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伍文义 《学术研究》2005,(11):118-121
南海神庙是中国南海丝绸之路的重要象征,其铜鼓诗及其铜鼓文化反映珠江三角洲族群团结、勇敢和开拓的胸襟,是岭南文明的一朵奇葩。这种优秀传统是源于当地的生产、生活,又是融合了四方先进文化来发展自己的真实写照。它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2.
北海铜鼓记载了北海市先民的精神文化、艺术、风俗以及社会发展诸方面极为宝贵、真实的实物资料。通过介绍北海铜鼓发掘调查情况 ,论述北海铜鼓的族属及用途。  相似文献   

3.
陈文 《社会科学家》2000,15(1):86-90
岭南地区是古代铜鼓铸造和使用的主要地区之一,各类铜鼓都有发现。对铜鼓制作的过程、形状、时间,工艺过去研究得较少,本文对此作了略考。  相似文献   

4.
李静生 《殷都学刊》2013,(4):116-119
在海南铜鼓和铜釜独特的造型、精美生动的纹饰、铸造痕迹上存在着丰富的信息,而且在铜鼓与铜釜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从铜釜转型到铜鼓的变化过程,为探索铜鼓铸造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贯通铜鼓鼓面、鼓身、鼓足的缝线蕴含着铜鼓铸造方法的重要信息,研究缝线的用途和作用是揭示铜鼓铸造方法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5.
铜鼓是亚洲东南部青铜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自奥地利学者黑格尔以后,对铜鼓的系统研究已进行了多年,但目前在不少问题,包括在铜鼓起源问题上,仍存有较大的争议和未解之处。云南早期铜鼓的起源与北方游牧文化之间可能存在历史的联系,理由是:由于古代气候的变迁,造成北方的草原游牧民族较大规模的南迁,游牧文化对于云南早期铜鼓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伟卿 《学术探索》2002,(5):110-113
铜鼓研究是一个长期的求知过程。F·黑格尔曾以“铜鼓的同一性”而作出其卓越的历史贡献。 10 0年过去了 ,随着新的田野资料大量涌现 ,便不宜墨守成规 ,而应运用一元多支的多层次分类法 ,去修正黑格尔的不足 ,从而认识时空交叉、错综复杂中的铜鼓谱系  相似文献   

7.
广西东兰铜鼓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璀璨之星,其传承保护可以助推乡村经济发展,提高乡村文明程度,促进乡村和谐安定,提升乡村生活水平,对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东兰铜鼓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多重困难,应当通过转变发展观念,树牢铜鼓文化传承保护意识;完善基础设施,加大铜鼓文化村落建设力度;动员各方力量,凝聚铜鼓文化...  相似文献   

8.
在昆明市博物馆内,陈列着我省出土的铜鼓,它们是云南青铜文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9.
《中文信息》2007,(12):116-119
薄荷片推荐:苗年节是雷山苗族每年常规节中最隆重最具代表性的节日,在贵州苗岭主峰雷公山下的苗族同胞,至今仍然保留着“以十月为岁首”的周代纪年法,每到阴历十月,五谷丰登之时,苗家山寨一派欢腾、芦笙声、铜鼓声、酒歌声,此起彼伏,苗族新年也便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0.
《中文信息》2008,(1):127-12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坐落于南宁市民族广场东侧,创建于1934年,现有藏品五万余件,其中一级藏品一百多件,包括80万年前的手斧,新石器时代的大石铲,商代的兽面纹铜卣,汉代写有370多字的《从器志》木牍等出土文物藏品;馆藏有大量民族文物,收藏有铜鼓360多面。  相似文献   

11.
从国内外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的经验来看,保护铜鼓文化应以原生态的保护作为核心的理念,"参与式"保护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其核心思想在于"赋权",使当地群众在其熟悉的环境中能够充分地把自己的知识及技能运用到保护项目中。铜鼓文化的有效保护应采取"四化",即数字化、活化、进化和符号化的综合而恰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方古代铜鼓立体塑像研究陈文铜鼓研究自本世纪初以来,已经涉及源流、分布、类型、花纹、宗教、艺术功能、合金成份、音乐性能等诸多方面。但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人对铜鼓的立体塑像作过专门的描述和探索。本文意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对铜鼓立体塑像依类阐述,并就...  相似文献   

13.
艺术是人类最重要的才能,是人劳动创造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表现思想感情的精神产品。艺术的本质是指艺术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艺术这种事物的内部规定性,其特征是真实性、形象性及典型性。艺术的价值取决于艺术的独有特质,可概括为:创造性价值、真理性价值、社会性价值、审美性价值。艺术根据对现实中的美的认识,对美的升华和凝聚。艺术家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超越就是艺术的精神。艺术创作也是一种生产劳动。艺术和美密不可分,艺术美具有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和更理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艺术能否定义,应该怎样定义,一直是人们思考和关注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历史上艺术定义的几种主要方式的考察,指出了艺术的独特存在方式决定了要想一劳永逸地为艺术作出一个终期规定,用一个抽象框架穷尽在时空中不断运动变化的艺术是不可能的。一种艺术理论的意义仅在于为时空中某种具体艺术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5.
论素质教育观下艺术教育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素质教育视野下普通学校艺术教育应具有的基本特征,探讨了普通艺术素质教育有别于专业艺术教育的特点,这就是:全面性、辅德性、益智性、审美性。从而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3.0时代,区块链为艺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建立于技术世界的NFT艺术被推到风口浪尖。本研究从关系美学视角出发溯源参与式艺术及其在数字时代的形态,阐释NFT艺术的生态链,从生态链各个环节的参与性揭示NFT艺术是参与式艺术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提出NFT艺术对于艺术生态链拓展的可能性,并探究NFT艺术生态链的数字治理,从宏观层面框定NFT的法律监管体系与政策合规性,从中观层面协同NFT主体规制与技术规范,从微观层面提升大众参与NFT艺术的话语权,以此助推NFT艺术生态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原始礼仪艺术的符号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可将原始艺术分为自然艺术和礼仪艺术。前者是先民个体生存技艺的精湛化,具有个性自由的原创性,后者反映了原始族群的意识,与巫术礼仪相配合。原始自然艺术的发生是遗传结构和社会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艺术形象的符号化过程中,自然艺术与礼仪艺术逐渐分化。礼仪艺术在图像的层面上,经历了抽象化的符号过程;在指示的层面上,经历了规定性的符号过程;在象征的层面上,经历了选择性的符号过程。礼仪艺术的成长,内在地是由自然艺术而来的,它完成了从图像符号到指示符号再到象征符号的演进,逐渐远离了最初的模拟写实的对象,而完全归属于一个文化的解释系统。中国原始礼仪艺术的符号系统体现了分离转换、象征图解、交换沟通、巫技掌控、整合建构等五大功能。  相似文献   

18.
艺术是人性的生成。因此,艺术教育的实质就是人性教育。对应于人性生成的三个阶段,艺术教育也分为三个层次。审美是人性历史的最高成就,因此,艺术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审美教育。纯技巧和道德化的艺术教育是对艺术的异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去年在昆明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对过去探讨较多的古代铜鼓的起源、分类、纹饰、族属、传播与交流诸课题,作了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对古代铜鼓的造型艺术、音乐性能、冶铸工艺、合金成分与金属材料等新课题作了重点探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将讨论会上的主要论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艺术心理学是一门探讨艺术创作规律、揭示艺术欣赏中心理现象的边缘学科,在艺术活动及艺术教育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因此,艺术院校应当开设艺术心理学这门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