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五四时期民间文化社团的“主义大众化”潮流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同的民间文化社团出于不同的目的、以不同的方式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掀起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高潮。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群体作为此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导力量,在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创造了包括杂志、报纸、宣讲、传单等丰富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媒介,有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播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是在大众传播学语境下如何更广泛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简言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一个政治传播学问题。因此,首先应当科学地分析当前政治文化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为确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基本范畴和理论框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传播视阈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传播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动因,剖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要求,进一步探讨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的路径,追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规律,在传播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人才的培养是全面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国新媒体发展迅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利用新的传播形式适应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当前社会的现实需求。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人才的培养必须改变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建立能够融政治、师资、课程、平台和资源保障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时期,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显著成效,归纳其经验主要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广泛基础,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主阵地,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正确方向。回顾和总结"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科学性和阶级性相统一,要求传播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多重适应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第一级传播模式明确了传播的基本流程,锁定了传播工作的七大重点;第二级传播模式,包括人内模式、人际模式、组织模式和大众模式,拓展和完善了第一级传播模式的功能,相互作用,彼此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二级传播模式组,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信息传播视角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属于信息传播学范畴.目前,从信息传播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非常缺乏.本文从信息传播视角,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传播机制的模型,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中各渠道所占时间、传播力及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机制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在于它是一种"朝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本身"的生活叙事,日常生活领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领域。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由于忽视了日常生活本身这一基本要素,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推进得不够理想,存在部分人在思想上远离和排斥马克思主义、偏离和违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怀疑和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倾向和问题。要推进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在理论研究层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化研究,在实践操作层面切实关注民生发展、完善并规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行制度、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报刊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体现了分众传播的思路和特点。运用传播学中的分众传播等相关理论,以《共产党》和《劳动界》发刊词的比较为例,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报刊的不同定位、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报刊在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上的差异3个方面分析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报刊的分众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从"小众"传播到"大众"理解认同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回顾和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现时代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面临机遇也迎来了挑战。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网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需要构建科学的传播管理机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培育综合型理论传播人才。同时,大众媒体在传播过程中要善用议程设置理论和“培养”理论,才能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实效,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1.
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现代传媒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三个方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的现代传媒策略。认为:厘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是现代传媒功能发挥的前提;现代传媒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策略,应尊重传播规律和受众接受规律以及受众需求,积极担负起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网络化是当代信息传播的重要趋势,正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化有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效性,有助于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率。然而,网络化也导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意识形态环境更加复杂,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挑战。为此,要改进理论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理论大众化的吸引力;优化整合传播媒介资源,提升理论大众化的传播力;建立全覆盖、立体式的理论传播体系,强化理论大众化的辐射力;培育大批理论传播专门人才,奠定理论大众化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延安文艺产生的理论基础,延安文艺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和必然结果。研究延安文艺与马克思大众化的关系,探索延安文艺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适应传播意识形态的实质内涵,科学地运用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满足延安革命根据地民众的诉求和需要,总结延安文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启示等问题,既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现实的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14.
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共创共享: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创共享传播模式源自参与传播理论,是公共空间视域中大众传播题中应有之意。以共创共享模式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更符合当今的社会现实,从而可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媒体要在共创共享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传播,可以通过贡献知识和信息,将自身变为社会交往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构建公众参与的媒体社区,在多向交互的社群带动传播中达到持续、广泛、深入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空间,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置于多层次、多群体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渠道;增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互动性、生动性与时效性,构建了传播者与受教育者平等对话的平台,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互动,并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讲与传播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提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契机和动力。应完善并强化互联网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包括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播新形式,营造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网络文化氛围,加强互联网规范建设,保障上通下达渠道畅通。  相似文献   

17.
随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深入,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到学界的重视,学者们从传播过程构成要素、传播机制和规律以及总结马克思主义传播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通过对学者们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为学界在该领域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网络化是当代信息传播的重要趋势,这正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全面地分析网络化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寻网络化背景中理论大众化传播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构建适应网络化新形势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策略和长效机制,是深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9.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探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当代青年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去学习并且研究马克思主义,然而当代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掌握程度偏低,这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在青年大学生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本文从高校校园文化、学生社团、青年大学生不同年级的需求特点等七个层面来研究在青年大学生中推动和提高马...  相似文献   

20.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理论有效传播的过程。网络技术变革正改变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环境,全面审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网络传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形成理论大众化的整合力;改进理论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理论大众化的吸引力;优化整合传播媒介资源,提升理论大众化的传播力;培育大批理论传播专门人才,奠定理论大众化的支撑力;建立全覆盖、立体式的理论传播体系,强化理论大众化的辐射力等五方面对大众化的实现策略进行优化,是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性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