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南东安县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大坳工区第3组村民谢红军是个残疾人,他在海拔1200米的高山密林里,含辛茹苦养育两名女弃婴,在当地被传为佳话。17岁时不幸失去双手,29岁和30岁时捡回两个女弃婴收养作女儿  相似文献   

2.
香港志愿团体邻舍辅导会日前调查了香港60岁以上拾荒老人的生计,发现他们的收入来源大部分靠捡拾纸箱和汽水罐。 这份调查在香港深水步区进行,调查人员从每日进出废纸收集店铺的370多人次的拾荒者中,抽取了37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显示,老人拾荒主要为赚取更多的金钱,其次为生活所迫,金钱是其生活中感到最担忧的事。近七成拾荒老人的收入在400港元以下,有四成老人每月支出在1500港元以下,反映出拾荒老人的生活捉襟见肘。受访老人中七成人年龄在70岁以上。  相似文献   

3.
14年前,一个病弱的女弃婴有幸得到一对大义夫妇收养。不幸的是,这个女婴长到13岁时,患上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生命危在旦夕。为了延长她的生命,善良的养父母不惜花光积蓄,变卖所有家产……  相似文献   

4.
弃婴是社会的痛处,弃婴问题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和政府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在分析我国对弃婴救助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弃婴救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弃婴救助的对策建议,如健全现有的法律法规、完善现有的儿童福利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弃婴"的形象."弃婴"的过去往往无据可查,"弃婴"的未来却是五花八门."弃婴",较常人更有故事的可塑性,引起的社会思考也更多更复杂.文学作品中的"弃婴"故事是作者依据一定的文学理论创造出来的,可以说文学作品中的"弃婴"其实就是作者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丹阳市农妇王六娣有一个清贫的家,可自从10年前她收养第一个弃婴起,到如今,已先后有近百位残疾弃婴在她家里生活过。 1984年深秋的一天,丹阳市云阳镇城北八组,王六娣相依为命的丈夫去世了。这无疑给王六娣这个农村妇女以巨大的打击:两间小破房里有了丈夫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啊,如今只有她一个人守着这残缺的小家了。独居的日子,她常常泪  相似文献   

7.
钟汶 《百姓生活》2012,(9):37-38
正26岁时将捡来的未满周岁女弃婴收为养女1984年9月16日,是范芬荷永远难忘的一天。那天傍晚8时左右,在成都火车南站商场工作、时年26岁的范芬荷听一位女同事说,商场的厕所外放着一个小包裹,里面好像是个孩子。怀着几许好奇,范芬荷与这位女同事走过去一看,包裹中果然是个女婴。只见女婴面部浮肿,眼睛紧闭,非常瘦小。她们打开包裹,发现女婴的小手上系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无名  相似文献   

8.
暖暖     
夏兰吉 《老友》2009,(8):18-18
暖暖是个弃婴,养父母都是双目失明的残疾人。就在暖暖百日那一天半夜,父母把她丢在养父家门口,放了一挂短鞭炮一走了之。养父开开门,没有多想就把暖暖抱进屋,放在两位老人中间。养母说入冬以来两位老人的被窝里从来就没有暖和过,这一夜,被窝里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赛珍珠一生从事的跨文化创作、学术研究和社会活动,均为其文化相对主义思想的体现。在《大地》中,赛珍珠客观地描写了一幅幅中国农民的真实图景,字里行间表达出对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普通百姓由衷的钦佩之情。小说中两个主人公王龙和阿兰形象凝结出两个文化主题———弃婴卖童的主题和恋土地情结,都反映出赛珍珠的文化相对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0.
菇茼 《今日南国》2005,(23):88-91
爱心的姐捡回一个濒死的弃婴。突然一天。的姐病倒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丈夫绝情地要她作出选择,要么离婚。要么将弃婴送回孤儿院。的姐选择了离婚,带着弃婴艰难地生活。  相似文献   

