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本文以分组讨论式教学法为例,介绍讨论式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理想教育应渗透理想与现实、兴趣、实惠、责任、奋斗和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及最高理想七个方面的关系,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些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学习与教授、个人追求与社会环境、舆论导向与课程内容等,这些环节、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思想道德修养》教学的特定系统。《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中系统功能的发挥,不仅决定于《思想道德修养》构成教学系统诸要素所具有的功能,而且决定于《思想道德修养》诸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个体咨询是借助于心理咨询,但又不同于心理咨询的方式,是由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给学生答疑解惑,解决个别学生问题的过程。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解决学生心理困惑的一个方法和途径。个体咨询方式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整体教学效果,本文具体介绍个体咨询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整体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的放矢地改进《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要做好调查研究 ,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意见及需求 ,发现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是对东华大学《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状况调查的分析及总结  相似文献   

6.
个别沟通是《思想道德修养》课整体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形式,极大地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整体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个别沟通可以采取课后与学生直接面谈、电话沟通、书信或邮件沟通、OICQ或人机对面沟通等方式。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高校“两课”教学的一门主课。文中从探索其教学规律的角度 ,阐述了该课程教学中如何处理研究对象与教学对象、是非判断与价值判断、理论启迪与情感激励以及塑造意图与接受心理等四个关系。并结合教学实践 ,提出了正确处理上述几个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现状出发 ,提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认为《思想道德修养》课应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以专题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 ;要改革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既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又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 ;要依托专职辅导员和德育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加强队伍建设 ,紧紧抓住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教材体系、教学体系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要面对的一个矛盾。着力解决好它们之间的矛盾是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前提与基础。教材体系是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但教材体系不能等同于教学体系,更不是教材体系的翻版或者简单重复,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进行的创造性劳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是构建科学有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的前提。以学生为本,依托教材,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构建科学有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与法基》)课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本文对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源自古希腊,在古罗马表现甚为明显.公、私法划分的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公法和私法实现了由概念性分类到结构性分类的转变、第二次飞跃是公法和私法从结构性分类到两者的重组与新法域的出现.两次飞跃都充分体现了公、私法划分理论的精神实质,那就是限制和规范权力与维护和规范权利.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职会计专业生源的逐渐趋向中职化,经济法课程如何适应会计专业的中高职衔接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课程在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经济法课程适应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系统性培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环境法双语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环境法学知识和外语知识并重的专业人才。然而,环境法双语教学在教材选用、教学模式选择、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环境法双语教学尚不具备实现这个目标的功能。为实现环境法双语教学目标,应该编写适合国内教学使用的环境法双语教学教材,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适当延长课程课时,提前开课时间,并为加强环境法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提供课程支撑。  相似文献   

14.
论法律基础教学中的法律情感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基础课程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法律意识的培养应该是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其中,法律情感的培养是法律意识培养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情感,就应当将揭示法的理性、法的价值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法治建设进程中,国家法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国家法向广大农村推进之时却面临着重重困境,广泛行之有效的是民间规则.在此情形下,探讨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关系,对于完善以国家法为主导、以民间法为补充的现代农村法律体系,是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被教育部新增为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夯实社会法理论基础,正确诠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制发展中的应然与实然;要理顺课程体系,处理好这两者内容上的衔接;根据课程特点,强化案例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得关于该学科的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渠道。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文章就如何通过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来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目前应着力培养起大学生遵从法律权威等四种基本的法治思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优化和改进“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育主体的适应技能、革新“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体系等措施来卓有成效地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法经济学研究本土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法经济学研究尚处在理论移植阶段,有必要进行本土化研究。法经济学本土化是指发源于西方的法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的法制环境、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实现有效结合的过程。我国法经济学的本土化研究需要本土化的经济学和本土化的法学提供支撑,要以研究“中国的”法律现象和法律实践为出发点,以法经济学教学为重要手段,以构建中国的法经济学理论体系为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9.
法学专业(工程法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既掌握法学基础知识、又具有建筑工程基础知识背景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建筑法学”则为该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本文就“建筑法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国家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是原有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融合,但是在当前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存在许多的弊端,如:教学内容过于侧重于法理讲授,授课方法倾向于"填鸭式",缺乏吸引力等,因而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改革势在必行,从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模式转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