画家们,才会继续把‘诗如画’当作金科玉律;绘画凭线条和颜色,描绘那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吴昌硕的绘画艺术思想,对吴昌硕所崇尚的古意、古趣的内容、实质,以及他所倡导的画气说和诗、书画印统一说等命题作了阐述,指出了吴昌硕的绘画思想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于徐志摩的诗歌,人们多以韵律的轻盈、意象的新颖美妙以及艺术风格的飘逸灵动论之,至于其中蕴含的绚丽色彩、风格各异的绘画艺术却没有人提出来专题探讨。本文从诗歌意象的组合、色彩与个性情感的关系、西洋画与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方式及绘画美的动态表现四个方面进行论析,阐释徐志摩作为天才的诗人与学者,如何在诗与画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中寻求契合点,成就其诗歌艺术的绘画美。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李白的九百余篇诗章 ,不仅生动地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生活风貌 ,而且相当广泛地涉及了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领域。李白的论画诗 ,约有二十首 ,与绘画多少有些联系的诗篇近六十首。盛唐时代流传至今的绘画已经廖若晨星 ,现存的唐代绘画理论著述 ,也不过二十余种 ,因此 ,李白的论画诗 ,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盛唐时代的绘画状况和绘画理论的发展 ,将是很有裨益的。李白有关绘画艺术形象的诗句 ,如“闻君写真图 ,岛屿备萦回” ,“图真象贤 ,传容写法”“粉为造化 ,笔写天真” ,“爱图伊人 ,夺妙真宰”。提出了“真图”、“…  相似文献   

7.
文同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诗人.苏轼在<书文与可墨竹并叙>中写到"亡友文与可有四绝:诗一、楚词二、草书三、画四",又说文同"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1]对文同的诗歌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钱钟书<宋诗选注>也说:"文同是位大画家,他在诗里描摹天然风景,常跟绘画联系起来,为中国写景文学添了一种手法."[2]宋诗的发展历程上文同确有其独特贡献,文同以画入诗,创造了诸多色泽鲜润的诗歌意象,文同还是直接以绘画技法和绘画精品来比拟自然风物的第一诗人.  相似文献   

8.
创造性模仿是亚里士多德诗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正是通过创造性模仿 ,亚氏一方面把诗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区别开来 ,另一方面把诗与雕塑、绘画等其他美的艺术联系在一起。在创造性模仿中 ,亚里士多德发现了这些艺术的本质特征。创造性模仿不仅仅是它们的手段 ,也是它们的目的。在此基础上 ,亚里士多德又进一步区分了诗与其他艺术 ,并通过阐述诗是一种用语言模仿现实存在的艺术 ,完成了对诗的艺术本质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一古典主义的美学和艺术,总是把再现和表现朴素和谐地结合起来,在表现艺术中有丰富的再现、摹拟、写实的因素,在再现艺术中有浓重的主观、表情、写意的成分,再现和表现如胶似漆地纠缠在一起,不象近代艺术和美学那样,把二者分化出比较纯粹的表现艺术(如音乐)和比较纯粹的再现艺术(如绘画)。这是由古典艺术和美学共同的和谐美的本质所决定的。苏东坡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其实不止王维如此,应该说整个中国古典的艺术和美学的基本特点也是如此。正如张舜民所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墁集·跋百之诗画》):叶燮说:“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己畦文集》)。诗和画本来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  相似文献   