11.
成都有一对颇为引人注目的巨人明星夫妻:妻子因患脑垂体瘤术后继发性癫痫而退出了国家女子青年篮球队;丈夫也因垂体瘤在单位破产后找工作屡屡碰壁。两个身高均在2米左右的巨人只能蜗居在一间只有10多平方米的低矮屋子里,还要供养一个收养的弃婴……  相似文献   

12.
据媒体报道,河南有两位年过七旬的拾荒老人,捡到邻村村民的3万元现金后物归原主,然后继续自己的简朴生活。每天天不亮,75岁的涂行善和72岁的老伴刘氏就会推着三轮车出门,去捡拾废纸、塑料瓶,这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现在周边的人几乎都知道了这对老夫妻捡  相似文献   

13.
水滴 《百姓生活》2014,(12):41-42
37年前,已有6个女儿的父亲捡回一个残疾男弃婴。因为父母偏爱这个没有血缘的弟弟,姐妹们早先对父母颇为不满。后来,随着姐妹们渐渐长大,她们理解了父母的大爱。在父母离世后,面对父母遗产和残疾弟弟,姐妹们做出了一个感人至深的选择——把父母遗产全部留给残疾弟弟……父亲捡回的弃婴成为家中宝李洪仁出生于1938年,是大庆林源输油公司工人。  相似文献   

14.
婴儿安全岛旨在保护弃婴生命,但其极度保护送婴人隐私的措施客观上纵容了遗弃犯罪的发生,同时也违背了“有罪必罚”的传统道德,使其保护弃婴的设立初衷难以实现.救助弃婴生命应是多管齐下的机制建设,一方面应加强对遗弃犯罪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应增强婴儿父母的法律和道德责任意识,同时完善残障、病患婴儿的救助措施.惟其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遗弃行为的发生,切实保障弃婴的生命权.  相似文献   

15.
陆羽与茶     
刘风美 《社区》2017,(26):13-13
传说茶圣陆羽是个弃婴。公元733年的一个清晨,在龙盖寺修行的智积禅师,路过西郊的一座小桥时,听到桥下有哀哭之声,俯身一看,他发现一群大雁正用翅膀护着一个男婴。智积把这个弃婴抱回收养,并让在龙盖山麓开学馆的饱学儒生李公夫妇代为哺育教养。智积是唐朝著名高僧,唐代宗时曾被召入宫,给予了特殊礼遇,可见他是一个饱学之士。  相似文献   

16.
微波 《百姓生活》2011,(9):35-36
罗朝敏和王登仙是一对下岗夫妇,2004年2月为养家糊口,接手一个刚满月的女婴当保姆。不料,狠心的雇主送来孩子后就遗弃了亲生的女儿。7年来,这对善良的下岗夫妇视孩子为己出,靠打工含辛茹苦地养育着这个女弃婴……  相似文献   

17.
弃婴是台静农《地之子》集子中普遍存在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在生活上或在精神上被时代和传统文化所抛弃。对沉默麻木国民的呼唤和启蒙要从弃婴着手,不但揭示他们的悲惨境遇,更要关注他们精神的压抑与失落。单纯的物质拯救只是启蒙的皮毛而已,治标而不治本,对弃婴的拯救更要关注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18.
古代弃婴问题是社会民众面对生存困境的消极反映。历代王朝实力奉行,积极救助,在客观上起到了挽救生命的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此问题,助而有失、禁而不止。弃婴救助总体失败的症结在于养育的保障成本偏高。  相似文献   

19.
1977年,家住河南省南阳市的一对夫妇收养了一个女弃婴,他们当作亲女儿百般呵护,并供她读了大学,直到参加工作。2001年,因为养父母对养女交男朋友一事有意见,导致双方关系逐渐破裂。2008年,养父母将养女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养女交付抚养费……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萧县龙城镇67岁的陈玉华老人,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18年来先后收养多名重病弃婴。近日,记者赶赴萧县龙城镇,见到了陈玉华老人。一间小屋,除了一台供脑瘫在床的二女儿看的小电视外,其他的就只有一些破旧的被褥衣物。厨房也很简单,两个小小的地锅,平时烧火用的是废纸箱和柴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