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工闲暇生活的质量问题是关乎农民工利益的民生问题。当前农民工闲暇生活质量不高,闲暇时间少,没有幸福感,满意度差这有悖于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因此,应对农民工进行闲暇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在对农民工闲暇教育的目标定位上,总体上应以"谋生型"教育为主,"乐生型"教育为辅,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整合管理、教育和服务的功能,提高农民工闲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了解我国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为党和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2006年8月,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城市农民工工作和生活条件普遍较差。他们劳动强度大,生活开销大;文化程度低,社会保障低;工作环境差,生活条件差;文化娱乐少,技能培训少。尽管如此,但多数农民工仍认可目前生存的现状,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3.
较高的闲暇生活质量作为市民性的重要特征对于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市民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农民工的闲暇生活质量总体水平偏低,表现为闲暇时间缺乏、闲暇活动简单、闲暇品味较低等.为此,需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提高农民工的待遇,保障其权益以增加闲暇时间,动员组织援助以丰富其闲暇活动;宣传优质闲暇文化提高其品味,提升其自身能力和素质为提高其闲暇生活质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城市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包括客观生活质量和主观生活质量。客观生活质量具体表现为居住状况、工作状况和权益保护、消费状况、婚姻家庭生活、社会交往、闲暇生活、健康状况7个方面,主观生活质量用生活满意度来测量。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城市农民工的居住环境较差、收入偏低且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婚姻家庭生活质量不高、社会交往主要局限于初级社会关系网络、闲暇生活单调、身体健康状况普遍较好。城市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以生活内容诸项排列,从高到底依次为:婚姻生活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闲暇生活满意度、就医状况满意度、居住满意度、收入满意度。尽管城市农民工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满意度有一定差别,但总体上感到比较满意。导致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较低的原因有很多,社会排斥是其中之一。城市农民工由农村进入城市后,遭遇了城市对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交往方面的排斥。要提高城市农民工的生活质量,须改革户籍制度,降低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门槛;建立覆盖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一体的用工制度;积极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提高城市农民工的闲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工户籍由农村转为城市,在他们转户之后生活质量、组织公平感及社会支持是否发生了变化,是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400 名转户和未转户青年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发现:转户后青年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居于中等水平,但其生活质量、组织公平感及社会支持都比未转户的青年农民工差。男性转户青年农民工的心理领域生活质量比女性高,“30~44岁”组心理领域生活质量比“16~29岁”组高,“无子女”组社会领域生活质量比“有子女”组高;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月收入对转户青年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没有影响。转户青年农民工的社会支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组织公平感越好,生活质量越高;组织公平感在社会支持对转户青年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社会支持通过影响他们的组织公平感进而影响生活质量。要提高转户青年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就要呼吁社会和相关单位给他们更多的社会支持,增加他们的组织公平感。  相似文献   

6.
外出务工农民难以城市化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最易于城市化的行为主体农民工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农民工在城市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农民工在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活及文化心理状况方面探究农民工城市化的能力。其基本结论是:农民工难以城市化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质量与普通市民的较大差距,是他们从经济上和心理上难以城市化的巨大屏障。提高农民工的城市生活质量是目前推进城市化的政策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7.
开展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工作生活质量问题研究,为政府推动企业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管理制度创新,破解农民工生存发展中的各种难题,提高农民工的工作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质量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江苏省农民工情况的问卷调查,揭示了其自然状况以及受教育、工作、生活、收入、权益保护、社会保障等基本情况,全面反映了当前农民工的实际状况.在此基础上,就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市民化的途径、农民工权益保护、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农民工的住房问题解决办法、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重大社会政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农民工的劳动环境、生活环境及其社会环境的探究,进行了对改善农民工生存困境的思考,认为必须要关注农民工的职业健康和创建安全的劳动环境,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环境及其构建农民工的新形象,为农民工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提出改善农民工的生存困境问题是实现农民工自由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从流动人口的精神文化生活看城市适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农民工进入城市后的适应对我国城市化具有重要意义。农民工的适应有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当前,农民工的适应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通过改善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农民工阶层的素质提升,可以帮助农民工适应城市发展,融入城市化和社会的主流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1.
新常态下,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挑战表现在三个方面: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存在放缓倾向、农民工市民化稳定性存在减弱倾向与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难度存在增加倾向。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提供匹配供给与需求的就业信息服务、降低农民工城市生活成本可有效应对新常态下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挑战,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制约因素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在文化程度、打工目的、城市认同感、生活方式、工作期望等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迥然不同。基于此,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成为新时期推进城市化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但由于受当前的制度政策、社会管理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缓慢。为此,应重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重点推动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特征的制度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教育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市民化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但受农民工力图融入城市的主观能动性与城市生活的规则与其惯有方式对农民工排斥的影响,形成了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的“非嵌入性”困境.因此,分析农民工市民化“非嵌入性”困境的影响性因素,找到解决路径,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其市民化问题是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返乡创业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在空间、时间、速度上实现了三维协调,同时,返乡创业还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职业身份转变、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传统不科学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需求相契合,对市民化建设起到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大鸣对中国农民工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也是我国规模性农民工群体刚开始兴起的重要时期。一直以来,周大鸣持续关注着中国农民工在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国内主要涉及中国农民工群体内部分化与转型、“散工”、城市少数民族、城市新移民、农民工与城市化等;国外主要关注海外农民工的研究。当前,农村大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仍是主流,进城农民工分布全国各地区和各个行业,对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产生广泛影响。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仍然跟农民工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皮村3331名农民工心理压力状况的调查发现,农民工整体心理压力超出适中水平,熟练劳力动型农民工存在数量庞大的中度 、重度压力群体,中年农民工受工作和生理因素双重影响压力最大,处于婚姻存续和婚姻破碎的状态农民工心理压力较大,专业技术型层次的农民工心理压力较小.建议通过优化农民工生活环境 、改善农民工生活质量 、加强农民工心理援助服务 、建立心理减压工作长效机制等方式舒缓农民工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在城市内的生活质量直接影响到农民工的何去何从。本文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就业质量、社会保险质量、住房质量、社会关系质量、心理认同5个维度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整体不高、就业满意度也较低,城镇社会保险覆盖率低,整体住房满意度达不到期望,在本地社会关系网较弱,对城市的归属感不够强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应该加强人力资本的积累,将城中村管理划入城市建设中,应该继续提高社会保障福利待遇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民工艾滋病感染率也在逐步提高,进而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重大大问题。如何针对农民工的特点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如何通过制度改革,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创造他们和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条件,保障他们的性健康权利,进而解决农民工的医疗卫生保障问题,提高农民工的社会福利,成为当前解决农民工防艾问题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与维护农民工精神文化权益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普遍处于十分缺乏状态,造成农民工精神文化权益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工作劳动强度大、缺乏合适的文化生活载体。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城市政府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主动担负起维护农民工文化权益的责任,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真正拥有越来越丰富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国家对农民工问题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农民工群体的就业、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农民工目前在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