10.
颜水生 《东岳论丛》2023,(1):98-104+192
新世纪中国长篇小说表现出鲜明的跨媒介特征。作家借鉴绘画艺术构造了“万象在旁”和“有色之画”的境界,通过声音描摹构造了“群籁参差”和“无声之乐”的境界,通过镶嵌诗词曲赋达成“温故知新”和“诗骚之境”。由于绘画、音乐和诗词曲赋都有浓烈的抒情特征,小说中的画面、声音和诗词曲赋既能加强小说的叙事作用,又能增强小说的抒情效果。新世纪长篇小说是统摄绘画、声音和诗词曲赋的艺术整体。在长篇小说中融入绘画、音乐和诗词曲赋的技术和艺术,不仅体现了新世纪中国作家努力与世界文学对话的攀登精神,也表现了新世纪中国作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1.
晚明嘉定著名文人李流芳论诗以情性为本位,重视诗歌艺术形式的功能价值,这两方面共同构成其主情论诗学思想的主体.基于此,他还提出了"各成其一家"、"画会之诗总不似"等诗学见解.在与公安派、竟陵派人物交游的背景下,李流芳论诗既与公安、竞陵相类,又通过客观意义上的对明代诗学资源的批判性继承纠补了二派诗学的缺失,由此显示出不激不偏而又特立鲜明的诗学立场及人格范型,这便是李流芳诗学思想的文学批评史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李军 《阴山学刊》2007,20(2):50-57
在油画艺术领域中,笔触是油画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同时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它以丰富的表现性和情感传达力在艺术家和观者的心灵之间架起一道互相沟通的桥梁,它的表现力特点是使作品具有个性及时代精神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触作为油画艺术中的重要表现语言,随着油画艺术的发展、变更,在不同时期或不同风格流派和艺术家那里各有表现特色,不同艺术家以其自身的艺术才质和内心情感体验赋予了笔触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审美韵味,这也决定了它在油画艺术领域中必然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在中国油画艺术发展中,笔触的审美内涵被赋予了特有的民族审美精神和文化内涵,其艺术表现力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内心审美需求,使笔触的审美功能得以进一步地拓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丁太勰 《学术探索》2012,(2):124-127
《左传》与希罗多德《历史》分别是中国与希腊古代两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两书在叙述上都兼备理性与诗性的特征,既能以历史与科学的理性来辨别史料之真伪,解释怪异之现象,又能以诗化的叙事说理、语言艺术以及情感表达来丰富史书的内涵。理性与诗性的交融,是两部史书在叙事艺术上具有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诗中有画”是中国古代诗学的经典批评术语,围绕着它,生发出了诗画转化说、诗画相异说和诗画一致说。究其本意,苏轼所认为的“诗中有画”,是指诗歌要像绘画一样具有相似写意风格,并且这种艺术风格是由绘画主导产生。围绕着“诗中有画”的争论,反映了不同时代对诗歌形与神关系的不同看法,是一种话语运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生命原初的创造活动--论马利坦的艺术发生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法国著名的基督教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雅克·马利坦(1882-1973)的艺术发生原理非常独特.他认为艺术的本源是诗,诗是发生在人灵魂深处精神无意识领域的一种非概念、直觉的智性活动.马利坦的艺术发生原理上溯到文艺活动的源头,不仅还原了文艺活动鲜活的原生态,同时肯定了文艺活动的自我生成和自我规定的特点.此外,马利坦还从文艺发生学的角度强调了文艺和智性的共生关系,马利坦的艺术发生理论为我们进一步揭示文艺创造精神活动的深层奥秘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通过格式塔质的思维模式与意境的审美想象空间存在的超越性比较,把握我国传统文论中独特的意境营造和鉴赏,特别是在诗词、绘画、雕塑、舞蹈、书法、建筑、音乐等诸多艺术门类中表现出的至境形态。各门艺术也因意境而找到了共同可以交流的语言。  相似文献   

17.
许海 《阴山学刊》2010,(5):46-49,112
虽然诗歌和音乐具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在艺术根源、幻象性质、语言运用、符号载体、内在品质这些方面分别存在梦境与醉境、空间与时间、理性与感性、能指与所指、诗歌与诗意的重要区别,并因此具有不同的艺术性质。分析这些区别对于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理解艺术的本源,拓展艺术原理,把握艺术趋向音乐的根本原因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方诗画关系与莱辛的诗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画相分是西方文艺学史上自古希腊以来占主导的传统,其中不少观点在今天看来,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一些中国学者对西方诗画相分的理论缺乏充分的辨析,往往囿于字面的相似,将其与中国诗画一律的理论混为一谈。西方诗画相分论中最有影响的是莱辛的诗画异质说和诗优画劣论,但若从学理出发,莱辛的诗画观可商榷之处甚多。诗画不同却平等的两个艺术门类,不存在高下优劣之分。我们在分析诗画关系,尤其是分析与西方迥然不同的中国传统诗画关系时,不应唯莱辛诗画理论的马首是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