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谱系学及其语境(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凡 《河北学刊》2005,25(1):36-42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进行了初步的描述。70年代后期,东欧国家以科拉柯夫斯基为代表的一批新马克思主义者纷纷转向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80年代初,阿兰·图雷纳从社会运动和行为理论的视域着力构筑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式,而琼·柯亨则通过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性解读提出了后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构想。这充分表明,在1985年拉克劳与莫菲宣称自己的理论规划属于后马克思主义之前,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已在西方学术界的一定范围内使用和流传了。可以说,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不同的理论论域中自有其复杂的"经验史",而后马克思主义话语也是一个历史性的缓慢沉积过程。尽管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各种运用在政治情境性及学术范围上不尽相同,其表义上也有诸多差异,然而,但作为一个共同的指符,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光怪陆离的运用中,毕竟有着一定的意义关联和某种共同指向;在营造后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氛围及形成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城方面,这些运用和理论阐发自有其独特的话语价值。  相似文献   

2.
周凡 《河北学刊》2005,25(2):41-48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19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 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 进行了初步的描述。70年代后期,东欧国家以科拉柯夫斯基为代表的一批新马克思主义者纷纷转向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 80年代初,阿兰·图雷纳从社会运动和行为理论的视城着力构筑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式,而琼·柯亨则通过对马克思的 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性解读提出了后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构想。这充分表明,在1985年拉克劳与莫菲宣称自已的理论规划属 于后马克思主义之前,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已在西方学术界的一定范围内使用和流传。可以说,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 不同的理论论城中自有它复杂的"经验史",而后马克思主义话语也是一个历史性的缓慢沉积过程。尽管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 各种运用在政治情境性及学术范围上不尽相同,其表义上也有诸多差异,然而,作为一个共同的指符,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 光怪陆离的运用中,毕竟有着一定的意义关联和某种共同指向;在营造后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氛围及形成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 方面,这些运用和理论阐发自有它独特的话语价值。  相似文献   

3.
浅析“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身学习思潮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被教育家和理论家广为宣传,尤其是在80年代后更是成为一些国家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政策和原则。与该教育思潮相联系的基本概念涉及三个最基本的术语,这就是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人们通常用终身教育的概念把它们全部统合起来,但实际上,上述三个术语是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说,终身教育理论和学习化社会理论是终身学习思潮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项社会预测的探索,"后工业社会"在丹尼尔·贝尔那里成为一个焦点问题。这一概念本身承担着特定的意识形态功能并与反决定论的"中轴原理"方法密切相关。上世纪80年代以后,"后工业"原有的理论色彩弱化,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渐成为一个被随意使用的术语。"后工业社会"的思想史包袱及其在全球化问题上的不足,提醒中国学者应审慎对待贝尔的这一特定概念。  相似文献   

5.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社会学研究中新兴的理论,它为我们研究和透视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认识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对研究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具有特殊的理论价值。一、社会资本概念界定“社会资本”的概念最初是由经济学的“资本”概念演变而来的。这一概念最早是作为经济学术语出现的,而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它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政治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都从不同角度研究社会资本问题。最早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学研究领域的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 Bourdieu)。真正使社会…  相似文献   

6.
概念是理论的细胞。理论的基本概念通常又称之为范畴。概念的本质是思想,同时又必须有其物质形式。理论所使用的概念的物质形式就是术语,规定了意义的术语就是概念。同一概念可以有不同的术语,同一术语可以是不同的概念。虽然术语对一个理论来说是非本质的,但由于一定的术语通常和一定的概念相联系,在一定的传统中,某一术语会被理解为某一概念,术语的变化通常也表现着理论的变化,所以术语的使用对于理论来说也不是完全无所谓的。马克思、恩格斯世界观理论的变化,本质上是概念的变化,表现在术语的使用上,既有旧术语的废弃、新术语的产生,也有用旧术语表达新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运动,原则上应当使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术语来表达他们的理论,但也可以创立新的术语,目的都应是为了正确地表述他们的思想。恢复被马克思、恩格斯废弃的术语应当十分谨慎,只有在重新科学地规定了这些术语的意义时才能使用,一定要防止在恢复旧术语的同时恢复旧范畴。创造新术语时也是这样,必须有利于表述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偏离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一批来自欧洲、中国和美国的学者通过本书表达了一种共同的学术意向:在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时尝试运用皮埃尔·布迪厄关于文学生产的理论方法,以期对这一课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编者米歇尔·霍克斯(Michel Hockx)在引言中对布迪厄的文学场概念作了直观概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再论似自然性与物役性(专题讨论)——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批评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中的非常性实验(张一兵)1·1完整视域中的裂隙——对狭义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考察(周嘉昕)1·3“基础”和“主导”概念之斟酌(汤建龙)1·5似自然性概念的再理解(蒙木桂)1·7物役性与被删除的“人类主体”(夏凡)1·9道德公平与社会公平(段忠桥)1·12关于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点反思(刘永富)2·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间敏感性(胡大平)2·7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马捷莎)2·13人本化情结与交往共识价值原则(王志红)2·1…  相似文献   

