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城市的支持,同时城市的发展也需要农村的支持,尤其是土地方面的支持。究竟如何处理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当中的土地关系,是城乡统筹发展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当前,城乡统筹建设用地规划,开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开辟建设用地供给第二来源,提高节约集约利用农村建设用地水平,保证农民土地权利在经济上得到实现,推动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金融体制改革反差明显,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远落后于城市,现有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如何重构农村金融体系,有效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动作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引导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一个现实需要考虑的问题。县级金融系统支农局限的原因分析农村金融边缘化,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乏力,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掣肘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包括:(1)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影响了金融系统服务农村经济的质量。商…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体系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做好农村金融工作,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对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笔者通过对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农村企业、农户的金融需求进行调查,从而为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文化站是发展农村事业的基础工作。做好农村文化站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正处于农村文化事业改革的重要时期,如何开展农村文化站的建设和改革工作,是关乎农村发展的重大问题。文中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文化站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农村文化站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国务院长期关注"三农"问题,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连续7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党在农村的首要工作任务.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不仅进一步提出中央财政在支农资金投入上要"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还具体地明确"要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为推动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财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党宝吉 《职业》2011,(6):101-10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出发制定的正确决策,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社会的第五次改革。与前四次改革不同的是,这次改革非常全面,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乡镇图书馆和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使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在推进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关键是要鼓励和支持贫困农民发展生产,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并以此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而发展生产需要资金支持,同时需要良好的金融环境建设。如何进一步健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金融环境,构建新时期金融扶贫的诚信体系?新时期的金融扶贫工作又有哪些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在政策、税收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国家完善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使广大的农民群众真正的拥有现代化的投资意识。这不仅仅会促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也会大大的拉动整个国家的内需,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知识、技术和方法都可以在大众传播的新媒体中获得,农村的传统思想在新媒体的带动下发生变化。现在的新文化会不断地替代传统思想的弊端,提升农民素质水平,打开思想,放飞梦想,更加快速的接受新农村发展改革的进程。本文通过对新媒体和新农村信息建设作简要的分析讨论,从中得到发展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金融体制改革反差明显,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远落后于城市,现有的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如何重构农村金融体系,有效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动作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引导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一个现实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吴志德 《现代妇女》2014,(5):263-26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继税费改革之后,对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新农村建设是通过改变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来调整我国长期以来的以城市及工业为核心的国民经济增长模式,合理补偿农民利益,实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当以农村实际情况为立足点,找出制约农村及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推动新农村的创新性建设。  相似文献   

12.
农村小额信贷是面向农民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对于缓解农村资金融通困难,市场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农村小额信贷的重要目标,而担保制度是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我国浮动抵押制度尚且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尚且存在不完善之处,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项长期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任务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尤其是在资金投入方面,必须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相似文献   

14.
[背景介绍]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我国农村地区最重要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一直以来承担着支持"三农"金融的重要任务.但随着农村信用合作社制度的不断变迁,农村信用合作法制颇不完备,这无疑会对新农村金融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当前,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据悉,近年来全国农村信用社违规操作的案件呈上升趋势,这给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贪污、挪用、受贿、侵占等违规操作会引发怎样的后果?如何从源头上加以遏制和解决,这无疑是全国农村信用社,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应该高度重视的. [安例一] 十万违规贷款向谁要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某某村农村信用合作社分社副主任温玉强因违规操作,使原被告对簿公堂,最终却以一场闹剧收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所以自80多年前晏阳初及其同仁发起“新乡村建设运动”之后,关于农村发展的讨论和试验就没有停止过。2006年,国家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之后,农村发展问题走出了以讨论和试验为主的“新乡村建设”阶段,而开始迈向更为务实的“新农村建设”阶段。新农村建设是针对当前农村不断衰败、农民处境艰难和农业发展缺乏后劲的大背景提出和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可以在其中实现生产和再生产,可以实现其人生价值和意义,村庄人际关系和谐,具有高度认同感的生活共同体。所以新农村建设应该不…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金融的参与与支持,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现代金融业对现代农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本文在此背景下对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仍然滞后,农村之间差异大、发展不平衡。针对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及不平衡问题,我国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优化农业的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二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与农村金融需求相匹配才能更好地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比较不同发展水平的农村经济金融服务需求,找到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供给因素,并针对问题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经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我国基本的行政和经济单元的县域经济,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在这种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强化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县域经济资金现状及分析(一)县域经济资金供求现状1.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日渐增强。一是调整县域产业结构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要扭转落后的农业、农村经济,就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县域工业企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农业产业化,走工业兴县、特色农业之路。这部分的资金需求最为迫切;二是民营经济对资金的…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在体制变革和金融创新的强有力推动下,新疆金融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就金融发展的地域结构看,城乡金融发展很不协调且呈加剧之势,农村金融被严重边缘化,真正为当地农业农村服务的金融机构很少,县级许多专业银行多存款,少贷款,成了资金的抽水机,造成大量本应服务当地经济的资金外流。形成农村金融缺位,金融二元结构特征十分突出。要促进新疆农业、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更加重视和解决“农村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20.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