9.
回答一个问题:何谓后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新思潮,后马克思主义盛行的主要根源可追究到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主义的挫折、右派的复兴、新左派的思想转变、工人阶级在社会和政治上重要性的衰微以及新社会运动的兴起等一系列政治和社会背景上。它解构了古典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井在话语理论的支撑下对社会主义概念进行了战略性重建,正缘乎此,它引发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论和来自不同方向的理论回应。  相似文献   

10.
底层社会与抗争性政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对社会运动的研究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变得非常流行.在这个社会运动兴盛的年代之前,大多数社会科学中关于社会抗议的理论都根植于一种经济学解释--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还是从现代化理论的角度,都是强调经济上的不满.但是,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学者们开始逐渐放弃马克思主义和现代化理论的路径.开始发展关于社会抗议的新的解释理论.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是这一基本要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是这一根本方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学思想可以从两个方面阐述 :( 1)生态学的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概念的理解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辨证统一 ,自然不仅是一个自在概念 ,也是一个社会概念和生态概念 ,即辨证概念 ;( 2 )生态学的社会观 :自然是一个辨证概念 ,又是一个革命概念———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 ,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才能有机地结合 ,自然的异化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关斯玥 《理论界》2013,(12):13-16
作为南斯拉夫“实践派”的主将,斯托扬诺维奇以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对马克恩的异化理论进行了批判式的考察。他通过澄清“人的本质”概念、指出“异化”与“非异化”概念的困境及其超越途径和对共产主义设想的再思考,明确揭示出马克思思想中所存在的张力与冲突。斯托扬诺维奇主张跳出马克思主义框架本身,以一种批判式的目光反观马克思主义。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来说,这无疑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佳 《学术探索》2014,(12):38-41
在后工业化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已越发显现出与时代要求的不相适应性,社会的变革与经济方式的转换爆发出的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与结构矛盾,运用原有的社会治理模式已无法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这将影响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基于奥斯特罗姆公共理论的后工业化社会治理研究,其主旨就在于力图从中找到可运用于具体实践的指导性理论,并探索出一条可行、有效的新的社会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初步研究了东方社会的特殊性质、特殊发展前景和发展道路等问题。马克思所开创的这一研究方向和主题 ,经过后来的列宁、毛泽东 ,到邓小平 ,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这一发展历程 ,清楚地展示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秀琴 《中国社会科学》2012,(6):24-45,205,20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拉瑞恩、威廉斯、帕雷克、麦克里、霍尔、伊格尔顿、詹姆逊、派因斯、麦克莱伦等为代表的英语世界的研究者分别以专题性论著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持续至今的当代解读、探索与重建。这一过程包括三个方面的理论努力:第一,理论资源梳理,从"两个传统"、"两个阶段"、"两个比喻"和"经典定义"出发,探讨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文献与语境中的起源与形成,并围绕中性化的阶级意识论,梳理意识形态理论在马克思身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谱系中的演化;第二,研究主题转向,力图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谱系中凸显文化主题、扩大文化内涵,分别以"文化审美主义"、"文化大众主义"、"文化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等形式构建了当代的文化意识形态论,从而延续并融合了20世纪20、3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转向"所开启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新路径;第三,分析范式转换,在构建当代文化意识形态论时,力图摒弃传统机械决定论式的分析模式,代之以一种"总体—辩证法"分析范式,并由此力图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17.
走出后现代知识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志江 《河北学刊》2002,22(5):23-27
后现代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表象,真理不是符合,知识是没有等级和中心的聚合体;思想的目标不是真理,而是开发歧见、维护竞争和对话。这样,它就在批评现代知识论的同时,完全否弃了知识和真理。后现代知识观中包含着许多自身难以回答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知识论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同当代发展着的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知识观结合起来,是走出后现代知识观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幽灵》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政治哲学论著中一部最深刻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其核心论题是"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德里达通过他的解构主义手法,一方面深刻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一味高赞的世界"同一性"自由主义制度的观点,同时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永恒价值和不可或缺性,呼吁人类社会应该存在"多样性"。德里达的这种解构主义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解构后的新的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